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互聯網行業經過20多年的發展,已經進入成熟階段。有一種言論認為,互聯網行業自身的發展已經走到了盡頭。不管這個結論是否準確,讓我們還是先對該行業的發展進行一個簡要的回顧。
全球互聯網的啟蒙和快速發展階段
1969年,互聯網在美國出現,最初用于軍事目的,后來斯坦福等幾家著名大學使用這種技術,連成了網絡。再后來就有了WWW(World Wide Web),萬維網。那時候的互聯網由政府投資建設,只限于研究部門、學校和政府部門使用。
1983年,互聯網開始進入民用階段。1990年代,全球互聯網進入商用,并迅速普及。
1994年,楊致遠在美國創立了雅虎(Yahoo!),也是全球第一家提供導航服務的網站,所謂“門戶網站”。
1995年,杰夫·貝佐斯(Jeff Bezos)創立亞馬遜(Amazon),經營在網絡上的書籍銷售業務。
1995年,ebay創立,人們可以通過網絡出售商品。1998年,旅游服務網站Priceline創立。
1998年,拉里-佩奇(Larry Page)和謝爾蓋-布林(Sergey Brin)在斯坦福大學的學生宿舍內共同開發了在線搜索引擎。1998年8月,谷歌公司(Google Inc.)在美國加州山景城創立。
1998年,互聯網服務商美國在線(AOL,America online)收購了著名的網頁瀏覽器公司網景(Netscape)。
2000年1月10日,美國在線(AOL)宣布以1640億美元的價值收購時代華納公司,驚動全世界。2001年,美國在線與時代華納正式完成合并,組成“世界上第一家面向互聯網世紀的完全一體化的媒體與傳播公司”——美國在線時代華納(AOL Time Warner),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企業合并案。
中國互聯網企業的發展初期
1994年4月,中關村教育與科研示范網絡工程進入互聯網,互聯網開始進入公眾生活,并在中國得到了迅速的發展。
1995年,張樹新創立了國內首家互聯網服務供應商“瀛海威”,讓中國人開始了解互聯網、進入互聯網。瀛海威幾乎教育了中國人所有關于互聯網的基本概念。
1996年,在尼葛洛龐帝(Nicholas Negroponte)等人提供的風險投資的支持下,張朝陽回國創建了愛特信公司(后更名為搜狐),成為中國第一家以風險投資資金建立的互聯網公司。
1997年,丁磊創立網易公司。1998年,開通國內首家免費電子郵件服務,并推出免費域名系統。
1996年,四通利方的第一個中文網站的建設啟動,推出“四通利方論壇”(BBS)。王志東、汪延、陳彤、王峻濤(老榕)后來成為熱點人物。1998年12月,四通利方宣布與美國最大的華人網站“華淵網”合并,“新浪網”(SINA)由此誕生,目標成為全球最大的中文網站。
2000年,搜狐、新浪、網易股票先后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成為中國互聯網行業最初的“三巨頭”。
1998年11月,馬化騰等人創立了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提供即時通訊服務。
1999年,王峻濤創辦8848網站,迅速發展成為中國電子商務的標志性企業。
1999年,馬云等人在杭州創立阿里巴巴網絡技術有限公司。
2000年,辭掉硅谷工作的李彥宏,攜搜索引擎專利技術在中關村創建了百度公司。
互聯網的高速發展階段
盡管“9.11”前后互聯網泡沫曾經一度破裂,但任何力量都難以阻擋新技術的成長。博客、社交、視頻網站相繼在美國出現。2004年,社交網絡Facebook成立。2005年,視頻網站YouTube成立。2006年,社交媒體網站Twitter成立。
中國互聯網企業也步步跟隨,出現了視頻網站優酷、土豆、酷六,博客網站博客中國、新浪博客,社交網站開心網、校內網(人人網)。
2004年,即時通訊公司騰訊控股在港交所主板上市。2005年,搜索引擎公司百度公司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2007年,電子商務公司阿里巴巴網絡有限公司在港交所主板上市(該公司后來退市,2014年阿里巴巴集團整體在美國上市)。BAT(BaiduAlibabaTencent)新“三巨頭”初步形成。
移動互聯網顛覆傳統互聯網
隨著蘋果iPhone 和搭載谷歌Android系統的智能手機上市,互聯網開始步入移動時代,同時也標志著大家閱讀方式的改變。
微博、微信伴隨著智能手機和移動互聯網,在中國迅速普及,并成為平臺級應用。博客類、社交類應用則日漸衰落。“兩微一端”(微博、微信、客戶端)逐步成為“新媒體”代表。門戶網站和新聞網站與報紙、廣播、電視一起被列入“傳統媒體”行列。
在PC互聯網時期,各類網站并未對傳統媒體產生真正的沖擊。而移動互聯網和智能手機則徹底改變了大家的閱讀方式,對傳統媒體(包括PC網站)造成了致命的打擊。
