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摸自學的嵌入式工程師之路

2018年10月22日 14:25 來源:電子發燒友網 作者:王淳 我要評論(0)

標簽:電子工程師(95607)Mobile(26482)電子發燒友網(164336)

本文為【電子發燒友網】用戶:古生,歡迎燒友們關注我們繼續來稿!

我姓古,2018年也就是今年畢業于廣東一所不怎么知名的本科院校,在校期間就開始合伙開公司創業,目前是XX科技公司創始人兼技術總監在“摸爬滾打”中。
我來自農村,從小,我就相信知識改變命運,但是這個“知識”,由于受傳統教育的熏陶、思想的未開拓以及中國體制人才選拔的束縛等等,所謂的“知識”,上大學以前或許就局限于課本知識吧,考試成績的高低在當時在某種層面覺得其能定人生成敗,基本沒看到課外書本,勵志考上985、211名校,但或許天公不作美,高考兩天發生突發的意外讓原本自認為學習還OK的我無緣于那心中的理想大學,無奈,傷心、、、、、、或許那算是在那時看來是人生的一次重重打擊吧。最后,沒有選擇復讀,在當時對計算機還沒有概念的我大學選擇了機電專業。
上了大學,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有了全新的轉變,“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比如學習成績在大學已經不是對一個人判斷的唯一標準了。至于為什么我后來選擇走技術這條路線呢,可能是天性,天生比較“宅”,我的生活很少業余活動,除了學習還是學習,那么什么能讓自己學無止境,或許在我看來就是“技術”吧;至于最后怎么跨專業選擇了與自己本專業不怎么相關聯的嵌入式呢,這或許是興趣吧。
因為大學以前沒有接觸過電腦,所以大一伊始最大的難關需要攻克就是計算機和程序語言這兩門課,也是因為這兩門課,讓我發現計算機世界的奧妙,大一上學期一次偶然的機會接觸了《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這本書,從而認知了單片機這一概念,這也算是啟蒙吧,也恰巧,那個時候勤工助學擔任實驗室助理在實驗室覓得一位可謂是志同道合之友,同一年級的他也是跨專業學習嵌入式,不過他走的快一些,與他相識的時候已經算是學習過數電、模電知識并且有一定方向了,我們遇見可算是“英雄所見略同”,也是在他的建議下我從數電模電開始,也就是從那時起從一嵌入式小白志在進化中。寫到這里,我回想起一句話“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或許因為其中的蘊含的真諦,我一接觸智能硬件所相關的知識會愛不釋手,恨不得整天遨游在其知識的海洋中沉醉,當然在學的過程中要有方向、要有目標,我覺得一開始能有一partner一起你追我趕式的學習甚好,互相學習,共同探討,當然這partner不是去為達某種目的而特意去找的學習partner。
帶著迫切求知的心態以及激動的心情,就這樣,實驗室就是我倆的開拓地,因為實驗室白天基本要上課、晚上才能空閑出來,所以我們非常珍惜在實驗室學習的時間,晚上一般弄到凌晨1、2點左右才匆匆忙忙的趕回宿舍睡覺。從圖書館借來數字電路基礎、模擬電路基礎的書開始看,結合著微機原理,看了幾天,一頭霧水,也感覺枯燥乏味,什么時序邏輯電路、組合邏輯電路,不知道學了有什么用或是怎樣用,再加上是自學,更是懵懵懂懂了,直到后來實在沒法了,我倆商討著“不如買塊板回來玩玩吧”,就這樣,花了100多大洋買了嵌入式工程師之路的第一塊板,銳志的51板(因為學硬件是燒錢的,需要下血本),板子回來了配套視頻教程,燒進第一個程序,點亮一個LED燈,當看板子上燈亮的時刻,感覺好神奇,腦子里瞬間帶了好多的疑問,為什么編程置位低電平會亮?代碼是怎么使硬件跑起來的?PC與板子又是怎么通訊的呢?帶著一系列的疑問,去圖書館借了郭天祥的單片機書籍、譚浩強的C語言書籍。