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系列與診所相關的政策出臺,從頂層設計開始,醫生開辦診所的政策約束已經逐步被解除。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中國的診所數量已經達到24.8萬家,未來這一數據還將持續增加。
在愈發激烈的競爭環境下,傳統意義上的個體化診所生存將愈發困難。而隨著5G時代的來臨,社區智慧醫療無疑將為社區診所運營建立護城河。
專注于未來醫療領域的家有健康,自成立之初,就一直以線下醫療服務為依托,持續探索社區智慧醫療新模式。如今,已經形成了集健康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終端、可穿戴設備、線上互聯網產品矩陣于一體的社區智慧醫療體系閉環。
未來診所運營,從“看病”向健康管理轉移
長期以來,公立醫院在我國醫療體制內占據著主導地位。與大型醫院相比,診所天然存在著服務范圍小、醫生質量不高、患者信任感弱等局限。
近年,在資本和政策的加持下,診所的運作形態正在發生著重構。
隨著人們的思維方式從疾病思維向健康思維轉移,人們的健康需求,不再滿足于尋醫問藥,而是擴大到更廣闊的疾病預防和健康管理領域。消費需求的升級,也對診所在獲客方式、服務的穿透性和延展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原本局限在“看病”這一畝三分地的經營方式,對于當下的新型診所,可能已經不是一個好的商業故事
家有健康智慧服務體系
“家有健康社區診所未來的發展方向,并不以看病為主,而是以預防醫學及健康管理為切入點,結合用戶的高頻需求,打造相應的服務類目來與用戶建立信任關系。使社區診所成為患者健康服務的首要選擇。當我們自身的醫療服務沒有能力滿足時,再通過綠色通道等方式,向其它機構進行轉診。”家有健康創始人張鵬先生表示,要實現這一目標,智慧醫療布局是其中至關重要的一環。
他告訴動脈網記者,家有健康智慧醫療布局的初衷主要有三點:
一、通過智能軟硬件和互聯網技術,打破診所服務邊界,擴大獲客的物理半徑。
二、作為一家地產醫療企業,智慧醫療布局有助于提高業主的生活質量及歸屬感。
三、與社區周邊的無人商超、無人電影院等不同業態間,實現數據及服務的互通。
自2016年5月上線以來,家有健康已在實地中山、遵義、無錫項目中落地3家門診和8家體驗店,建立了86人的全職醫護團隊和200人的遠程專家團隊(三甲醫院在職醫生)。為業主提供入戶服務3342次,為業主實施醫療急救126人次,篩查出患有慢性病430人,有重大疾病風險98人,為業主舉辦公益講座和義診活動350次,業主到家有健康的就診量為46500人次。
多樣化智能終端賦能滿足不同服務半徑的健康需求
獲客及獲客后的精細化運營,是診所經營的兩大核心。其中獲客是經營者們首要考慮的問題。
今年4月,集遠程問診、在線購藥、在線檢測于一體的家有健康智能微診室2.0版本上線,主要投放于診所周邊3~5公里的商圈。
“通常單一診所的覆蓋半徑,僅為周邊的兩到三公里。即使診所通過精耕細作,形成了良好的口碑,獲客范圍也十分有限。”張鵬先生在接受動脈網記者采訪時表示,家有健康智能微診室的設計理念,是以智能產品為載體,以互聯網為鏈接,將診所的核心職能,以實體的方式延伸至診所覆蓋以外的地方,以此擴大診所的獲客半徑。
和智能微診室同期上線的,還有家有健康的智能家庭醫生1.0產品。
與承擔著獲客使命的智能微診室不同,智能家庭醫生主要應用于家庭場景,涵蓋了一鍵救急、語音控制喚醒、遠程視頻問診、視頻聽診、尿常規檢測、室內甲醛檢測、食物營養成分檢測、常規醫療監測(血壓、心電等)功能。
家有健康智能微診室外觀
“診所的獲客成本普遍不低,因此獲客后的價值轉化與持續服務能力同樣重要。”張鵬先生稱,以往服務過程中,他們發現部分用戶對醫護人員上門服務的形式,存在著一定的避諱心理。而以智能家庭醫生,遠程輸送醫療服務,不僅可以將對用戶的侵擾度降到最低,同時也可以跟用戶建立良好的信任基礎及持續的溝通機制。
目前家有健康的智能家庭醫生產品已經正式投入市場,年度服務費定價在3000元以內,使用戶足不出戶,便可享受全面、便捷的家庭醫生服務。
智能微診室和智能家庭醫生,還只是家有健康智能產品系列中的其中兩種。在家有健康的整體布局中,分別以人、家庭、社區、商圈等不同應用層級為劃分,設計了系列服務場景。
在人的維度,研發了SOS智能手環及項鏈;在家的維度,布局了智能家庭醫生;在社區維度,設立有家有健康的實體門診;在商圈維度,則投放了智能微診室及急救巡診車。
張鵬先生告訴動脈網記者:“以往依靠單一的診所,作為服務輸出點,服務的穿透性和延展性相對有限。我們希望做的,就是通過智能軟硬件和互聯網技術,將診所服務,打包成一個個不同的實體產品,來滿足不同服務半徑的健康需求。”
信息化系統輔助醫生和診所管理
雖然,隨著系列有利于社會辦醫的政策相繼出臺,民營診所市場熱度持續增加。不可否認的是,目前公立醫院依舊在我國的醫療體制內占據著主導地位,吸納了超過80%的醫生群體。
在有限的資源條件下,如何提高醫生的復用率,提高整體的健康服務水平,也是當下連鎖診所運營的重要命題。
為促進醫療資源的相互聯動,家有健康的醫護團隊一分為二,分為線下全職團隊及線上遠程專家團隊。目前家有健康的全職醫護團隊共有86人,遠程專家團隊(三甲醫院在職醫生)共為200人。
家有健康表示,通過集約化的方式,遠程專家團隊的主要職能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通過智能微診室及智能家庭醫生等終端產品,在社區診所以外的場景,為用戶提供遠程問診、在線咨詢等服務。
2. 通過遠程服務,擴大社區診所的品牌知名度,為線下診所引流。
3. 通過遠程會診形式,提升線下醫療服務質量。
為方便醫生及診所管理,家有健康還打造了自己的信息化輔助系統。在診所端有自主研發的云HIS系統;在醫生端有專門支持醫生遠程問診及開設健康微課的醫生端APP;在C端有小程序矩陣、微信公眾號、社區矩陣等。
其中,最核心的云HIS系統,除日常門診就診數據處理外,還可以圍繞預防醫學,將居民日常生活中的運動數據、情緒狀況、行為規律等一并采集,并整合至家庭醫生工作站。依托大數據平臺,從居民的生活規律出發給予預防意見,從而為每個社區居民提供個性化的健康方案。
張鵬先生稱,家有健康踐行的模型,在行業類幾乎找不到分類標準。但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將來必然產生更多的健康需求。家有健康服務的范圍,也早已超出了一般的醫療的范圍。因此,分類標準不重要,做出盈收才是資本最看重的。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