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大部分科技創新技術都是從高校實驗室或企業實驗室中走出的,但是至今,實驗室仍保持著一個較為傳統的配置,甚至當下實驗室中的設備維護主要仍為:實驗人員打電話報修(被動)和維護人員主動巡檢(主動)。
相對于能夠造出各類自動化設備或用于開發自動化設備的技術的實驗室而言,這很不“自動”。
與此同時,物聯網這波潮流帶來了萬物互聯的概念,所謂萬物互聯,首先要實現的就是將萬物數字化,并將數字化的信息通過終端平臺進行顯示和管理。
什么意思呢?
簡言之,就是將實驗室所有設備工作狀態進行實時監測并運維,類似現在智慧工廠的概念。
想象一下,當實驗室中所有的實驗設備的工作狀態和實驗數據全部能夠匯集到一塊大屏上,或是手機App上,能夠為科研人員節省多少時間?iLabService創始人兼CEO李康告訴記者,“以現在的技術能力,至少可以節省20%的時間和精力。”
2015年,李康試水國內實驗室服務市場,一年拿到了500萬(人民幣)的銷售額,于是也就有了2016年10月成立的iLabService。
iLabService創始人兼CEO李康
從打工到創業,國內實驗室服務可行嗎?
對于大部分人而言,實驗室服務概念算是一個較為邊緣化的概念,而對于李康而言,這一概念更應該是老本行。
“我和我的合伙人王靜創業之前是在全球最大的科學儀器廠商Thermo Fisher Scientific工作,當時王靜負責整個亞太地區實驗室的整體服務業務,我負責在中國將業務實際落地。”李康告訴記者。
也正是在Thermo Fisher Scientific工作期間,李康從零開始跟進,包括進行市場調研,搜集本地客戶需求,做咨詢,出方案,到最后整套方案落地。
“這樣的服務體系在北美已經有十幾年的歷史,相對比較成熟,業務量和客戶接受程度都已經有一定的基礎,但是在中國,甚至在亞太地區,仍處于一個早期階段。原有的模式是實驗室有任何需求時,由實驗室負責人直接打電話找廠商、經銷商或服務商,是這種非常零散的單點需求。”這是李康當時看到的整個實驗室服務行業的市場現狀。
現在的實驗室,仍以老舊的傳統服務模式為主。
可以說,當時在Thermo的工作,決定了李康之后的創業走向。
當時我們在Thermo內部做實驗室整體服務的時候,是把這些需求整合起來,整合成一個大的服務包,有點像現在的小區物業或樓宇物業。實驗室出現任何問題,由我們來解決所有這些線下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iLabService另一位聯合創始人王靜,當時在Thermo內部負責一個大數據項目。項目目標是對實驗室中每臺設備建立「設備名片」,為設備全生命周期管理打下基礎。具體工作是將內部幾十個ERP系統中的數據,以及客戶各系統的數據進行整合梳理,相當于為每一臺設備做一個檔案備份,然后為之后的數據分析做準備。這樣的數據管理和分析結果如果應用到實驗室服務中,將會極大地提高運營效率。只是,這個項目一年后被停掉了。
全生命周期管理其中包括很大一部分數據是設備運行過程中產生的數據,這部分數據在之前的管理系統中是拿不到的,這也是李康之后創立iLabService時,決定融入物聯網技術的原因。
鑒于這兩項工作,李康想到融入當時在國內已經有一定基礎的物聯網技術,來實現實驗室服務的數字化和聯網化的全新模式。
那么,新模式能否撬動舊市場?
2015年,李康首次試水國內市場,一年拿到了500萬(人民幣)的銷售額。
2015年的時候,我們和國內客戶聊了很多,也收集了很多需求,很多客戶也確實有這方面的想法,但是他們不知道有這樣的服務模式,這也成為我們創立iLabService的基礎。
2016年10月,iLabService成立于美國新澤西的一間地下車庫,彼時,地下車庫創業已經成為一種文化。
我們最早定位是做跨國企業客戶,因為我們覺得企業是最難啃的一塊“骨頭”,要讓企業花錢,必須要有正當理由,產品要切中需求。做企業用戶也可以作為我們產品很好的試金石。
iLabService第一款產品,也是現在的主推的硬件產品是一款智能物聯網終端INTELAB,該終端主要實現的是實驗室內各類設備聯網功能,準確而言,是實現部署在實驗室內各類傳感器的聯網功能。
INTELAB實物圖
當然,如果只是實現路由器的功能,也就很難稱之為智能聯網終端,也就沒有必要單獨推出這樣一款產品。
除去實現100多種傳感器的聯網, INTELAB最主要的特點還在于可以實現免驅動聯網。
INTELAB將常用的傳感器的驅動程序已經內置到終端中,從而實現傳感器的即插即用。
另外,INTELAB內置存儲,因而擁有斷電保護功能,擁有一定的邊緣計算能力,以及符合FDA的數據要求,通過了微軟的Azure認證。
邊緣計算在2018年尤其得到特別關注,而INTELAB的邊緣計算這一塊能力是“選配”的。
其實現在百分之六七十的設備不需要邊緣計算能力,通過現階段設備的計算能力已經可以實現相應諸如溫度、電流等參數的處理,只有對于一些特別復雜的設備,才需要輔以邊緣計算的能力。因而,iLabService將INTELAB的邊緣計算能力作為選配方案。
傳感器怎么解決?
