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紐約時報》網絡版今天撰文稱,隨著中國勞動力和能源價格的上漲,各大美國企業逐漸開始將生產制造業務轉回美國國內。盡管美國多年前就不再生產消費電子產品,但谷歌Nexus Q卻順應當前的逆轉潮流,將該產品的設計和制造業務全部在美國本土完成。
對于周三發布的谷歌(微博)家用媒體播放器而言,最有趣的內容存在于機身上的一行文字。在Nexus Q底部有這樣一段簡短的銘文:“美國設計和制造。”
谷歌高管和工程師決定通過這款設備對美國制造展開一項實驗。“我們缺席太久了,所以我們決定,‘為什么不嘗試一下,看看效果怎樣?’”谷歌Android業務主管安迪·魯賓(Andy Rubin)說。
谷歌并未就這項本土生產策略透露太多信息,不僅沒有公布硅谷工廠的所在地,也沒有公開美國的零部件采購來源。魯賓表示,谷歌不會大肆宣揚。
不過,該項目仍然受到電子企業的密切關注。美國已經不再生產消費電子設備,早已成為業界共識。過去10年來,中國充裕的低價勞動力和寬松的監管環境,幾乎毀掉了曾經非常活躍的美國制造業。
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從惠普(微博)到戴爾(微博),再到蘋果,一家接一家的美國公司轉型為設計和營銷實體,將制造業務交給深圳和中國其他地方的廠商代工。
逆轉跡象
如今,這一趨勢或許已經展現出一絲逆轉的跡象。
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但一些美國公司的確開始重新在本土生產產品。盡管這些企業多數規模都很小,例如ET Water System,但美國規模最大的消費和工業制造企業同樣開展了類似的措施。例如,通用電氣和卡特彼得(Caterpillar)去年都已經將組裝業務轉回美國國內。歐洲空中客車公司也于周三宣布,將在阿拉巴馬州生產引擎。
這一改變源于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勞動力和能源價格上漲導致中國的制造成本大幅上升,運輸費用同樣居高不下。企業在中國制造產品時,也逐漸意識到知識產權被竊的風險。不僅如此,對于那些視新品上市速度為生命的企業而言,同樣是安排工程師前往工廠,駕車10分鐘遠比飛16個小時來得省事兒。
ET Water Systems就十分看重時間效率。該公司CEO帕特·麥金泰里(Pat McIntyre)說:“我們需要展開實時協作。說實話,我們更傾向于在本地生產,因為派一個人去中國一次要花兩周時間,這很有挑戰。” 這家灌溉管理系統提供商最近將工廠從大連遷回硅谷。
波士頓咨詢公司總經理哈羅德·瑟金(Harold L. Sirkin)說:“按照每小時58美分的薪水計算,將制造業務遷回美國是不可能的事情。但中國沿海地區目前的工資已經漲到每小時3至6美元,所以情況完全變了。”
該公司今年4月發布報告稱,在年收入超過10億美元的美國公司中,有三分之一計劃或考慮將制造業務遷回美國。波士頓咨詢公司預計,這可以為美國新增200萬至300萬就業崗位。
“在美國投資技術的公司更靈活。”德魯·格林布拉特(Drew Greenblatt)說。他是巴爾的摩Marlin Steel Wire Products公司的總裁兼所有者,該公司仍然依靠自動化技術在美國生產產品。“零部件生產更快,質量也更好。”
Mfg.com專為制造企業提供電子市場,該公司CEO兼創始人米奇·弗里(Mitch Free)表示,其他因素同樣發揮了作用。他指出,分散式制造和定制同樣在美國制造業的復興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本土生產所遭遇的最大障礙是難以在附近找到零部件供應商。行業高管指出,很多企業之所以留在中國,一方面是因為龐大的勞動力供給,另一方面則源于大型組裝工廠周圍聚集的供應商網絡。富士康深圳工廠就是很好的例子,該公司為蘋果和其他大型電子企業組裝產品。
本土供應
Nexus Q可以將電視機或家庭音響系統接入云計算服務,從而播放視頻和音頻內容,其中的所有零部件幾乎都由美國制造。這款設備采用與Android智能手機相同的微處理器,還包含了7塊印刷電路板。負責該設備開發的工程師,在美國中西部找到了鋅金屬底座生產商,還從南加州找到了塑料零件供應商。
半導體芯片的本土化則要面臨更多挑戰。在某些情況下,芯片首先在美國生產,然后運到亞洲,與其他電子元件封裝到一起。
谷歌并沒有簡單地將Nexus Q裝到方形外殼中,而是采用了圓形設計,可以通過扭轉外殼控制音量。參與該產品設計的工程師馬特·賀辛森(Matt Hershenson)表示,這一功能需要開展細致的工程設計,單是尋找相關零部件就花費了很長時間。
Nexus Q售價299美元,遠高于蘋果和Roku的同類產品。谷歌表示,在美國制造是造成價格過高的原因之一,但該公司希望,隨著產量增加,價格可以逐步下降。雖然谷歌不太可能將“美國制造”作為主要賣點,但仍然希望消費者心甘情愿多掏錢。
谷歌同樣將Nexus Q的生產外包給其他廠商。上周,這款產品還在距離谷歌總部15分鐘車程的一處大型工廠內組裝。谷歌拒絕透露該工廠的員工總數,但每天最多可以倒班三次。在承諾不會透露工廠的具體位置后,記者得以簡短地探訪出此處,結論是:顯然有數百名工人參與了Nexus Q的生產。
該工廠的建筑形式在上世紀80年代,甚至90年代的硅谷很常見。但近年來,原本的半導體制造和組裝工廠逐漸讓位于大型公司園區,工作人員也變成了從事軟件和網站設計的程序員。(思遠)
評 論
請勿進行人身攻擊,謾罵以及任何違法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的言論。
正在加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