1. 前言
最熟悉的陌生人!用這句話形容“串口”是再貼切不過的了。
對嵌入式工程師來說,“串口”是一個再熟悉不過的模塊,熟悉到像喝水一樣自然。與此同時,有關串口的很多細節,卻被漸漸地模糊和忽略,例如:
我們經常掛在嘴邊的serial、UART、RS232等概念,究竟是怎么回事?它們之間有何聯系?有何區別?
串口的波特率(baud rate)是怎么定義和計算的?比特率(bit rate)又是怎么回事?二者的關系又是怎樣?
為什么波特率有誤差?通信過程中所容許的誤差范圍是多少?
本文將對上述問題,進行簡單的總結和歸納,以便指導有關的開發工作。
2. 概念解釋
2.1 串行通信(Serial communication)
在通信和計算機科學中,Serial communication是一個通用概念,泛指所有的串行的通信協議,如RS232、USB、I2C、SPI、1-Wire、Ethernet等。這里的串行(serial),是相對并行通信(parallel communication)來說的,如下圖:
圖片1 并行通信和串行通信
上面圖片1是非常容易理解的,這里不再過多解釋,有關串行通信的優缺點,可參考“Serial communication[1]”中的解釋。
2.2 同步串行通信(Synchronous serial communication)和異步串行通信(Asynchronous serial communication)
理解串行通信的概念之后,大家可能會有疑問:接收方接收到一長串的、表示0/1電平跳變的信號之后,怎么還原出有效的信息呢?有兩種方法:
1)發送端在發送串行數據的同時,提供一個時鐘信號,并按照一定的約定(例如在時鐘信號的上升沿的時候,將數據發送出去)發送數據,接收端根據發送端提供的時鐘信號,以及大家的約定,接收數據。這就是常說的同步串行通信(Synchronous serial communication),I2C、SPI等有時鐘信號的協議,都屬于這種通信方式。
2)發送端在數據發送之前和之后,通過特定形式的信號(例如START信號和STOP信號),告訴接收端,可以開始(或者停止)接收數據了。與此同時,收發兩方會約定一個數據發送的速度(就是大名鼎鼎的波特率),發送端在發送START信號之后,就按照固定的節奏發送串行數據,與此同時,接收端在收到START信號之后,也按照固定的節奏接收串行數據。這就是常說的異步串行通信(Asynchronous serial communication),我們本節的主角----串口通信,就是這種通信方式。
注1:嚴格意義上,START/STOP形式的異步串行通信,稱作“asynchronous start-stop communication”,但由于這種形式在異步串行通信里面使用太廣泛了,二者也就混為一談、不加區分了。
注2:根據同步方式的不同,串口也包括異步串口和同步串口兩種。本文所指的串口,都是只異步串口。
2.3 串口(Serial port)和RS-232
在計算機的世界里,“串口”是使用串行的方式進行數據傳輸的一種接口,它是相對于計算機的并行接口來說的。雖然串行通信可以通過多種技術實現(如USB、Ethernet等),但由于歷史原因,我們所說的串口,特指符合RS-232規范的接口,下圖就是我們比較常見的一種:
圖片2 male DE-9 connector
串口是用于實現串行通信的物理接口的一種統稱,但只有名稱還遠遠不夠,通信的雙方需要一些約定和規范,才能正確的進行數據傳輸,例如需要哪些信號線、信號的電平如何、接口的形狀如何、數據的編碼格式、數據傳輸的速率、等等。
在串口通信中,這些內容主要由兩部分定義:
1)RS-232(有時候也稱作RS-232-C,C是版本)規范,定義“硬件相關”的特性,包括:
電氣信號特性,如信號電平(-3V~-15V表示邏輯1,+3~+15V表示邏輯0)等;
接口特性,如連接器(connectors)的定義(9-pin的 DE-9 Male/Female,25-pin的DB-25 Male/Female等)、管腳信號的定義、等等;
電纜(cable)的特性,如電纜的長度(RS-232沒有顯式的限制電纜的長度,但限制了電容,效果一樣)等;
等等。
2)串口硬件,定義“軟件相關”的特性,包括:
數據的編碼格式(character encoding),就是上面提到的“asynchronous start-stop”格式,也即我們所熟知的的“起始位、數據位、校驗位、停止位“;
數據傳輸的bit rates,也即我們熟悉的波特率(baud rate)。
注3:說來奇怪,RS-232規范規定了串口通信有關的方方面面的特性,唯獨沒有規定數據傳輸相關的編碼格式和bit rates。可能是硬件的差異太大,以至于該規范無法完全覆蓋。
注4:雖然RS-232規范沒有規定bit rates,但它做了一個要求----不能超過20Kbps,雖然從現在來看,這就是瞎扯,呵呵。
注5:RS-232定義了各種形態的串口接口,如DE-9、DB-25等等,但這大多和上古時代的通信有關場景以有關,隨著數字通信的普及,以及USB等協議的蠶食,這些龐然大物已經越來越少見了。反而在嵌入式場景中,一些簡化的形態,如4線(VCC/RX/TX/GND)串口等,反而使用的比較多。
2.4 UART(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
我們在上一節(2.3)提到,由于硬件的差異太大,RS-232并沒有規定串口通信的編碼格式和bit rates。因此,這一塊的實現,完全由具體的硬件(或者對應的軟件負責)。
在早期的產品中,大多使用軟件的方式,以一定的速率(bit rates),產生出符合編碼格式的bit流。但后來為了提升性能,很多產品(如IBM的PC)使用了專門的硬件模塊,完成這個事情,這就是我們經常掛在嘴邊的UART。
至此,串口通信有關的術語已經悉數登場,簡單總結一下吧:
串行通信(serial communication),泛指使用bit流的形式進行數據通信的方法。
同步串行通信(Synchronous serial communication)和異步串行通信(Asynchronous serial communication),串行通信的不同實現方法,主要區別在于同步的方式。
串口(serial port),特指使用“異步串行通信”的方法進行數據通信的接口,主要是從硬件的角度描述的。
RS-232,定義兩個串口之間通信行為的一個規范,偏向于電平、連接器、電纜等硬件特性。
UART(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一個硬件模塊,根據串口硬件所規定編碼格式、bit rate,產生處通信所需的bit流。
2.5 TTL電平轉換以及USB轉串口
最后,再念叨一下TTL電平轉換有關的概念。當前,串口應用最廣泛的場景,就是嵌入式產品和PC之間的一些數據交互,如debug輸出、firmware更新等。但這里有一個比較麻煩的事情:
PC串口符合RS-232規范,其電平是“-3V~-15V/+3~+15V”。而大多數的嵌入式產品,都是使用TTL電平(如0v/3.3v)。因此,這兩種電平無法直接連接。怎么辦呢?增加一個電平轉換電路就是了,于是嵌入式產品和PC之間的連接就變成了如下的形式:?