作為一個科技服務類廠商,iLabService用到100多種傳感器是如何解決的?
李康告訴記者,iLabService不做傳感器,主要傳感器芯片是從國內外知名廠商采購,“我們做的是傳感器整合。”
由于實際場景應用中,一個傳感器需要檢測多類參數、擁有多種功能,最簡單的例如溫濕度傳感器,也可以理解為這樣的一類整合。因而,iLabService選擇了采購芯片,自己整合傳感器。
另外,在硬件配備上,iLabService采用模塊化方式,通過套餐模式推出多款方案供實驗室應用和選配。
例如,某國際知名醫藥廠商的實驗室通過超低溫冰箱存放特殊樣品,此前通過一個特制溫度傳感器進行故障報警,由于閾值設置太小,每次實驗人員開冰箱取樣品時,由于會使冰箱內溫度受環境溫度影響產生較大變化,因而經常出現誤報警。iLabService通過分別監測冰箱內溫度、冰箱門狀態和冰箱壓縮機狀態的三個傳感器,進行實時監測,從而解決了這一問題。
李康告訴記者,“采用三個傳感器進行報警監測是iLabService一個獨特的方案,這樣的組合方案一方面可以降低誤報警率,另一方面也可以實現(壓縮機)故障預警。”
平臺:模塊化管理,定制化方案
現在的一大趨勢是企業平臺化,作為以實驗室服務為主營業務的iLabService,系統和平臺構建是其業務載體,也是整體業務布局的關鍵所在。
目前,iLabService的一體化管理平臺可以實現的主要功能包括:實時數據展示,智能報警系統,視頻信息接入分析,設備運行狀態判斷,利用率統計,在線預約,樣品信息查詢,庫存管理,統計報表。
在平臺功能上,iLabService采用模塊化管理,用戶可以自主選擇開通,同時,李康也在構思之后是否可以借鑒手機應用商城的模式,構建類似marketplace(也就是國內的APP Srore)的模塊應用商城,這自是后話。
雖然在搭建模塊化選配功能,但是在具體方案落地過程中,“定制化是現在繞不開的「坑」,”李康也坦然表示,“一方面,前端(UI)界面需要定制;另一方面,在系統或API的對接上,由于不同客戶的系統略有差異,因而需要進行定制。”
在前端界面呈現上,可以通過Web端、移動端界面呈現,并可以進行功能選配。李康特別向記者提到,“iLabService最近完成的大屏顯示方案得到了很多客戶的認可,針對大屏顯示,我們還有很多方案未公布,甚至我們的北美投資人也很期待我們的這一方案可以早日帶入北美市場。”
大屏顯示方案
數據如何獲取?
在實驗室服務整個業務模式和服務體系中,最為關鍵之處在于:數據。
無論是要實現設備監測,還是故障報警,數據必然是最為核心的問題。
前文有提到,實驗室資產全生命周期管理是一項重要的基礎工作,資產管理系統無法監測到設備運行的過程數據,iLabService從「資產管理系統+物聯網系統」切入,以進行全周期覆蓋。
但是數據究竟是如何獲取的呢?
