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 ? ? 在實際應用中,我們的圖像常常會被噪聲腐蝕,這些噪聲或是鏡頭上的灰塵或水滴,或是舊照片的劃痕,或者是圖像遭到人為的涂畫(比如馬賽克)或者圖像的部分本身已經損壞。如果我們想讓這些受到破壞的額圖片盡可能恢復到原樣,Opencv能幫我們做到嗎?OpenCV真的有這個妙手回春的功能!別以為圖像修補的工作只能用PS或者美圖秀秀那些軟件去做,其實由程序員自己寫代碼去做更加高效!
圖像修復技術的原理是什么呢?
簡而言之,就是利用那些已經被破壞的區域的邊緣, 即邊緣的顏色和結構,根據這些圖像留下的信息去推斷被破壞的信息區的信息內容,然后對破壞區進行填補 ,以達到圖像修補的目的。
在OpenCV的“photo.hpp”中定義了一個inpaint函數,可以用來實現圖像的修復和復原功能,inpaint函數的原型如下:
void inpaint( InputArray src, InputArray inpaintMask,
OutputArray dst, double inpaintRadius, int flags );
第一個參數src,輸入的單通道或三通道圖像;
第二個參數inpaintMask,圖像的掩碼,單通道圖像,大小跟原圖像一致,inpaintMask圖像上除了需要修復的部分之外其他部分的像素值全部為0;
第三個參數dst,輸出的經過修復的圖像;
第四個參數inpaintRadius,修復算法取的鄰域半徑,用于計算當前像素點的差值;
第五個參數flags,修復算法,有兩種:INPAINT_NS 和I NPAINT_TELEA;
函數實現關鍵是圖像掩碼的確定,可以通過閾值篩選或者手工選定,按照這個思路,用三種方法生成掩碼,對比圖像修復的效果。
方法一、全區域閾值處理+Mask膨脹處理
?。踓pp] view plain copy print?
#include 《imgprocimgproc.hpp》
#include 《highguihighgui.hpp》
#include 《photophoto.hpp》
using namespace cv;
//全區域閾值處理+Mask膨脹處理
int main()
{
Mat imageSource = imread(“Test.jpg”);
if (!imageSource.data)
{
return -1;
}
imshow(“原圖”, imageSource);
Mat imageGray;
//轉換為灰度圖
cvtColor(imageSource, imageGray, CV_RGB2GRAY, 0);
Mat imageMask = Mat(imageSource.size(), CV_8UC1, Scalar::all(0));
//通過閾值處理生成Mask
threshold(imageGray, imageMask, 240, 255, CV_THRESH_BINARY);
Mat Kernel = getStructuringElement(MORPH_RECT, Size(3, 3));
//對Mask膨脹處理,增加Mask面積
dilate(imageMask, imageMask, Kernel);
//圖像修復
inpaint(imageSource, imageMask, imageSource, 5, INPAINT_TELEA);
imshow(“Mask”, imageMask);
imshow(“修復后”, imageSource);
waitKey();
}
原始圖像:
?
根據閾值處理得到的圖像掩碼:
?
圖像復原結果:
?
由于是圖像全區域做閾值處理獲得的掩碼,圖像上部分區域也被當做掩碼對待,導致部分圖像受損。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