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伊始,國內疫情迎來曙光,全國復工復產率大幅提升,人民生活逐步恢復正常。而與此同時,經濟方面的提振消息也不斷傳來,最引人關注的,當屬國家對“新基建”的全面部署,股票市場的相關板塊近期在A股已掀起漲停熱潮。
3月4日,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時指出,加快推進國家規劃已明確的重大工程和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加快工業互聯網、5G網絡、AI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
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下稱“新基建”)包括:5G基建、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特高壓、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等七大領域。涉及到通信、電力、交通、數字等多個社會民生重點行業。
“新基建”與“舊基建”相對,兩者區別在哪里呢?
“舊基建”,也就是俗稱的“鐵公基”,涵蓋鐵路、公路、電網等傳統交通、軌道、能源基礎設施建設。
“新基建”,在舊基建的基礎上,聚焦于科技端,面向的是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兩者最關鍵的區別在于,“新基建”是以新技術為支撐,是技術引領、創新引領,將會更具科技含量、更大程度引領消費增長和適應消費需求。
“新基建”的部署一發布,全國各地也相繼公布投資計劃,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全國31個省份(除天津、內蒙古、新疆、海南、遼寧、青海等地尚未公布整體投資計劃外)推出超過40萬億投資藍圖,其中“新基建”成為這次投資藍圖的亮點。
比如,廣東1230個重點項目,總投資5.9萬億,年度計劃投資7000億元,加速實現粵港澳大灣區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河南980個項目總投資3.3萬億元,其中,2020年計劃完成投資8372億元,數字經濟、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項目占比達到66%;
廣西2020年至2022年推進2817個項目建設,2020年完成2630億元,實施基礎設施補短板交通網、能源網、信息網、物流網、地下管網“五網”建設三年大會戰;貴州全年計劃完成投資4300億元以上,突出新型基礎設施投資導向,推動5G規模商用,加快智慧停車場建設,完成信息基礎設施投資140億元以上,城市停車場投資60億元以上。
有業內人士透露,中國目前面臨復雜的國際產業環境,經濟建設經過舊基建時代之后,需要新的動力來驅動。“新基建”應運而生,它不僅是基礎設施,還是大規模的新興產業,有著巨大投資和需求以及不斷升級的消費市場,是中國經濟增長新引擎。
在疫情之后的這套“組合拳”,不僅可以對沖疫情給中國經濟帶來的影響,也為下一個歷史周期的長期性增長打下一個重要基礎。
從政策層面的多次部署,到資本市場的追逐熱捧,“新基建”在2020年的熱度勢必會一直持續。為此,很多人都覺得今年是5G、AI、云等技術發生聚變反應的元年。
如今,在安防圈只要提及“新基建”,大家都是激情高昂,因為安防人都了解,“新基建”中的5G、人工智能、大數據中心的基礎設施建設都與安防息息相關。
七大領域的新基建將對安防產業的發展起到高速牽引的作用,對安防終端產品和智能化應用都會提出更新、更高、更多的市場需求。
那么問題來了,政策的東風具備了,機會迎面而來,安防行業該如何跟大勢并軌、抓住機遇呢?
CPS中安網為此也采訪了幾家安防企業和業內人士,一起從行業自身發展的角度來解讀“新基建”跟安防的新關系以及新機遇。
5G與安防
3月9日,全球移動通信系統協會(GSMA)發布最新報告《移動經濟(Mobile Economy)》。在這一報告中他們預計2020到2025年,全球移動運營商的資本支出將達到1.1萬億美元,其中的80%將用于5G。
全球移動通信系統協會在報告中就預計,制造業、公共事業、專業服務和金融服務等將從5G中獲得大量收益,到2034年,5G可能會為全球經濟帶來2.2萬億美元的增加值。
據了解,自5G推出后到今年1月,已有24個國家的46家運營商推出了5G商用網絡,到2025年年底,預計全球20%的用戶將連接5G網絡。
按照中國信通院的預測,2020年是 5G 商用初期,預計電信運營商在 5G 網絡設備上的投資超過 2200 億元,各行業在 5G 設備方面的支出超過 540億元,合計為2740億。
華為中國運營商業務部副總裁楊濤在前幾天的華為產品與解決方案線上發布會上表示,中國5G已滲透至制造、能源、公共安全、醫療、教育、媒資等19個行業,涉及4000余家企業。
也就是說,我國重點發展的各大新興產業,如工業互聯網、車聯網、物聯網、遠程醫療等,都需要以5G作為產業的支撐,而隨著5G商用的推廣,各行各業都會因為5G的應用落地,而有更加廣闊的發展。
而5G的高帶寬、低延時、廣連接的特性,也會讓安防行業的邊界變得更寬,進入智能安防的場景化時代。那么,從應用的角度來看,5G會如何影響安防的發展呢?