微信公眾號、今日頭條等移動信息傳播手段出現。“自媒體”概念紅紅火火。
中國互聯網企業進入全球先進行列
目前,美國主要互聯網企業有Amazon(網上零售及云服務)、Alphabet(搜索巨頭谷歌母公司)、Facebook(社交網絡)、Priceline(在線旅游網站)、Netflix(視頻流媒體服務)、eBay(網上零售)、LinkedIn(職業社交網站)、Yahoo!、Twitter等。
中國主要互聯網上市公司有騰訊控股、阿里巴巴集團、百度、京東、唯品會、網易、搜狐、新浪、微博、攜程網、搜房網、汽車之家、58同城等。
我們可以看一下美國和中國有代表性的互聯網企業2016財年第三季度的營收情況:
美國公司 季度營收
Amazon 327.00億美元
Alphabet 224.51億美元
Facebook 70.00億美元
Priceline 36.90億美元
Netflix 22.9億美元
eBay 22.17億美元
Yahoo! 13.05億美元
LinkedIn 9.60億美元
Twitter 6.16億美元
中國公司 季度營收
騰訊 60.48億美元
阿里巴巴 51.42億美元
百度 27.37億美元
京東 91億美元
網易 13.81億美元
搜狐 4.11億美元
新浪 2.749億美元
從全球整體看,谷歌、亞馬遜、Facebook一度與蘋果和微軟一起,進入全球市值最高五大公司行列,市值在5000億-3500億美元之間。
亞馬遜、谷歌、京東進入2016年度世界五百強公司行列,年度營收在1000億美元-280億美元之間。
騰訊、阿里巴巴成為亞洲市值最高的公司,接近全球十強,超過中國移動和三星電子,市值在2400億美元左右。
在胡潤2016年中國富豪榜前八名中,互聯網富豪占了一半(馬云、馬化騰、丁磊、李彥宏)。
互聯網行業發生巨大變化
當年紅極一時的美國在線(AOL),早已經從時代華納中分拆,并被威瑞森電信(Verizon)以44億美元收購。威瑞森電信還同意以48億美元收購雅虎的核心互聯網業務。微軟將以262億美元收購LinkedIn。
在中國,優酷與土豆合并,然后被阿里巴巴收購。美團與大眾點評合并,攜程網與去哪兒合并,58同城與趕集網合并,等等一系列合并。
基本的現狀是,互聯網已經和當初的蒸汽機、電力一樣,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大家在爭論Facebook和騰訊,到底是平臺還是媒體?而亞馬遜和阿里巴巴,正在從網上零售企業,變為技術服務提供商。
互聯網發展到盡頭了嗎?
無論是在以美國亞馬遜、谷歌、Facebook為代表的全球互聯網領域,還是以BAT(百度、阿里巴巴、騰訊)為代表的中國互聯網領域,格局似乎已經基本穩定下來,“壟斷”的言論也越發高漲。
從幾大巨頭自身的發展來看,向互聯網以外業務的嘗試,似乎還都沒有太好的效果。
谷歌無奈改組為控股公司,亞馬遜的云業務勢頭不錯,Facebook壟斷了全球最多的用戶資源。三巨頭不管盈利還是營收,還仍在依靠傳統的互聯網業務。
騰訊的盈利核心是網絡游戲,社交網絡,廣告(特別是朋友圈廣告),支付業務。阿里巴巴的核心業務是電商,在數字媒體和娛樂領域盈利能力還不夠強,云業務占比還不高。百度依舊靠搜索支撐90%的業務。
不過,這些巨頭已經鞏固了陣地,獲得了最多的利潤,而且與其他同行的差距越來越大。
但是,互聯網行業已經很久沒有出現過令人耳目一些的新應用了。
“物聯網”是下一個風口?
“物聯網”并不是個新概念,但多年來沒有形成氣候。不過,隨著各大汽車公司大力推進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車聯網”技術已經走到了前臺。各大車企紛紛表示在2020年推出自動駕駛主力車型。而自動駕駛中的一個核心功能應該就是準確的聯網導航功能。
工業巨頭中,西門子(Siemens)、ABB將與微軟(Microsoft)在物聯網(IoT)領域展開合作。
通用電氣(GE)則把工業互聯網作為突破方向。希望通過大數據分析技術、云計算技術、移動技術的融合,工業互聯網將所有“應用孤島”緊密連接,創造一個由機器、智慧與數字組成的龐大的物理世界。
全球工程機械巨頭卡特彼勒(Caterpillar)目前擁有的聯網設備和發動機數量位居世界第一,遍布全球、數量龐大的卡特彼勒設備與計算機相連。卡特彼勒可以把每天獲得的萬萬億兆字節數據轉化成為有用的信息,并反饋給客戶,幫助他們在施工現場做出決策和計劃,并進一步降低設備的保有和運營成本。
連一向最忠實于互聯網投資的日本軟銀集團(SoftBank Group),今年也以243億英鎊的巨資收購了英國ARM,押注這家智能手機芯片設計商會助其成為物聯網市場的領軍者。
“物聯網”,其實就是工業4.0的一種具體體現。網絡巨頭們,似乎還沒有誰真正準備好這次與“物聯網”的“親密接觸”。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