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五年將是電動汽車研發與產業化的戰略機遇期。“十二五”期間,國家科技計劃將加大力度,持續支持電動汽車科技創新,把科技創新引領與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相結合,組織實施電動汽車科技發展專項規劃。現將規劃摘要刊登。
一、形勢與需求
(一)發展形勢
從國際發展趨勢看,隨著技術的不斷創新與突破,面對金融危機、油價振蕩和日益嚴峻的節能減排壓力,2008年以來,以美國、日本、歐盟為代表的國家和地區相繼發布實施了新的電動汽車發展戰略,進一步明確了產業發展方向,明顯加大了政策扶持力度。
從技術層面看,混合動力汽車技術逐步成熟,已進入產品市場競爭期,率先實現產業化,正成為汽車市場銷售新的增長點。純電動汽車電池技術進步加速,整車產品更加接近消費者需求;世界主要汽車制造商加快了純電動汽車量產步伐;插電式混合動力作為一種具有純電動和混合動力雙重特征的電動汽車技術成為全球新的研發熱點;以電池租賃為代表的純電動汽車商業模式創新取得進展。燃料電池及燃料電池汽車技術近年來取得突破性進展,國際上各大汽車集團持續投入開展燃料電池汽車研發,燃料電池汽車整車成本顯著下降,性能指標已接近商業化水平。
經多年探索實踐,國際汽車產業界達成了電動汽車產業化戰略共識:在技術路線上,近期(2010-2015),在依靠傳統內燃機汽車技術改進和推進車輛小型化實現降低排放的同時,為滿足更為嚴格的節能減排法規目標要求,應盡快推進混合動力技術的應用,并發展小型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電動車;中期(2015-2020),在混合動力技術得到廣泛應用的基礎上,增加汽車動力系統電氣化程度,加大小型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推廣力度;在2020年之后,純電驅動技術將逐步占據主導地位,通過發展純電動汽車和燃料電池汽車,實現大幅度降低排放。在車型應用方面,純電動、混合動力和燃料電池三種類型的電動汽車技術各自具有最優的適用車型。對短途出行需求,可采用小型純電動汽車;對長途出行需求,主要采用混合動力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或者燃料電池汽車。
我國高度重視電動汽車技術的發展。經過兩個五年計劃的科技攻關以及奧運會、世博會、“十城千輛”等示范工程的實施,我國電動汽車從無到有,在關鍵零部件、整車集成技術以及技術標準、測試技術、示范運行等方面都取得重大進展,初步建立了電動汽車技術體系,已申請專利3000余項,頒布電動汽車國家和行業標準56項,建成30多個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平臺。
當前,我國電動汽車發展已進入關鍵時期,既面臨重大的發展機遇,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我國電動汽車發展中還存在很多需要解決的問題,例如核心技術還不具競爭優勢,企業投入不足,政府的協調統籌潛力還沒有充分發揮等。總體看,我國電動汽車研發起步不晚,發展不慢,但由于傳統汽車及相關產業基礎相對薄弱、投入不足,差距仍在,中高端技術競爭壓力越來越大。因此,必須加大攻堅力度,推動我國汽車工業向創新驅動轉型,搶占技術制高點,培育新能源汽車戰略性新興產業,引領產業變革,確保我國汽車行業可持續發展。
(二)國家重大需求
1.產業升級的需求我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生產和消費國,面臨著節能減排的嚴峻挑戰。我國繼2006年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汽車生產國之后,在2009年又超過美國成為第一大汽車生產和消費國。2010年、2011年產銷汽車均超過1800萬輛。隨著汽車保有量的快速增長,道路交通消耗的燃料量也將持續上升,導致石油消費進入快速增長期,石油對外依存度不斷攀升。為了使我國2020年乘用車燃油經濟性達到國際同期水平,平均油耗應降至5升/百公里以內,采用混合動力為代表的重大汽車節能技術勢在必行。同時,以混合動力技術為龍頭,可以帶動傳統汽車節能減排技術的綜合集成與全面進步。
2.技術轉型的需求從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看,發展電動汽車是我國汽車工業技術轉型和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歷史機遇。從車用能源角度看,電可以作為我國車用主體替代能源之一。預計到2020年和2030年我國汽車中乘用車保有量將會達到1.5億輛和2.5億輛的規模,這些車輛全部使用電力驅動情況下所使用總電量分別為電網總發電量的6%和7%。電動汽車大規模應用后,可在電網負荷低谷時段常規充電,對電網起到“填谷”作用,提高發電設備的綜合利用率,起到節能減排的效果。