其中,設備運行過程中或實驗過程中的數據是通過我們在實驗室中布設的傳感器,通過物聯網系統獲取;設備原始數據和設備運維數據則通過用戶提供,將傳統記錄數據(紙質記錄數據)實現數字化,或將用戶提供的ERP系統數據進行整合處理,這部分則是通過我們的資產管理系統實現。
當談到為什么不通過協議或數據接口實現數據對接時,李康告訴記者,這主要由于行業特性限制。
我們服務的是實驗室,實驗室最核心的是科研數據,因而,通過協議或數據接口實現數據對接會存在用戶對安全性擔憂。其實我們現在主要實現的是診斷設備出現異常,尚且難以實現定位異常原因,因而現有的數據已經能夠實現。
李康告訴記者,“我們現在做的是線上監測和報警,然后通過線下運維團隊進行服務。”
在線下服務體系方面,iLabService則是通過與線下有資質的第三方服務商合作,據李康向記者透露,目前已與幾十家服務商達成合作。
記者此前也了解到,其實通過物聯網實現設備監控和故障監測是現在在應用領域的一個特定階段,還遠未達到做故障檢測分析,定位故障位置和故障原因相關技術還不夠成熟,數據模型還未能實現精準定位和分析,要訓練處這樣的數據模型尚且需要一定時間來做積累和推進。
在這一階段已經擁有變現能力,大部分企業會選擇一邊將這樣的方案實現落地,一邊繼續推進相關技術和數據模型演進。
市場拓展思路
2018年第三季度之前,我們在做的基本上都是企業實驗室,從第四季度開始,我們已經有涉及包括公共府服務平臺、政府系統、高校和科研機構領域。2019年,我們的目標是在各領域拓展出幾個標桿性項目,包括在科研機構方面,某極地科研中心的船載實驗室已經有配備我們的方案。
現在國內很多地方的公共服務平臺及公共技術平臺逐漸形成一定趨勢,因而也成為iLabService接下來涉及領域之一。
談到2019年市場布局重點,李康告訴記者,“2019年,企業仍是我們很關注的一個點,因為企業可以幫我們打磨產品。另外,政府系統也將是我們比較看好的方向,政府在這方面的需求很強,我們現在已經有幾個幾十萬的訂單開始落地。”
另外,李康還特別提到,2019年,將在國內市場的基礎上,首先拓展北美市場。
歐美市場對實驗室服務有很強的需求,但是在這一方面也有嚴格的認證。李康告訴記者,“走國際化路線一直是我們的目標,此前加入YC,并拿到YC的投資,部分原因也正是基于走國際化路線的考慮。”
談到現在的市場現狀,李康也坦言,“其實北美多我們的認可度甚至會高于國內市場,這也是我們選擇在今年首先開拓北美市場的原因之一,但是中國市場無疑是全球增長最快的市場,因而我們目前仍會立足中國市場。”
據記者了解,除去有加入YC的孵化項目,iLabService也有先后參與到國內功夫國際孵化器和云賽空間這兩個有微軟背景的孵化器,據李康介紹,iLabService在創立之初就與微軟有較好的合作關系,硬件產品擁有微軟的認證,同時內部也會有一條產品線是基于微軟的Azure,深度整合及應用微軟的平臺資源。
我們是微軟的全球聯合銷售合作伙伴,同時,我們也即將入選微軟加速器。
從國內到國外,整個市場還差點火候
物聯網在實驗室服務領域的應用現在還是一片藍海,有待挖掘。iLabService是較早入局的一批企業,李康也向記者透露,其實北美現在也有兩家和iLabService類似的企業。
與此同時,李康也表示,無論是北美,還是中國,實驗室的智能化和數字化程度都不高,由于機器學習和數據分析近幾年才得到關注,美國雖然擁有十幾年的實驗室服務經驗,但此前靠的仍是經驗優化運營,而非數據。
從國內到國外,整個實驗室(數字化)服務市場目前來看,仍沒有形成井噴式爆發,整個市場還差一點火候。但是不得不說的是,整個市場已經開始運作,相關服務模式得到一定認可,產品和技術也逐漸得到打磨。只是從iLabService發展來看,2018年的銷售額達到逾1300萬元,部署設備量約3800套,除去企業市場,政府、高校、科研、公共服務也相繼有布局。
談到現在市場發展難點和機遇,李康認為有兩點:
一方面,定制化。用戶訴求不同,因而定制化是目前逃不掉的“坑”,“我們的目標是要盡可能地做到模塊化、可選配,把定制化程度做到最低。”
另一方面,覆蓋市場。“現在科技服務業是政府推崇和鼓勵的,而且目前能提供類似服務的廠商也不多,如何在市場前期快速搶占市場是我們現在的難點,也是機遇。”
實驗室監控系統是李康考慮的業務方向,同時也是萬物互聯探索的又一領域。在交談過程中,李康也一再向記者強調,目前實驗室智能化服務已經可以提升科研人員20%的工作效率。
隨著行業融合和數據模型的優化,提升30%,甚至50%的工作效率也未嘗不可。而這樣的實驗室,又將會是怎樣功率的發動機,來推動整個科研領域的發展。
想要聽到外星人的呼喚,或許也已經不遠了。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