在視頻監控方面,對高像素、全景拍攝的需求;在安防跟物聯網的融合方面,AI、大數據等新技術的落地應用,都因為5G技術的應用和融合,而會發生巨大的改變。
利亞德集團銷售副總裁、系統集成有限公司董事副總裁蘆麗丹在接受CPS中安網采訪的時候表示,5G商用被各大安防企業視為兵家重地,5G的發展不僅為安防新技術提供了發展平臺,更是超高清、極高清顯示以及云會議系統等下一代安防設備發展的重要平臺。在此基礎上,5G技術的成熟應用是各大安防企業競爭的“戰場”。
利亞德所聚焦的高端視聽服務領域,恰好是信息數字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利亞德集團的智能顯示、夜游經濟、文旅新業態及虛擬現實技術四大版塊都跟新基建相關。他們也會借助5G技術的發展,加大這些領域的布局和商用。
而軟通智慧也表示,這次新基建的部署,就像是為他們量身定做的一般。軟通智慧借著這股政策的東風,會在5G、自主可控、數字中國、數字社會、交通強國等業務上發力,緊緊抓住華為鯤鵬產業、軍民融合、5G+X、智能制造四大戰略布局。
其中,在5G的業務布局上,軟通智慧提出“5G+X”的理念,認為5G是下一代智能化應用等網絡基礎。在5G技術基礎上,智慧城市中涉及的智能交通、智能安防、智慧醫療、智慧教育等領域,會高效地落地應用,讓城市盡快完成數字化轉型。
5G網絡的部署與5G終端的滲透,兩者是相輔相成,共同奠定5G應用的發展。5G終端、模組的快速滲透,有助于5G應用的快速發展。
華為云也表示,5G、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通過融合應用,讓智能交互體驗變得更加豐富和多元。而5G也將引領一個新的時代到來,技術會發生聚變效應,引爆千行百業的裂變,創造更多的產業機遇,構建萬物互聯的智能世界。
人工智能與安防
IDC預測中國人工智能市場,2020年中國人工智能投資規模將達50億美元(約350億人民幣),到2022年,中國的人工智能市場投資規模將近百億美元,將形成一個新的極具規模的的產業生態。
近日,百度董事長兼CEO李彥宏對新基建部署也發表了自己的觀點,“未來十年,智能經濟將成為中國經濟的新標簽。而新基建則是讓智能經濟火箭加速升空的燃料艙。”
李彥宏表示,當前,數字經濟正在進化到以人工智能為核心驅動力的智能經濟新階段,與之相適應的新基礎設施同樣需要國家牽頭來投資、建設和協同。智能經濟基礎建設的水平,決定了中國在新一波技術紅利的全球格局中,能否占據更有利的位置。
人工智能技術在安防行業的應用主要分為三類,即生物識別、車牌/車輛識別及視頻結構化,三者占據市場上“安防+AI”應用的 90%,各種應用也誕生出一批頗具代表性的公司,既有商湯、曠視、云從、依圖等人工智能新貴,也有海康、大華、宇視、科達等安防老將。
現階段的安防行業中,人臉識別、車牌識別技術應用最為廣泛與成熟,為此,現階段“安防+AI”市場中,視頻監控與出入口控制等占據著較高的份額,在各大型智能化安防項目中,二者也已基本成為標配。
受價格因素困擾,現階段“安防+AI”應用場景主要集中于公安、交通、金融、社區等對安全性有較高需求的行業。這些項目有著龐大的資金作為支撐,能夠更好地部署智能安防設備,人工智能也將帶給其更高的安全性。
在新基建計劃發布之后,很多安防人已然看到一個新的變化,安防的方向正在從單一走向多邊,從傳統走向智能,邊界更廣泛的智能安防將會更符合這個行業未來的定位,企業紛紛開始著手布局未來的市場。
為迎接這些挑戰,CPS中安網從一些安防企業中了解到,他們紛紛在戰略布局、人才儲備、產品研發等層面都加強了部署。