?????? PC(串口)<---------->電平轉換電路<---------->嵌入式產品(串口)
還有更麻煩的事情,隨著技術的進步,串口這樣的大殺器,漸漸地被PC拋棄了,怎么辦呢?USB轉串口應運而生了,連接方式變成了:
PC(USB接口)<---------->USB轉串口<---------->嵌入式產品(串口)
3. 波特率(baud rate)和比特率(bit rate)
理解了串口中這些既熟悉又陌生的術語之后,我們再來看看波特率(baud rate)。
說實話,在數據通信中,比特率(bit rate)比較容易理解,就是一定時間內,能夠傳輸多少個bit。例如bps,就是bit per second的縮寫。那什么事波特率呢?
在通信中,波特率也稱作符號速率(symbol rate),指的的是“數據變化”的速率。說著很拗口,我們舉個例子:
在計算機系里,小楊和小李是一對好基友,不過小楊是學霸、小李是學渣。所以,期末考試到了,小楊決定“鼎力相助”。怎么辦呢?
二人約定,考試時,小楊攜帶黑色和白色兩支筆,根據兩支筆出現的情況,表示A、B、C、D四種答案,即:?
??? 白色的筆沒有出現??? 黑色的筆沒有出現??? A?
??? 白色的筆沒有出現??? 黑色的筆出現????????? B?
??? 白色的筆出現????????? 黑色的筆沒有出現??? C?
??? 白色的筆出現????????? 黑色的筆出現?????????? D
同時約定,在考試開始1小時之后,小楊從第1道選擇題開始,以每分鐘更換一次的速度,更換答案。小李按照這個速度,以及大家的約定,通過觀察兩支筆出現的情況,獲得答案。
確實是個好方法,不過仔細想想,這其實是一個典型的異步通信過程。通信的過程中,答案更新的速度(每分鐘1次),就是我們所說的baud rate(或者symbol rate),即1 bd per minute(可以把bd看著baud的單位)。
與此同時,每次更新,傳遞了多少信息呢?表面上看是A、B、C、D,本質上是由白和黑所代表的兩個bit,00、01、10或者11。因此,每次更新傳遞2個bit的信息,所以bit rate就是2 bits per minute。
上面的例子中,通信的波特率和比特率是不同的,分別為1和2(per minute),而有些通信系統,例如我們所熟知的串口通信,它們卻是一樣的,例如我們說115200的波特率,實際上的比特率也是115200。因為一次只傳輸1個bit(0或者1)。
4. 幀格式和波特率誤差
我們知道,串口通信的數據格式包括start bit、data bits、parity bit和stop bits,其中:
start bit固定為1bit;
data bits可以為5、6、7、8或者9bits,不過常用的都是8bits;
parity bit是非必須的,一般為0bit;
stop bit可以是1bit和2bits兩種,一般都是1bit。
圖示如下:
圖片2 串口幀格式
因此,從本質上講,波特率定義了幀格式中每一個bit的信號的持續時間,即1 / bard rate。而一幀數據傳輸完成,需要的時間為(1 / bard rate) * 10(以8N1的幀格式為例)。
這種異步通信的方法,有一個壞消息,也有一個好消息:
壞消息是,受系統時鐘精度、分頻系數等影響,波特率可能不精確,存在誤差。而在一幀數據的傳輸過程中,誤差會累積。
好消息是,如果誤差累積的不多,受start/stop信號的矯正作用,下一幀數據中,可將累積誤差清零。
關于誤差,我們再稍微詳細分析一下。
根據我們的常識,信號是在中間點采樣,因此,在一幀數據中,如果誤差累積超過(1 / bard rate / 2)的時間,則數據會采樣錯誤。假設理想的baud rate是BDi,實際的baud rate是BDr,則:
每一個bit的誤差時間是:1 / BDi – 1 / BDr。
10個bit的誤差時間是:10 * (1 / BDi – 1 / BDr)。
因此,安全的誤差范圍是:abs(10 * (1 / BDi – 1 / BDr)) < 1 / BDi / 2。
以115200的波特率為例,帶入上面的公式:
abs(10 * (1 / 115200– 1 / BDr)) < 1 / 115200 / 2
-1 / 115200 / 2 < 10 * (1 / 115200– 1 / BDr) < 1 / 115200 / 2
(20 / 21) * 115200 < BDr < (20 / 19) * 115200
因此,115200波特率所容許的誤差范圍是20 / 21 ~ 20 / 19,即+/- 5%。其它波特率也可以帶入公式去計算。另外,如果雙方都有誤差的話怎么辦?嘿嘿,你懂的,除2吧。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