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互聯網將分為兩種:一種是美國控制,另一種由中國控制。這個觀點出自創新工場董事長,Google和微軟全球副總裁李開復。
從上世紀末至今20年里,全球互聯網的發展肉眼可見,在電商、搜索引擎、在線視頻、旅游和企業服務這些互聯網領域,雖說從上市公司市值上,美國實力是超過中國的,但是國內也不乏字節跳動、阿里等一些出海的企業。
可以說,單從傳統互聯網的應用和發展趨勢來看,中美兩國在全球已經穩坐頭兩把交椅。
技術是需要迭代的,物聯網將作為互聯網的延伸,是互聯網發展20多年后,重新定義的新態。那么物聯網的基礎就是人與物、物與物的“萬物互聯”,其中的一個重點就是通信連接技術。以華為為代表的國內5G技術目前雖然走在全球前列,但是作為5G補充的衛星互聯網領域,中美兩國正在拉開全新版本的“星球大戰”。
“大戰”拉開帷幕
不謀而合,中美兩國今年在衛星互聯網的動作十分頻繁,將這場“星球大戰”帶到了最白熱化的布局階段。
與多數高端科技領域一樣,國內衛星互聯網的腳步與美國相比確實慢了不少。
上世紀90年代,美國銥星公司就已經開始涉足衛星互聯網,雖說最后以破產告終,但是它解決了衛星互聯網從0-1的有無問題,但是國內到目前為止還沒有自主建設和運營的全球衛星通信系統。
從O3b的短期成功,到SpaceX、藍色起源成立,包括申請破產的OneWeb,美國從2000年之后就興起了一股衛星互聯網的熱潮。
SpaceX宣布的衛星總數將會達到4425座,波音公司提出了2956座衛星星座計劃,亞馬遜的Project Kuiper計劃規劃了3236顆。
目前來看,在美國的這些玩家當中,最有希望實現這項大舉的是SpaceX的“星鏈”計劃。尤其在最近的一段時間,SpaceX發射衛星十分頻繁,完成第八次衛星發射任務,6月13日,完成第九次衛星發射。截止到目前,星鏈計劃總體在軌衛星已經達到540顆,當總量達到800顆時,即可實現全美地區基本覆蓋。
再回頭看看國內,今年的新基建和“兩會”將衛星互聯網推到臺前。
今年年初,國家發改委明確新基建的概念范圍,衛星互聯網被納入其中,這也是國內首次將互聯網納入新基建的范疇,可見衛星互聯網的戰略高度。
同時,“兩會”期間,雷軍也在提案發展衛星互聯網新基建,建立災害預警智能物聯網。雷軍認為,即將到來的5G+AIoT(人工智能物聯網)的萬物智能互聯時代,能夠為我國災害預警系統等公共服務體系的建設貢獻更大的力量。
在國內衛星的實際部署上,目前正在推進的衛星互聯網計劃共有四個,分別是中國航天的鴻雁星座、中國航天科工的虹云工程、中國電科的天象星座和銀河航天的銀河Galaxy衛星星座。
不過,按照這四家企業的發展規劃和進程來看,確實相比于SpaceX要落后不少。如果類比地面通信領域,中國在3G上處于跟跑狀態,4G時代趕上,5G時代領跑,那么其實國內的衛星互聯網相當于3G初期。
因為,上面提到的四個衛星互聯網工程還在試驗衛星階段和初步部署狀態。鴻雁星座項目2020年7月計劃發射兩顆試驗衛星,虹云工程2020年之前發射4顆業務試驗星,天象兩顆試驗衛星已于2019年6月發射,銀河Galaxy衛星星座首顆衛星于2020年1月16日發射升空入軌。
所以不論是從發射數量上來看還是從進程上來看,中美衛星互聯網差距顯而易見。
在成本層面上,面臨的問題也不小。根據SpaceX的數據顯示,衛星制造成本已經下降到100萬美元/顆,在規?;?,單顆衛星成本價格將下降至50萬美元以下,而國內還處在300多萬美元/顆的階段,同時SpaceX單顆衛星發射成本僅50萬美元,國內發射成本約為470萬美元/顆。
不過可以看到的積極的一面是,國內在應用端的部署在逐漸鋪開,以三大運營商為首的企業也在不斷積極探索。中國聯通與華為簽署控天地一體化戰略合作協議,目的在于將低軌衛星與5G網絡進行融合,探索基于空地聯合的衛星物聯網、衛星車聯組網的應用。