比如利亞德集團,在人工智能方面,利用擁有的OptiTrack系列光學動捕技術,在5G時代超大帶寬、超低時延、規模連接等條件下,實現極致AR和VR體驗,賦予安防行業巨大的創新能力,此舉將使得“5G、VR、大數據、AI人工智能等技術融合一體”的智能安防系統成為現實。
佳都科技在AI和人才方面也持續聚焦投入,引進新加坡工程院李德纮院士等重量級的國際領軍人才,并組建了全球智能技術研究院。
在重點布局的計算機視覺和智能大數據兩大人工智能細分領域基礎上,進一步開展數字孿生、知識圖譜等認知智能層面的技術研發,以及人工智能技術與場景結合的新產品研發。
佳都科技表示,未來將以AI技術為核心,布局軌道交通、公共安全、城市交通三大主賽道,完善技術和產業生態圈的戰略規劃。
軟通智慧首席運營官、安平事業本部總經理李進表示,人工智能的發展,將進一步推動安防技術的精細化、精準化、智能化。伴隨著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會使得AI能力越來越普及,價格也會越來越親民。
將來智能安防會進一步向C端延伸,滿足行業用戶“微場景”、“微應用”的定制化需求,就像現在家里裝的燃氣報警設備一樣,安防設備也有可能是居家標配,然后由家庭覆蓋到小區、街道,最后到公安系統的安防體系全覆蓋。
企業紛紛在布局,但在落地應用層面,也需要理性冷靜看待。從大的層面來看,人工智能是行業發展的倍增器,通過高效挖掘數據價值,可以大大賦能各行業各領域智慧升級。
但從市場的層面來看,也有這樣的觀點,中信建投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所所長武超則表示,人工智能賦能的智慧城市等2B、2G的業務,本質是行業解決方案,需要多種技術手段融合最終實現某些應用,未來整個信息產業的發展也是融合式的發展,只有技術融合才能帶來創新。
比如千方科技和宇視科技、阿里的牽手,就值得業界思考,千方科技在布局上,將宇視科技的智慧安防與千方科技的智慧交通業務進行融合,把技術和渠道進行雙向打通。
基于對產業趨勢和業務發展的考慮,千方引入阿里戰略入股成為第二大股東,憑借阿里云強大的計算能力和城市大腦智能引擎,疊加千方在交通、安防、車聯網路側端的優勢,雙方預計在未來新型的智慧城市建設中擁有很強的競爭優勢。
武超則認為,預計在未來,跨界競爭、跨界融合的現象會比較普遍,為此,企業未來發展的關鍵還是需要抓住客戶的痛點,以應用為核心。
大數據中心與安防
隨著互聯網、云計算的發展,一個以海量信息和數據挖掘為特征的大數據時代已經到來。
去年工信部發布的《2019年綠色數據中心白皮書》中提到,當前中國數據中心每年新增投資規模在1000億左右,包含基礎設施產品、服務器、網絡存儲、網絡設備等。預計2020 年中國規模以上的數據中心保有量將超過8萬個,總面積將超過3000萬平方米。
有數據顯示,大數據在各行業的應用不斷深化,2019年中國大數據市場產值達到8500億元。2020年產業規模有望突破10000億元。
其中,數據挖掘、機器學習、產業轉型、數據資產管理、信息安全等大數據技術及應用領域或將面臨新的發展突破,成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動力。
今年2月26日,工信部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關于組織開展2020年大數據產業發展試點示范項目申報工作的通知》要求,開展了相關申報和評審工作,將2020年大數據產業發展試點示范項目名單進行公示。全國共200個試點示范項目通過評審。
