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興新將侯為貴變法追趕華為
中興換帥,雖然是一則傳聞終于變成了現實,但還是讓業界感到意外。
3月30日,中興通訊(000063.SZ)在深圳召開了第五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會議確定了中興通訊新一屆董事會和高管人員,侯為貴繼續擔任董事長,史立榮接替殷一民任中興通訊總裁。
“殷一民其實做得不錯,而且被當成接班人來培養”,在這些事實之下,突然的換帥到底為什么?據時代周報記者了解,殷一民在中興的郵箱已經注銷,意味著殷一民即將離開中興?
既生瑜,何生亮?華為與中興的瑜亮之爭也從未消停。這次換帥,人們自然又聯想到華為,中興與華為的差距越拉越大,才導致了殷一民的撤換與離去?
史立榮接替殷一民
去年中興的經營會后就有殷一民將要離職的傳聞,據中興員工稱,“在中興內部,殷一民很少露面”。傳聞稱殷一民因未完成董事會制定的目標任務,引發不滿,成為他離職的主要原因。
而春節期間的巴塞羅那電信展,在如此重要的通信業盛會上,殷一民缺席,更引發了猜測。展會期間,中興通訊董事長侯為貴在被問到此傳聞時,并未否認,只稱“3月底前,中興會調整結束”。
3月30日,傳聞成真。但侯為貴否認了“被迫離職”的說法,稱殷一民是由于個人原因主動提出調整崗位,“殷總已經干了六年了,他自己感覺到壓力很大”。
無論是主動還是被動,業內人士普遍認為,換帥對中興內部的影響并不大。BDA分析師張宇認為:“中興是侯為貴實際掌舵,因此殷一民換成別人其實問題不大。”
此前也曾有分析稱,侯為貴與殷一民在戰略層面上有分歧,但這一說法也被中興內部人士否認:“他(殷一民)雖然接過了侯為貴的總裁職務,但卻一直不受重用。業務上其實還是侯在處理,各種場合也是侯出面。”
換帥,其實體現的正是侯為貴對中興發展方向的調整。
“殷一民有點像楊元慶和李一男兩個人的結合,一方面認真、進取,一方面懂技術、懂行業發展趨勢。”一位在華為工作多年的業內人士這樣對時代周報記者描述他所了解的殷一民。
殷一民畢業于南京郵電學院。1991年時,就參與中興500門局用機項目,曾有當時的同事評價他:“非常聰明,寫程序根本不用畫流程,早上直接在計算機上打,晚上一檢查根本沒有一句BUG(程序錯誤),絕頂聰明,這個人技術太厲害了。”
與殷一民一樣,史立榮也是公司元老級人物,在中興通訊的任職經歷最早可追溯至1989年,而在公司執行副總裁位置上,史立榮則待了11年之久。史立榮與殷一民同年齡,但是,“史立榮分管市場,更成熟,更老到一些。史立榮是中興通訊當年出征海外市場第一人,這一點很重要。”來自華為的業內人士如此說道。
“技術出身,做過研發,管理過生產,長時間負責銷售,全球銷售體系管了很多年,對未來全球市場的布局和突破點會有清晰把握。”3月30日,在換帥之際,侯為貴如此評價史立榮。
由市場背景更強、對市場更為熟悉的史立榮來替代殷一民這個技術能力更強的人,“全球市場布局”,這是侯為貴下一步對中興的規劃重點。
中興與華為的差距
中興、華為之爭,本來就是談到中興時不可回避的話題,而這次換帥,劍指海外市場,讓中興與華為的較量再一次表面化。
“華為在國際化上走得很快,曾經和華為平起平坐的中興被拉開越來越遙遠的距離。”中興內部員工表示。
數據顯示,中興通訊2007年至2008年的營收分別為347.77億元、442.93億元,2009年營收預計在600億元左右,而華為這三年的年營收額分別為970.45億元、1295.5億元和1491億元。作為競爭對手,兩家公司在營業收入方面的差距不斷拉大。
談起中興與華為,尤其是近幾年兩者的差距,人們普遍更看好華為。但來自華為內部的人士也有不同看法。
“中興通訊是上市公司,不僅在通信板塊,也在軍工板塊。軍工板塊大量是航天企業,而侯為貴早年在航天部691廠任車間主任、技術科長。中興有很強的國企色彩。”
在這位華為人士看來:“短期來看,中興不如華為,但長遠來看,中興從國家獲得長期發展的支持會更大。尤其是金融危機之后,國進民退,國家對這塊也有考慮,民企做大了之后怎么辦?”