今年1月,中國電信的天通衛星通信服務正式商用,為政務應急、海上作業、航空通信等領域的客戶提供語音、數據通信服務。同時,中國移動也完成了衛星通信網第十二期工程的招標工作,以增強偏遠地區4G基站接入、應急通信車等業務能力。
雖然國內在衛星發射、部署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很多,但是從政策推動,實施,以及應用方面的努力是肉眼可見的,預示國內衛星互聯網在路上。
制高點之爭
5G與衛星互聯網是互補的關系,這也是衛星互聯網與地面通信弄清非競爭關系后,再度興起的重要原因。那么,5G是兵家必爭之地,那么衛星互聯網就是另外一塊兵家需要補上的寶地了。
為什么說是寶地?從全球來看,互聯網發展了20多年,至今依舊有包括海上、沙漠等70%的偏僻地理空間和30億人口未能實現互聯網覆蓋,而這些地區要想實現5G等地面通信的鋪設是十分困難的,但是真實需求仍然存在。根據此前賽迪發布的白皮書來看,2019年全球衛星互聯產業規模達到2860億美元。
對于野外探險者、海上游客和海洋作業者只有衛星互聯網能夠幫助他們在特殊的環境下通信。從SpaceX的星鏈計劃地面基站選址也可以看出來,衛星互聯網定位針對的也是偏遠地區,其所選的小鎮人數都不超過1萬人,甚至還有幾百人的小鎮。
除了消費者使用,在物聯網領域,衛星互聯網作用也是不可或缺。海洋監測,或者代替價格昂貴的海底光纜這些通信設施。并且,在自然災害來襲時,衛星互聯網也可以作為物聯網設備正常使用的網絡保障。
隨著5G的廣泛應用及人工智能的發展,各種民用飛機、無人機和航天器將在天空運行和駐留,而今天以地面為主的通信網絡無法為這些設備提供可靠的通信。衛星互聯網則可以較方便地為這些飛行設備提供通信網絡。
既然說到星球大戰,那么衛星互聯網多少都會和軍事沾點邊。
衛星互聯網在某種意義上來說,可以不是一門商業項目,但可以成為一種軍事工具。類比國內即將完成的北斗導航系統,可以商用,也可以軍用。
在北斗導航系統建設之前,國內用的都是美國的GPS導航,而GPS導航初衷就是服務軍事的。沒有自主的導航系統,打起仗來,敵人關閉某個區域的定位服務,或者進行干擾。再厲害的飛機、導彈和航母都是無法定位的。所以,自主研發導航系統是必要的。
話說回來,就在今年5月20日,SpaceX星鏈計劃就已經拿下了第一個大客戶,美國軍方。美國陸軍與SpaceX在簽署了一項協議——美國陸軍在3年內對“星鏈”進行測試,以評估其是否符合美軍的數據傳輸需求。
不只是美國陸軍,美國空軍在2019年就給SpaceX撥付了2800萬美元的經費,用于星鏈進行軍用通信的測試。
關于星鏈的軍事作用,之前軍事專家尹卓道就表示,星鏈可以實時將高精度畫面傳回指揮部,在作戰中,可以對導彈實時控制,精準打擊目標,并且導彈的成本也將大幅降低。
所以,衛星互聯網也是未來國家安全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5G固然重要,但是衛星互聯網與之并重,是物聯網、航空航天等科技和商業領域的不可或缺的通信基礎,同時又不僅僅局限于此。
但是在衛星互聯網真正到來之前,我們仍需做好地面通訊設施以及部署物聯網,為了真正解決供需對接的問題,全國最大的物聯網展會IOTE 2020也將同物聯網行業一同持續關注這場“星球大戰”的高度之爭IOTE 2020深圳站將在深圳會展中心舉行,在這里,將會聚焦超過800+的物聯網優質參展商,預計將會吸引10萬+的專業采購商,涵蓋了物聯網產業鏈各個層次。
? ? ? ?責任編輯:pj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