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目前為止,人們還是很難想象,機器人替換醫生在手術臺上幫人類做手術的場景。這幾年,無論是政府還是互聯網企業都在積極構建智慧醫療體系,但大多數患者表示智慧醫療體系的建立確實讓就診和掛號方便了很多,但是真要同意機器人在自己身上動刀子,還是會再三猶豫。
由于我國醫療行業的智能化、信息化水平不高,醫療資源難以充分智能化。而且醫療行業不同于其他行業,其技術門檻高、就診環節多、問題復雜,如何通過機器、人工智能、大數據以及互聯網的優勢來解決看病治病難題,成為了騰訊、阿里等互聯網大佬建設智慧醫療體系的難點。
智慧醫療興起,騰訊野心凸顯
眾所周知,醫療機器人剛剛在國內市場興起,市場滲透率不足5%。同時,2016年工信部、發改委等三部委聯合印發了《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預測2020年,我國服務機器人年銷售收入將超過300億元。面對巨大的市場空間和發展潛力,互聯網大佬騰訊將智慧醫療市場視為拓展業務的關鍵點。
隨著國內醫療改革的的逐漸推進,騰訊投資智慧醫療企業的動作也在加快。自2014年以來,騰訊一共投資了5家互聯網醫療企業,微醫、丁香園、卓健、醫聯、好大夫,累計總金額超過5億美金。不僅如此,騰訊發布了AI醫學影像產品“騰訊覓影”,這一產品也是騰訊首次將AI技術運用到醫療領域。
一方面,騰訊覓影主要利用AI圖像識別、大數據處理、深度學習等技術與醫學跨界融合,可對早期食管癌等疾病提供輔助篩查的功能。另一方面,騰訊作為巨頭對醫療數據的收集較為豐富全面,騰訊覓影可借此進行數據分析處理。因此,騰訊覓影成為目前智慧醫療板塊最受騰訊重視的構成環節。
從線下業務布局來看,騰訊已經與全國多個省市十多家三甲醫院建立了聯合實驗室。由于入局較晚,與其他創業公司的線下布局不同的是,騰訊業務布局以深圳為起點,然后拓展到四川、重慶、廣西、河北等地區,主要集中在二線城市。而普通的創業公司初期拓展醫院大多位于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或杭州、武漢等準一線城市。
當然,號稱要用“互聯網+”的方式去“連接一切”的騰訊,不滿足于線下布局,其早前就開始布局了在線咨詢和掛號服務。根據2017年4月騰訊在“2017中國‘互聯網+’數字經濟峰會”上提供的數據,在智慧醫療領域,超過3.8萬的醫療機構擁有自己的微信公眾號,超過1.1億的用戶在搜索和使用這些公眾號。其中,60%的服務號提供在線就診以及掛號服務,而35%的服務號則支持微信支付。
從騰訊對智慧醫療的線上線下布局,以及深度研發AI賦能醫療產品的動作來看,騰訊的“智慧醫療”計劃目的在于打造一個大的健康管理平臺,也可以說是一個智慧醫療生態鏈。騰訊想通過覓影搶占醫療AI市場的野心日益凸顯。
認同與質疑同在,騰訊醫療有何不足?
在騰訊大刀闊斧開拓智慧醫療時,行業出現了各種聲音,有認同騰訊實力的,也有質疑的。有人覺得騰訊AI的技術雄厚,足以干出一番事業,但也有人認為騰訊是一家與醫療不沾邊的互聯網公司,入局晚不說,產品品牌也不占優勢,可能還不如一些知名度高的醫療技術創業公司。
事實也是如此,由于國內智慧醫療起步較晚,技術含量相對還比較低,產品多集中于中低端醫療器械領域。所以,從國內智慧醫療現狀來看,騰訊盡管有著強大的技術支撐,但畢竟是個“新手”,要想全面進入醫療應用階段,還是讓人擔憂。
一是,醫療行業有極高技術要求,門檻較高。智能醫療產品在運行過程中,一旦發生程序設定上的失誤,可能促使誤診的大規模發生。而且新技術的開發和應用需要大量資金支持和長時間調試,尤其是作為一項醫療服務推入市場時,需要圍繞患者、醫生、醫院進行市場教育。
縱使騰訊資金雄厚,開始試水智慧醫療就砸了5億美金投資多家在線醫療平臺。但醫療是一個慢行業,前期的燒錢難以避免。而且,AI醫療產品的發展關鍵在于,把醫療痛點變成技術的語言,再變成產品,最后還要進行市場測試,這需要長時間的磨合和大量的資本投入。顯然,騰訊現階段的“撒幣”做法無法久用。
二是,新技術的應用需要反復的試驗,而廣受開發商吐槽的是醫療數據的缺失和閉塞。眾所周知,醫療數據往往存在獲取難、購買成本高、質量差等問題,國內目前獲取醫療數據的渠道主要是跟公立三甲醫院合作,所以我們看到騰訊在瘋狂的聯合十多家三甲醫院開發醫療AI產品,原因之一便是騰訊缺乏醫療數據。
