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夏普在日本宣布,***鴻海集團出資52億元人民幣,收購夏普約10%股份,成為夏普第一大股東。
薄利之刃越來越鈍,郭臺銘欲在代工模式之外,另辟一條新路的意圖也越來越明顯。
近年來,跳樓、侵犯勞工權利以及代工低利潤等問題困擾著郭臺銘,鴻海純代工模式受到挑戰。近日,美國非營利機構公平勞工協會(簡稱“FLA”)發布報告稱,富士康存在數十樁嚴重侵犯勞工權利的行為。蘋果表態支持FLA的調查報告,富士康接受這一調查結果并表示要整改。但更需郭臺銘思考的是,替蘋果公司代工的利潤只有2%。
于是,謀變成了必然。除了收購夏普10%股權,郭臺銘還轉戰房地產行業,在國內多個城市拿地建房,3月初的消息表明,郭氏將投資76億元在長春CBD的核心區建城市綜合體。而郭氏最大的一個動作,便是投資千億進軍光伏產業。
顯然,郭臺銘欲走出為他人做嫁衣的困境,進行一場模式大變革。
攪局光伏業
郭氏挺進光伏產業的舉動,被業內稱為“攪局者”,因為千億投資,無疑會帶來光伏產業的“大洗牌”。
去年鴻海在江蘇鹽城成立富昱能源科技(阜寧)有限公司,初步投資為3000萬美元,生產太陽能電池及組件。此前,郭臺銘還與國內最大的多晶硅企業保利協鑫合資成立了大同新能源項目,計劃投資900億元,兩個項目加起來,郭臺銘計劃在內地光伏領域投資超過千億元。
據時代周報記者了解,目前光伏行業上游多晶硅企業的利潤率遠高于下游的組件企業。一些下游組件企業也正在努力向上游擴展,以求降低成本,提升利潤率。富士康并沒有涉足上游,而是從事需要大量人力的裝備組裝項目,這是富士康的核心優勢所在。但它與保利協鑫的合作,就將光伏業的產業鏈幾乎完全覆蓋了。
太陽能協會理事長孟憲淦告訴時代周報記者,富士康此前生產光伏電池,有雄厚電子工業技術積累。在目前的情況下,光伏以外的大企業和大財團進入,像富士康這樣擁有先進技術和資金的企業,能夠徹底把中小企業打垮。
我國光伏業經歷了一個自然無序的發展過程之后,進入調整階段。據公開資料,去年我國光伏產能達到40GW,產量達到21GW,出口16GW,國內組裝僅2.8GW,產量產能過剩嚴重,行業到了拐點。
中投顧問新能源行業研究員沈宏文認為,一方面,對于光伏產業內的其他企業,這些新進入的資金無疑進一步增加了行業的競爭壓力,競爭力較弱的中小企業將更加艱難。另一方面表明,光伏產業雖然暫時步入寒冬,但是未來的發展潛力依然十分巨大,這是很多資本進入光伏產業的原因所在。
據權威機構調研,到2016年,全球光伏將達到50GW,國內會超過10GW,光伏產業以每年50%以上的速度增長。這種情況下,資本密集進入光伏業,尋找掌握先進技術的企業,就如同在熊市尋找價值嚴重被低估的企業一樣,靜待光伏業牛市到來。
鲇魚效應
多位專家告訴時代周報記者,富士康進入光伏業引起了“恐慌”,除了對其他資本的示范效應,還有鲇魚效應,富士康將在光伏業洗牌中起到重要作用。
現在光伏業處境不妙,大批企業倒閉,行業利潤大大下降。光伏業的發展,從開始就帶有強烈的無序性和盲目性,廈門大學能源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認為,光伏業的迅速發展,是地方政府主導下發展起來的,沒有國家的規劃和審批,地方政府在追求GDP和政績的利益驅使下,大量上馬光伏項目。尤其是光伏業擁有高利潤和巨量訂單的時候,這種情況更加明顯。
2008年的國際金融危機給各地上馬光伏項目的熱情當頭一棒,但也沒有遏制住各地上馬光伏項目的熱情,直到大批企業倒閉,企業庫存猛增才引起人們的重視。
