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8物聯網技術及其在物流業應用發展分析
2018年物聯網發展綜述
2018年,在人工智能技術的推動下,隨著全球智能制造的發展,物聯網技術應用開始爆發,產業互聯網成為熱點,全球眾多一線巨頭的企業開始全面布局物聯網。2018年4月,微軟宣布在未來四年內,將投入50億美元支持物聯網創新,計劃在在萬物智能的時代,以云和AI為基礎,以數據驅動物聯網產業,提高物聯網易用性,全力推進人工智能、邊緣計算和物聯網的前沿創新。2018年5月谷歌發布了物聯網操作系統,讓開發者大規模構建和維護物聯網設備,幫助開發者輕松地將物聯網設備從原型設計推進到商品化,加速物聯網普及。此外,著名的蘋果公司也加入了物聯網標準組織,英特爾和ARM開始合作推進物聯網應用。
在中國,2018年物聯網技術應用也取得重大進展,開始了實實在在的落地應用,這一年利用物聯網技術,海爾開啟智慧家庭全場景定制化時代,推動了海爾基于物聯網的智慧家電的聯網激活量高速增長,物聯網生態收入成倍增長。阿里在2018年3月宣布全面進軍物聯網,全面推進依托“阿里云”為核心的物聯網戰略,從智能城市到智能制造,從智慧金融到智慧農業,從智能家庭到智慧物流,阿里物聯網戰略開始落地各行業;2018年中國移動物聯網預計連接的數量增加近3億個,而截至2017年底時中國移動也僅累計擁有2.29億個物聯網連接。2018年9月騰訊宣布了重大戰略調整,積極面向產業互聯網轉型,開始全面進入物聯網主賽道。2018年百度DuerOS智能設備激活量突破2億臺,且這種高速增長態勢會持續到2019年等等。
伴隨一線巨頭紛紛入場和5G通信技術的發展,將會推動物聯網更加廣泛的應用,為物聯網帶來諸多創新,讓我們進入萬物互聯的好時代。
物流行業物聯網技術應用分析
物流業是應用物聯網技術最主要行業,隨著物流與物聯網技術深度融合,推動了物流互聯網發展和智慧物流落地應用。
根據相關資料,2018年物聯網在物流領域廣泛應用有很多重大進展。根據新華網報道,截至目前全國已有617萬輛道路營運車輛、3.56萬輛郵政和快遞車輛、3230座內河導航設施、2960座海上導航設施使用北斗定位導航。大量物流貨運裝備利用北斗等物聯網技術接入互聯網,以信息互聯、設施互聯帶動物流互聯,推動了中國智慧物流的深入發展。
在聯網作業的物流機器人方面,2018年是全面發展的一年,這一年預計科智能感知與聯網作業的物流機器人銷量增長至少在2萬臺以上,同比增長50%以上。智能機器人利用物聯網技術實現智能定位與導航,實現機器人之間、機器人與其他設備等之間的通信,實現智能視覺感知、環境感知,推動了傳感器、芯片、通信等技術全面發展。
2018年中國物流領域無人機物聯網快速發展,基于無人機聯網配送的無人機配送網已經在在陜西、云南、江蘇、青海、海南、廣東等地嘗試常態化配送。由于發展基數較低,預計目前物流領域參與貨運、配送的無人機同比增長至少在40%左右,有1萬駕左右的無人機參與了貨運與配送。
從企業看,2018年2月京東獲得民航西北地區管理局的授牌,成為陜西省無人機航空物流多式聯運創新試點企業,也是國內第一家以省域為范圍進行無人機物流配送的國家級試點企業;3月京東無人配送站開始運營,可以實現全程無人配送中轉;6月京鴻大型原生貨運無人機在陜西完成總裝下線。
2018年3月順豐獲得中國民用航空華東地區管理局頒發無人機航空運營(試點)許可證,順豐物流無人機在指定的授權空域內開始商業化運營。
2018年5月中國郵政EMS水陸兩棲無人機在湖北荊門試飛成功。5月29日,餓了么宣布獲準開辟中國第一批無人機即時配送航線,送餐無人機正式投入商業運營,共有17條無人機航線,覆蓋面積達到58平方公里,可以為100多家外賣商家提供服務。等等。