其實,數據是人工智能的重要支撐,不僅是醫療數據缺失,在對醫療數據進行分析時,也會遇到不少問題。所以說,目前醫療數據的發現、來源、維度、計算、共享,都存在很大的欠缺,而醫療數據的缺乏成了智慧醫療發展的主要絆腳石。所以,騰訊不只急需有質有量的醫療案例,還需要加強醫療數據分析能力,來提升機器學習能力。
三是,不只是騰訊,在整個醫療行業中,醫療數據監管不健全,個人隱私保護成謎。前面提到,醫療AI的研發需要大量醫療數據支持,而獲得數據之后,如何做好健康醫療大數據的共享和開放工作又是一大難題。雖然,醫療健康大數據的共享和應用是商業發展和技術創新的需要,但也給個人隱私安全帶來了威脅,使得醫療領域的大數據共享一直行不通。
另外,隨著人們安全意識的提升,人們保護隱私的想法日趨強烈。近日,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一則“馬化騰肯定天天在看我們的微信”的言論就引發公眾對于微信信息安全保護的爭議。從微信信息安全事件來看,想讓醫療患者輕易相信互聯網企業能得當保護患者信息也是一件難事。
綜上所述,在智慧醫療技術方面,騰訊智慧醫療產品研發和應用都有需要克服的技術問題;而醫療服務方面,產品的用戶體驗和消費者使用習慣也需要培養。另外,目前國內政策上對多點執醫等限制,也在客觀上阻礙了騰訊智慧醫療的發展??梢婒v訊智慧醫療的野心和現實之間,依然橫亙著技術、服務、醫療數據等不少難點。
智慧醫療正在走進尋常百姓生活
眾所周知,全球人口老齡化的加劇,使得老百姓對醫療和護理的需求不斷增加。與此同時,在消費升級的背景下,追求高質量生活的人群對醫療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百度、阿里巴巴、騰訊等互聯網企業的精耕細作下,智慧醫療行業迎來了春天。
埃森哲咨詢在《人工智能:醫療領域嶄新的神經系統》中預言未來10年的趨勢,認為與健康相關的AI市場將以40%的年復合增長率快速發展。而與之相對應的數據是,《2017醫療大數據與AI產業報告》統計顯示,國內有83家企業將AI應用于醫療領域。實實在在的數據顯示,這個預言即將成真。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智能醫療行業發展前景與投資分析報告》統計,2016年中國智能醫療市場規模達到96.61億元,增長率為37.9%,中國智能醫療市場規模在持續增長,2017年將超130億元,增長40.7%,市場規模有望在2018年達到200億元。
對于騰訊而言,智慧醫療充滿想象空間,而且目前仍處于初始階段,這顯然是一個吃蛋糕的絕佳機會。而還有更多未來將加入這個行列,研發豐富智慧醫療產品,開發更人性化的功能,其中包括醫患交流、康復陪護、臨床醫療、醫藥研制等更加多元的領域,做出進一步智能化開拓。
其實,不只騰訊活躍于人工智能與醫療結合的領域,還有微軟、百度、阿里巴巴等大企業布局,也不乏初創科技企業,這些企業研究人員大多由海歸精英組成。所以,騰訊想要一統智慧醫療江湖,還有一場硬戰。但不管這些企業在AI+各類醫療領域的應用也好,投資也好,未來智慧醫療領域一定會形成一個強大的應用模式和管理體系,到時AI賦能醫療產業的效果也會更上一個臺階。
除此之外,據統計,目前六十歲以上人口在中國已經超過了2.2億,占總人口的16.7%,未來十年、二十年,中國大致每年新增一千萬老年人口。因此,依托先進的物聯網信息化技術和社會化的專業養老服務團隊,智慧養老將成為中國老年人生活的一部分。
對于消費者而言,依托AI技術的支持,打造更舒適、方便、安全和健康的智慧生活是大眾追求的生活方式。智慧醫療的構建作為其中的重要環節,必將受到重視和支持。以最普遍的醫療結算為例,自從有了微信、支付寶等移動支付方式之后,醫院排隊結賬的長隊變短了,新技術與醫療的結合確實讓生活更舒適了。
整體而言,隨著智慧醫療的不斷普及,在不久的將來,醫療行業將融入更多人工智能、傳感技術、大數據等高科技,使醫療服務走向真正意義的智能化,推動醫療事業的繁榮發展。而在騰訊、阿里等大企業以及初創企業孜孜不倦深耕醫療機器人技術的背景下,智慧醫療正在走進尋常百姓的生活……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