中投顧問新能源行業研究員蕭函告訴記者,光伏產業真正的繁榮期尚未到來,市場空間依然十分巨大。其次,目前光伏產業的低谷也正是整合的大好時機,一些具備實力的企業進入光伏產業或者擴大光伏業務,是為了在光伏產業復蘇之前搶占先機。對于有實力的企業來說,目前正是投資光伏產業的最佳時機。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研究中心主任錢平凡告訴時代周報記者,富士康擁有巨額的資本和人力優勢,進入本來已經風雨飄搖的行業,必然會導致行業洗牌,提高行業門檻。富士康投入千億資本,必然會采用最先進的技術,擁有非常大的產量,再加上富士康的人工成本優勢,必然會對業內其他企業造成非常大的沖擊,不但大量沒有優勢的企業會倒閉,許多有單方面優勢的企業也會進行改變,不排除有互補優勢的企業會聯合起來,形成產業集團以求生存。
亞美能源投資的集團“抱團取暖”的做法印證了錢平凡的說法,2月18日,山東巨皇新能源、金正大國際、山億新能源、山東山泰集團、山東電安集團、山東能源集團、***鼎笙國際光電集團等14家新能源企業與一家房地產企業在山東合資成立了一家新能源企業亞美能源投資集團。
巨皇新能源表示,“眼下光伏市場的情形不理想,產業鏈各個環節的利潤已經嚴重縮水,成立合資企業相當于抱團取暖,集團旗下包括了產業鏈各個環節的企業,合作不但可以形成價格優勢,還可以拿到大的光伏項目。
經營模式求變
鴻海年報尚未發布,但其去年第三季度的財報顯示,利潤192億新臺幣(約合40.7億元人民幣)。相比蘋果幾百億美元的利潤,低得可憐。郭臺銘必須尋求突破。
郭臺銘一系列的動作,已經透露其意圖。如果甘于代工,可能永遠不會成為一流企業,郭臺銘也未必甘心。位居世界500強的鴻海一直缺乏底氣,而擁有自己的品牌,是打破這一局面的利器。
3月27日,夏普公司宣布向鴻海集團出售約10%股權,以獲取669.1億日元(約合50.7億元人民幣)增資。不過郭臺銘以鴻海集團旗下四家公司鴻海精密、富士康、鴻準與Q-Run分別認股4.06%、2.53%、0.65%和2.64%的形式出資。鴻海將超過日本生命保險公司,成為夏普最大股東。
據介紹,夏普引入鴻海的主要原因是公司已不堪巨額虧損,去年一年的赤字額已創下了夏普公司成立100年來的最高紀錄,達到了2900億日元(約合223億元人民幣)。夏普需要資金、需要伙伴來改善經營提升市場。這個時機對郭臺銘來說是個非常好的機會,可以說是抄底進入。
另據記者了解,蘋果電視即將生產,鴻海旗下的奇美面板不符合要求,而韓國三星、LG的面板價格又太高,要拿下蘋果更多的訂單,雙方合作更有優勢。
據悉,之前,鴻海已經買下索尼的大部分電視組裝業務,鴻海同時還持有***面板廠奇美電子的股份,不過這些不足以增加鴻海在產業鏈上的優勢。因為與夏普相比,奇美電子缺乏面板制造領域的先進技術,而與夏普達成的交易則彌補了缺失的一環。
據媒體報道,除了購買夏普股權,夏普還會向鴻海轉讓技術,因此,鴻海在代工蘋果產品方面將有更強的優勢,而不至被韓國公司獲得全部訂單。郭臺銘旗下公司掌握面板技術后,就不再是純粹代工,已經包括技術輸出方面的業務,增加了更多的盈利點,并有了向蘋果要求更多利潤的砝碼。
對于公司的戰略意圖,鴻海集團拒絕向記者提供更多說明,但錢平凡認為郭臺銘不排除走獨立品牌之路。代工企業通過為品牌代工發展自己的品牌,有先例可循,三星就是典型例證。三星最初是蘋果代工企業,掌握了相應的技術后,開始以自己的品牌獨立生產。錢平凡相信,如果富士康獨立發展自己的手機或平板電腦,會超過國內許多品牌的水平。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