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制造業大省的廣東,隨著制造業轉型升級的不斷推進,逐漸成為國內最大的工業機器人生產基地。
一份來自廣東省經信委的數據表明,廣東2018年上半年工業機器人產量達13621臺(套),同比增長54.9%,占全國產量22.67%。
“而這一優勢,將會繼續擴大?!痹诮邮懿稍L時,智能制造產業聯盟秘書長曾玉波如是判斷。
近日,廣東部分城市在機器人產業上的“大動作”進一步證實了這一判斷。
9月8日,佛山市順德區政府宣布與碧桂園集團合力打造機器人全產業鏈高地,計劃5年內投入至少800億元、引進1萬名機器人專家及研究人員。而就在兩日前,東莞松山湖國際機器人產業項目也正式開建,東莞宣布將在2年時間內將其打造成世界級機器人產業園區,容納和孵化超過100家機器人產業創業團隊。
在曾玉波看來,佛山、東莞的“大動作”背后,既反映出廣東仍將“力推”機器人產業發展作為發展新興產業的思路,又表明廣東找到了一條補短板的捷徑。“廣東將在人才培養、核心技術突破、產業應用等全產業鏈上攻堅。”
產業政策力推突破
2014年被譽為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的元年。而中國機器人產業在寥寥4年間,從“后起之秀”逐漸發展成世界第一大機器人消費國。
曾玉波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市場需求和政策推動是最根本的原因,這在廣東尤為突出。
“春江水暖鴨先知。作為制造業大省,廣東最早受到土地、勞動力等生產要素價格上漲因素影響?!彼趯V東制造業調研后發現,面對勞動力短缺和用工成本上漲構成的挑戰,廣東是最早一批通過大舉推進“機器換人”尋找制造業轉型出路的省份之一。
“機器換人”的替代效果明顯。一份2016年廣東省人社廳的數據顯示,彼時每臺機器人設備平均可代替工人6.5名,可節約人工成本10%~30%。
“相比市場因素而言,政策推動才是廣東一躍成為機器人消費和生產大省的關鍵?!痹癫ㄕf,為了促進機器人產業的快速發展,深圳、廣州、東莞、佛山等地自2014年起相繼出臺了多項機器人產業相關的鼓勵政策。
深圳自2014年起,市財政每年安排5億元,設立市機器人、可穿戴設備和智能裝備產業發展專項資金;佛山對認定為國內、省內首臺(套)裝備產品的生產企業,分別一次性最高給予100萬元和50萬元獎勵,并設立方便企業采購機器人的“機器人超市”;東莞則提出設立專項資金,對銷售本土機械產品的貿易公司獎勵,最高達60萬元。
如上措施,確實造成了廣東機器人產業的“井噴”,從機器人企業數量就可見一斑:2014年,廣東僅有300家機器人企業,如今相關企業已超過500家,機器人企業數量位居全國第一。
如今,產業政策繼續成為廣東“力推”機器人產業發展的思路。
以佛山為例,佛山在日前發布的《佛山市推動機器人應用及產業發展扶持方案(2018-2020年)》中提出,佛山計劃到2020年底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業產值突破1200億元,年均增長15%以上。從今年至2020年,市級財政設立專項扶持資金,每年安排1.3億元,用于推動機器人應用及產業發展。
而作為東莞發展機器人產業的基地,松山湖也在近期出臺了最新的扶持政策。按照《松山湖促進機器人與智能裝備產業發展暫行辦法》,松山湖計劃到2020年發展100家以上機器人與智能裝備產業高新技術企業。
全產業鏈攻堅
盡管交出了不錯的成績單,但廣東省機器人協會會長蘇漢明仍難掩對于廣東機器人產業發展的擔憂。
“我國機器人在核心技術、關鍵零部件方面一直比較欠缺,這在社會各界已經形成了共識?!碧K漢明說。
曾玉波以減速器舉例稱,作為精確控制機器人動作的關鍵零部件,減速器技術一直被日本哈默納科和納博特斯克兩家企業占有,甚至控制了全球超過70%的精密減速器市場。
“工業機器人的三大核心零部件實際上占到了機器人成本的七成以上,而中國基本依靠進口。”曾玉波說,核心技術缺失已成為長期制約廣東乃至全國工業機器人產業的關鍵。
而在廣東省經信委技術創新與質量處調研員李新星看來,廣東機器人產業的短板除核心技術缺乏、關鍵零部件對外依存度大外,還主要表現在高端技術人才難以滿足行業快速發展的需求,產業鏈不完善、上下游配合不緊密等方面。
蘇漢明對此建議,廣東未來要通過加強政企學研的深入合作交流,繼續在技術與核心零部件上取得突破。
碧桂園集團旗下博智林機器人智能技術研究總院常務副院長梁衍學也認為,對國產機器人進行技術聯合攻關,產業鏈協同創新,將會加速實現突破。
但在曾玉波看來,不能簡單地認為核心零部件取得突破,國產機器人產業就一定會得到快速發展?!巴苿訖C器人技術和產業發展是一項系統性工程,需要在人才培養、核心技術突破、產業應用等全產業鏈上攻堅?!彼f。
松山湖國際機器人研究院高級顧問鄧國軍也持同樣的觀點。“很多參觀松山湖基地的人問我,松山湖如何在短時間內孵化出數家優秀機器人項目,資本、人才、技術、平臺等形成的全產業鏈生態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p>
據了解,目前松山湖機器人基地已初步形成了從關鍵零部件到整機和應用,從研發、設計到檢測的完整的機器人產業鏈。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