其中,在“大數據關鍵技術及應用”領域,大華以“視頻物聯感知大數據存儲與計算的關鍵技術研發及產業化”、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以“360應龍綜合反詐騙平臺”上榜公示。
而在“民生大數據創新應用”領域,平安科技以“平安天樞智慧經濟運行輔助決策平臺”、天地偉業以“基于視頻數據分析挖掘的智慧城市監控管理系統的設計開發及產業化”、三六零科技以“電信網絡詐騙大數據安全分析監測預警抵制平臺”、佳都科技以“面向智慧城市的視頻云+大數據應用平臺研發及產業化”上榜公示。
工信部此次的項目征集,旨在促進大數據產業創新發展,推動大數據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也就是說,大數據產業發展試點示范項目公示名單中的企業,乘著新基建的東風,將大數據中心技術大范圍落地應用,未來非常可期。
以天地偉業為例,其“基于視頻數據分析挖掘的智慧城市監控管理系統的設計開發及產業化”的項目背景,是源自目前大部分公安、交警及各委辦局視頻監控系統獨立建設,彼此之間自成體系,形成信息孤島,未能平臺化、一體化。
天地偉業通過核心技術的研究及系統的設計開發,建設一套統一的跨區域、跨部門、跨系統的視頻共享平臺開展監控資源的共享應用,可實現不同部門信息共享及調用,解決各自業務進行大數據分析研判等一系列問題,發揮監控資源的最大價值,極大提升公共服務水平。
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將在城市間實現推廣,形成智慧城市視頻監控大數據系統的建設標準,形成統一管理、分工負責、高效運行、協同推進的標準化管理體系。
在視頻大數據領域的智能提取技術、語義分析技術、大數據處理技術等若干基礎性關鍵技術方面,需要具備深厚的開發能力,技術能力也需要積累。
除了天地偉業之外,利亞德安防領域的智慧顯示系統、大數據可視化平臺、云會議系統等也將為新基建的各重大項目建設保駕護航。
目前大數據主要應用的領域包括交通、教育、醫療、金融、能源等,結合5G、AIoT、云計算等技術,數據中心囊括的不只是安防系統,還有整個信息化系統的綜合管理平臺,仿如城市大腦。
軟通智慧首席運營官、安平事業本部總經理李進認為,云計算/數據中心是物聯設備泛在化的高等級需求。眼下,新一代智慧城市的發展,開啟了物聯網的建設大潮,從而也會推動以云計算/數據中心為核心的城市大腦建設。
如何運營、維護大數據中心平臺、挖掘數據的價值、促進政府、企業數字化轉型、信息化升級,是企業在大數據中心領域需要投入解決的。
隨著各地投資計劃的陸續發出,未來10年,我國的新基建將會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不少企業都躊躇滿志、躍躍欲試。
但也有業內人士指出,對于新基建的部署,應冷靜理性對待,深入行業應用層面,看到問題和差距。
比如,在通信行業,5G基站已經基本實現國產化,自主可控,但是在一些核心的FPGA、AD/DA領域,國內依舊落后國外較多。
以整個信息產業來看,基站也好、網絡設備、終端設備層面,在系統集成這個層面,國內已經實現國產化,但是核心芯片、基礎軟件這兩個領域,還需花時間去實現自主可控。
但總的來說,這一次的新基建,會促進5G、人工智能、大數據中心等領域,迎來新一輪的科技革命、產業革命和社會變革,將重構生產、分配、交換、消費等社會經濟活動的各個環節,不斷催生新技術、新產品和新產業。
安防行業的邊界則會不斷拓寬、在5G、AIoT、大數據中心的賦能后,會發生聚變效應,跨界競爭、跨界融合的現象將會成為常態,新的機遇和挑戰并存,不妨靜待變革之相。
責任編輯:Ct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