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坎坷是在所難免的,關鍵是有恒心毅力敢于去克服,記得自己第一個DIY的項目是藍牙避障可控速的小車,在制作的整個過程印象最深刻就是代碼敲完了下載進開發板卻沒反應,想找原因也不知從哪里找起,是硬件還是軟件BUG一抹黑,最后花了好久才找到原因,也就是從這里才些許找到了項目開發規范性的重要性。這個工程下來,我系統的不斷總結,系統的不斷反思,從硬件底層給自己打了十萬個為什么?把心中的問題列出來,最后發現了以前學的數模電、程序、微機等存在一定的緊密聯系性,知其然亦要知其所以然,帶著心中的一個個問好,通過不斷查找書籍資料、網上技術論壇資料或是論壇提問、向老師請教,一個學期下來,從硬件底層原理到外設接口原理到通信原理再到調試測試,來來回回把那幾本基礎的書籍通過深究了幾遍,每次都有新的領悟。這里,我想說的是,技術無底限,在有方向、目標的前提下,由外到內,由淺到深(有一個大綱,然后去分解細分,了解相關知識越多越好),系統的總結,不斷的反思,帶著問題式的去學習,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懂得掌握現成的工具去挖掘自己想要知道的,還有基礎知識要不斷鞏固創新,甚好。
萬事開頭難,有了第一個項目再加上系統總結后,模塊化開發的基礎也就算是領悟一二了,這時候對嵌入式也就更感興趣了。搞技術的俗話說的好,一進嵌入式水深似海,嵌入式知識很泛很廣,唯有不斷的知識汲取才能跟得上前人的步伐。大一那年寒假自己沒有給自己放假,主動向老師申請留在實驗室學習,然后花了幾百大洋買了AVR、Arduino、烙鐵、洞洞板等相關元器件芯片回來,目的是想換不同的主控接不同的外設、自己設計電路,焊接系統電路玩玩。因為是放假,時間安排非常自由,孜孜不倦,身上一股匠人精神像搞科研那樣感覺非常自豪,晚上也不舍得睡覺,累了倒實驗室就睡,也就是那個寒假,系統對嵌入式硬件設計有更深層次的概念,慢慢嘗試去自己電路設計、畫板、測試調試。下學期回來因為有一定的基礎然后就和一起學習的那位同學毛遂自薦申請加入電信機器人省重點實驗室,一開始實驗室負責的教授對我倆的申請很是驚訝,因為那里基本是電信的學生,而且基本是高自己年級的學長學姐在那做項目研究,再加上我們是機電的而且是大一的,所以教授甚是好奇“兩個低年級非本方向專業的學生究竟有沒有這個實力”,后來經過重重考核,我倆進入了那個實驗室,因為那里設備比較齊全,資源也多,所以那是對自己嵌入式工程師之路是很好的進階平臺。進入之后一年半內,掌握了ARM內核的ST的cortex M3系列、UCOS操作系統、GUI設計、Linux ARM開發,PCB? 4層layout等。這里我想說的是,技術本沒有價值觀,但技術可以創造價值觀,懷著一份科學技術價值觀的心態去搞技術,專注和堅持,放眼格局,要懂得資源系統整合,培養創新思維、培養數學邏輯思維,培養自學能力,不要好高騖遠,腳踏實地,甚好。
大三自發組建了一支智能硬件技術團隊,目的是合力開發一些項目,順便做一些技術兼職,有可能最后一起技術創業,從項目中去學習,從團隊中去學習。因為是技術團隊,所以負責人無疑技術要過硬,不然很容易被碾壓下去,這個時候我就完全拋開了專業概念,不因為我是機電的就嵌入式沒他人搞的好,開始搞更高深的知識--算法,也就是這個時候開始真正知道數學的重要性,當然這個時候也就學習了DSPFPGA,嵌入式控制算法之路不向邏輯性的東西那么好搞,當然有了一定的基礎后,入門還是比較快的。大三結束后因為有一定的技術儲備,一次偶然的機會,同一學校的一個創業團隊找到我說外包一個商業公司智能硬件項目來做做怎樣,當時想著也是為了鍛煉自己,最后答應了,在3個月周期內把東西開發出來了,雖然后續有挺多更改的,但賺得了經驗。也就是這個時候,成為技術合伙人開始創業。至于為什么一畢業出來就創業,自己當然深知,要承擔的風險是不可預知的,還有技術成長,不去好的公司歷練一番技術怎么會有所增進呢,思來想去,最后決定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就像深鑒科技姚頌說的:技術創業極具挑戰,挑戰中不斷創新探索。
最后,獻上一句“在專注和堅持中追尋夢想的燈塔,終會點亮希望之光”,與技術驢友君們共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