2018年物流領域物聯網信息感知與采集的技術與產品全面普及。倉儲盤點、物流分揀、快遞配送與收件等領域手持終端已經廣泛應用,在快遞領域手持終端設備正出現與手機融合與小型化等方向發展。預計2018年物流領域手持終端產品產銷量增長30%以上。
2018年無人駕駛貨車開始上路進行測試,“無人配送車”開始在特定區域如校園啟動常態化運營,并開始在繁忙的市區繼續進行配送測試。目前,已經有北京、上海、天津、廣州、貴陽、武漢、西安等全國20多個城市就配送機器人項目的應用開展布局和運營。
全自動化倉儲系統是物聯網技術的集成應用領域,2018年京東物流繼續推進無人倉建設,多個無人倉開始投入運營測試;阿里菜鳥無人倉與柔性自動化倉儲系統建設步伐加快。
在傳統的制造業物流領域,無人的全自動化物流系統發展最早,由于產品品類簡單,產品包裝標準,無人化倉儲在醫藥、煙草、快消品、通信等領域市場規模巨大。
在傳統的港口領域,2018年智慧無人港也是發展快的領域之一。無人港碼頭空無一人卻忙碌有序,巨大的集裝箱被穩穩抓起、平移、放下,無人駕駛車輛來回穿梭運輸,這樣的場景在國內的青島、廈門、上海已經成為現實。目前,岸橋、軌道吊、自動引導車、智能控制系統……“無人港”的核心技術中,“中國制造”已經占有一席之地,將為迎接更大規模的智能時代提供堅實支撐。
此外,在鋼鐵行業,鋼卷庫高溫、超重,是不適合人員作業的惡劣環境,更需要發展無人倉技術。目前寶鋼等企業也已經建成了智慧無人倉鋼卷庫,實現了真正的巨大的倉庫空無一人的自動化作業。
總之,2018年在物聯網技術應用的推動下,人工智能技術在智能終端、無人駕駛、無人倉儲、無人配送、無人機、無人叉車、無人港口等前沿領域的已經開始了深度探索與初步的應用,領先企業已經與國際一流企業從同一起跑線起步,正在全面推進智慧物流發展。
二、2018年物流行業物聯網技術創新與變革趨勢
AI+IOT成為智慧物流發展新趨勢
智慧物流由三大系統組成,一是智慧物流思維系統,二是智慧物流傳輸系統,三是智慧物流的執行系統。智慧物流的執行系統主要是各類自動化設備的應用,而智慧物流發展最關鍵的核心技術應該是智慧物流思維系統和信息傳輸系統。物聯網是智慧物流傳輸系統核心技術,2018年物聯網在物流業應用中,物聯網技術全面與物流大腦建立連接與相互融合,推動了人工智能AI技術與物聯網IOT技術的融合發展,成為了2018年智慧物流的發展亮點,正在重新定義物流。
2018年人工智能與物聯網融合成為很多物流行業會議的討論熱點,物流互聯網的天網與實體貨物的地網融合,在AI+IOT的技術支持下,物流系統中的人、裝備、設施與貨物、空間、時間都發生了重大變化,數據流、物流在AIOT驅動下產生了重大變革,形成了經濟社會新的智慧型基礎支撐,在AIOT技術基礎上重構的信息網絡+物流網絡成為新的經濟社會基礎設施,數據和AI驅動的物流帶來運營的高效率,將徹底解構我們原有的物流產業格局。
從企業層面看,2018年菜鳥物流發布物聯網戰略,推動AI+IoT融合發展,建立基于全局視角的智能服務體系。菜鳥物流認為:物流服務鏈條的優化需要做到全流程的可預測,可規劃,可調度,可反饋,形成運作閉環才能最大化提升實物流的服務效率,降低運作成本。人工智能技術將針對物流服務的鏈路長,模式復雜,不確定性高等特點,建立基于全局視角的離線規劃和在線動態調整的智能服務體系。在離線規劃環節,要建立基于全局視角的供需匹配服務網絡,網絡的設計具備抵抗不確定需求的動態調整能力;在線服務環節,利用大數據建模能力,預估每一個在網絡中流動包裹的狀態和時效,從而能更好把握網絡流的狀態,從而讓每一份決策都能防患于未然。