“華為前進太快,看似把中興壓在后面。但是,中興沒有硬傷。國內3G中標,中興的份額與華為的差距不大,幾乎相同。而在國際市場,因為中興是上市公司,財務非常透明,也是一種優勢。”但是,這位人士也稱,“中興在挑戰自己,擔當風險方面有不足。”
對于華為和中興之爭,侯為貴很坦白,他表示:“我們從一開始到現在,競爭了20多年,兩家企業通過競爭,實力、能力、企業素質都在迅速提升,我想這要感謝競爭。這么些年來,兩家的收入和利潤都在增長,以后應該會增長更多一點,而不是更少一點。大家都有這么多員工,靠領導去激發員工也很難,就是要靠每個地方的充分競爭,面對面打仗,大家才有斗志,才有激情,這個比領導的號召作用要大很多。”
被業界人士稱為“淳厚的老人,一眼看上去很和藹”的侯為貴,非常低調。與任正非大刀闊斧的軍人風格不同,侯為貴出身國營單位,管理作風偏穩。所以,中興在很多方面有典型的國企作風。
“中興的管理還是停留在做技術層面,而不是公司運營的國際化。例如我所學習的6西格瑪管理,許多人雖然都聽說過,卻并沒有什么真實使用的案例。”如同這位中興員工的看法,分析師張宇認為:“除了收入規模之外,從外部看,中興目前在海外主流運營商的業務進展要落后于華為,從內部看,中興在內部管理上要比華為稍差,比如公司內部管理的規范等。”
在問到“中興與華為的差距”時,中興內部員工這樣表示:“差距在人”。換言之,差距在于侯為貴與任正非的思路與行事風格。
中興調整華為謀變
但現在,中興這輛穩重的戰車開始加速,侯為貴的思路正在發生變化。但這,或許正是中興最大的挑戰。
除了這次換帥一事外,自去年以來,中興內部開始嚴格執行每半年一次的員工末位淘汰制度,考評為C的員工被裁掉,每個部門都有5%左右的硬性指標,強制淘汰員工。據中興員工稱,中興去年裁掉了6000人。
6000人被“C”一事,在中興內部引起了軒然大波,因為手段過猛引發了反彈和諸多爭議。從穩重的國企風格到“狼性”,中興是不是也要有個學習過程?但市場能給中興多少調整的時間?
侯為貴稱“3月底,中興調整到位”,這只是人員的變化,真正的調整才剛剛開始。
對于中興最近的變化,業界看法不一。
員工層面的變動,以及“已經預知”的換帥一事,使得3月1日至3月3日,中興通訊8名高管瘋狂拋售了剛剛到期的幾十萬股股權激勵的股票,最多的一個賣了8.5萬股。
拋售股票,也許意味著中興內部人士的不認可。但也有來自華為的人士認為,“中興的股票可以長期持有”。
中興的變化與調整,需要盡快到位,盡快走上正軌。而對手華為,或者任正非,面對中興的變化,會無動于衷,還是有新的策略?
電信行業,因為3G、因為互聯網,變化巨大。爭奪海外市場,或者所謂的“狼性”還那么重要嗎?也許當中興追趕華為之際,華為已經另謀新路。
華為早已經在謀變。謀變的方式或許就如任正非所言:“一切皆有可能”,比如資本運作—剝離成熟業務,像傳言中的終端部門剝離、上市。相比之下,華為的視野更廣,走向蘋果與Google的方向也未可知。
中興與華為,一個穩重,一個狂飆。更理性地來看,長途跋涉下來,誰能笑到最后,還要看誰能踏準科技產業的發展步伐。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