曠視科技收購艾瑞思機器人(Ares robot)以后,發現物流場景非常有價值,很多AIOT技術馬上就可以在物流倉庫的應用場景落地。2018年曠視科技全面推進AI+IOT戰略,打造IOT操作系統,并在2019年1月正式發布了核心產品“河圖(Hetu)”?;?a href="http://www.xsypw.cn/v/tag/2562/" target="_blank">算法的核心基因,加強數字化與操作控制能力,全面升級為AIoT操作系統。據悉,未來5年曠視科技想要連接和賦能的機器人超過10億個,到底能不能實現,我們需要拭目以待。
物聯網技術推動物流智慧大腦的計算模式變革
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區塊鏈等新一代技術的協同發展,推動全面連接的物流互聯網逐步形成?!叭f物互聯”呈指數級增長,產生了物流大數據,推動了云計算和人工智能發展,催生了物流大腦的逐步成熟與進化。如阿里體系利用物流大腦,可以使網購大數據通過在互聯網中集合、運算、分析、優化、運籌,再通過互聯網+物聯網智慧分布到整個實體物流系統,實現對現實物流系統智慧管理、計劃控制,實現大數據對現代物流體系的賦能。
2018年物聯網技術應用不僅僅是促進了大數據為智慧物流賦能,同時物流大數據也推動了物流大腦的計算模式變革。在物流數據領域,越來越多物流場景需要實時決策分析;在末端配送領域,需要實時匹配和規劃運力;這需求驅動大數據計算越來越向著實時/離線計算融合方向發展。硬件性能的提升和容器化技術會讓實時計算的成本更低,更容易在行業進行普及。對物流行業而言,隨著IoT設備產生的數據量增長,實時計算會和邊緣計算、霧計算結合起來,在IoT等數據密集型監控場景上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推動物流大腦變革與升級。
物聯網技術推動了新零售與新物流創新
2018年是新零售和新物流發展的重要一年,物聯網技術的應用讓線下實體店與線上網店實時融合,讓傳統門店成為電子商務網購系統的一個交易終端、一個體驗場景、一個交付節點、一個物流的前置店倉。客戶可以在實體店實現自助體驗、自助取貨、自助結算或自助下單后門店配貨等功能。
2018年新零售領域無人值守門店、無人貨架、無人售貨柜等基于物聯網技術的新零售的創新,在經過了一輪喧鬧的泡沫后將趨于理性,基于實實在在物聯網技術創新應用的新零售將進入穩定的發展軌道。
利用物聯網技術可以實現軟件定義門店倉儲系統,借助各類物聯網感知技術,利用線下門店的物理空間,通過軟件系統實現對遍布全國的各類門店物理空間進行云倉管理,可以讓線下所有門店都加入物流系統的云倉網絡,從而盤活全國各個門店的物理空間,實現店與倉的共享。此外,還可以利用大數據和云計算技術,實現數據訂貨、在線調撥,把物流貨物通過前置布倉到客戶的最后一公里門店的“店倉”內,通過即時物流系統進行最后一公里的即時配送,讓物流配送的實效達到分鐘級的精準。
物聯網技術推動卡車后市場創新發展
貨運互聯網一直是物聯網應用的重要領域,利用物聯網技術打造車聯網系統,可以實現運輸透明化管理,車、貨、人無縫鏈接,實現貨運資源優化整合與最佳配置,提升貨物裝載率,降低貨物返程空載率,實現標準化的定點航班貨運管理,實現全面的聯網追蹤與追溯。在這些方面由于具有巨大想象空間,近幾年成為資本追逐熱點,也積累了大量的泡沫。同時由于貨運領域競爭激烈,運價低迷,利潤空間極為狹小,再好的貨運物聯網整合貨運資源,也難以找到盈利的空間。
隨著2017年貨運物聯網泡沫破滅,在2018年很多創新企業開始利用貨運物聯網鏈接車、人、物的特點,將商業模式的贏利點紛紛轉向后市場服務,利用貨運車聯網鏈接的貨運車輛池,通過匹配車輛保險、維修、保養、加油、零部件供應的團購服務,賺取后卡車后市場服務利潤;通過貨運車聯網鏈接的龐大貨物資源,利用物流與資金流的融合創新,開展物流與供應鏈金融創新服務等等
物聯網技術與貨運相結合正在推動著中國貨運領域的后市場物流創新與變革。2018年這場創新變革進入全面深化與發展階段。
三、2019年中國物流業物聯網技術應用發展預測
進入2019年,隨著互聯網+物流、智能制造與電子商務發展,隨著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技術、區塊鏈的應用,在物流領域的采購、倉儲、、分揀、配送、運輸等環節的傳統供應鏈將重塑為高度智能化、服務化的智慧供應鏈,從而推動物流的物聯網應用快速發展。
我們預計,2019年在制造業物流領域,廣泛應用物聯網技術的自動化立體倉庫將繼續保持快速發展態勢,增長率預計在28%左右,高于制造業本身增長;自動的輸送分揀系統增長率預計在30%左右;物流搬運機器人的增長率預計在40%以上,均繼續呈現高速增長態勢。制造業物流系統將逐步通過物聯網全面聯網,實現智能化與網絡化,與智能工廠銜接配套,成為工業互聯網的一部分。
在電子商務物流配送領域,預計配送末端的智能終端自提貨柜保持15%左右快速增長,手持智能終端系統將保持15%左右較快增長,大型電商物流配送中心將繼續向高度智能化和網絡化方向發展,電商智能揀選系統繼續保持快速增長;部分電商物流中心將使用物流機器人。在綜合電商大平臺的物流信息系統領域,大數據、云計算與物聯網融合,物流互聯網將成為引導電商物流配送,優化全國物流資源,建立智能物流骨干網的神經中樞,云倉儲系統將得到較大發展。
在商貿物流領域,隨著新零售的快速發展,現代倉儲業將轉型升級,物聯網技術也將得到應用與推廣,預計新零售需要的智能物流系統將會快速發展,帶托運輸和按托盤進行貨物的定位與追蹤快速增長,利用物聯網技術手段實現按整托盤交貨得到較多應用,智能周轉箱循環共用系統發展很快,預計2019年商貿物流物聯網應用綜合增長速度將達到20%以上;
在智能追溯領域,2019年物聯網技術產品仍將保持快速發展,RFID、GPS、傳感技術、視頻技術、條碼技術等各項感知技術和自動識別技術都會獲得廣泛應用,預計增長速度會達到25%以上;物流技術裝備將全面向智能化、可視化方向發展,這一領域的發展空間極為廣闊;
在物流行業物聯網技術創新方面,2019年預計將有如下發展趨勢
一、2019年AI+IOT將進入全面創新發展時期,基于物聯網技術的智慧物流操作系統開始落地應用,并推動全面的創新與升級;人工智能技術將沿著物聯網的網絡延伸到物流服務全鏈路,推動全鏈路的智能規劃、數字路由、智能調度、智能分倉、智能調撥、智能控制等方面技術創新。
二、2019年預計物聯網與區塊鏈技術將加速融合,并開始落地應用,推動在供應鏈金融、產地溯源等領域創新。
三、2019年物聯網技術在物流業應用還將推動大數據計算模式進一步創新發展,霧計算、邊緣計算等計算模式將在物流場景中得到應用,大數據計算會越來越向著實時/離線計算融合方向發展。隨著IoT設備產生的數據量增長,實時計算會和邊緣計算結合起來,在IoT等數據密集型監控場景上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四、物聯網在倉儲系統將推進智能導航技術升級和機器視覺技術變革?;跈C器視覺、網絡調度、激光感知、地面二維碼等綜合應用的機器人導航技術不斷融合創新,基于SLAM、VSLAM等底層核心技術及相關算法將推動機器人自主定位導航系統技術發展。2019年可以預見的是:機器視覺技術在電商物流領域應用會更為廣泛,在倉儲自動化、管理智能化方面都將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五、2019年物聯網技術+物流自動化,將推動物流無人倉的柔性自動化發展。柔性自動化系統和作業模式將在應用中不斷成熟,形成相關的技術標準,推動倉儲自動化系統的大規模復制時代的到來。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