我國發展電動汽車具有獨特的資源和市場優勢。我國具有電動汽車相關材料資源優勢,在鋰離子動力電池、永磁電機等電動汽車關鍵零部件的核心材料方面具有資源優勢。我國具有巨大的、多元化的汽車市場優勢,而且在電動汽車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有后發優勢。我國城鎮化、城市化過程中,電動汽車充電站等基礎設施建設具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3.科技跨越的需求我國在電動汽車關鍵零部件高端技術方面總體上尚未形成競爭優勢。在電池成組技術、燃料電池發動機技術、車用電機電力電子集成技術、強混合動力機電耦合技術等方面,與國際先進水平仍有一定差距。
同時,我國在整車動力系統發展方面面臨著國際新一輪低碳科技競爭壓力。針對能源及環境的壓力,各國紛紛制定了更加嚴格的汽車CO2排放法規目標,促進了低碳技術的發展與競爭。從排放標準來看,汽車廠商僅僅依靠傳統車的技術進步無法滿足排放限值,必須依靠技術革新。從技術的潛力分析結果來看,將CO2排放降低40%以上的技術途徑主要集中在深度混合動力、插電式混合動力、純電動和氫能燃料電池技術。
二、發展戰略與目標
(一) 指導原則
1.自主創新發展電動汽車要依靠自主創新,掌握核心技術。根據混合動力、純電動和燃料電池三種基本的電動汽車動力系統技術特征與發展階段,靈活運用不同的自主創新方式,堅持以科技為支撐,以人才為根本,推動電動汽車技術的快速進步。
2.重點突破緊緊把握汽車動力系統電氣化的戰略轉型方向,重點突破電池、電機、電控等關鍵核心技術,以及電動汽車整車關鍵技術和商業化瓶頸。
3.協調發展發展電動汽車是一項系統工程,在研發、示范和市場導入初期需要一個有利的政策環境。通過制定引導性政策,官、產、學、研、用、金等社會各方力量形成合力,構建中國特色的電動汽車產業發展環境,推動我國電動汽車產業快速、健康發展。
(二)技術路線
電動汽車按動力電氣化水平分為兩類:一類是全部或大部分工況下主要由電機提供驅動功率的電動汽車(稱為“純電驅動”電動汽車,例如純電動汽車、插電式電動汽車、增程式電動汽車以及燃料電池電動汽車);另一類是動力電池容量較小,大部分工況下主要由內燃機提供驅動功率的電動汽車(稱為常規混合動力電動汽車)。從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角度看,發展電氣化程度比較高的“純電驅動”電動汽車是我國新能源汽車技術的發展方向和重中之重。要在堅持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過渡與轉型”并行互動、共同發展的總體原則指導下,規劃電動汽車技術發展戰略。
1.確立“純電驅動”的技術轉型戰略順應全球汽車動力系統電動化技術變革總體趨勢,發揮我國的有利條件和比較優勢,面向“純電驅動”實施汽車產業技術轉型戰略,加快發展“純電驅動”電動汽車產品。實施這一技術轉型戰略,要依靠自主創新,堅持自主發展,突破電動汽車核心瓶頸技術;同時要充分利用國際資源,進一步提升我國汽車共性基礎技術水平,服務于“純電驅動”的技術轉型戰略。
2.堅持“三縱三橫”的研發布局我國電動汽車研發在“三縱三橫”的技術創新戰略指導下,經過“十五”“三縱三橫、整車牽頭”和“十一五”“三縱三橫、動力系統技術平臺為核心”兩階段技術攻關,取得了重大技術突破,形成了中國特色的電動汽車研發體系。“十二五”期間,繼續堅持“三縱三橫”的基本研發布局,根據“純電驅動”技術轉型戰略,進一步突出“三橫”共性關鍵技術。在“三縱”方面,純電動汽車、增程式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作為純電驅動汽車的基本類型;燃料電池汽車作為純電驅動汽車的特殊類型繼續獨立作為一“縱”;混合動力汽車主要為常規混合動力汽車。在“三橫”方面,“電池”包括動力電池和燃料電池;“電機”包括電機系統及其與發動機、變速箱總成一體化技術等;“電控”包括“電轉向”、“電空調”、“電制動”和“車網融合”等在內的電動汽車電子控制系統技術。
(三)規劃目標
1.面向產業升級需求:產品研發,支撐發展 “十二五”是以汽車電控化和動力混合化兩大技術相結合為標志的產品換代與產業升級期。要推進各種常規混合動力汽車的產業化技術研發與大規模產業化。力爭使我國混合動力客車綜合性價比和市場占有率處于國際先進水平;力爭使我國混合動力轎車具備國際市場競爭力。以混合動力技術為龍頭帶動傳統汽車節能減排技術的綜合集成與全面進步。為我國汽車行業實現汽車產業政策和油耗與排放法規的“十二五”目標提供技術支撐。
2.面向技術轉型需求:規模示范,產業引領 “十二五”是將汽車小型化和動力電氣化相匯合、發展我國小型電動轎車的機遇期。要實施“純電驅動”技術轉型戰略,探索純電驅動汽車技術解決方案、新型商業模式和能源供應體系。使我國在以小型電動轎車為代表的各類純電動汽車普及程度、以示范城市為平臺的電動汽車全價值鏈整合水平、以鋰動力電池為重點的車用電池產業國際競爭能力等方面處于國際先進水平,為培育我國電動汽車戰略性新興產業發揮引領作用。
3.面向科技跨越需求:前瞻部署,創新突破 “十二五”是將能源多元化和動力一體化兩大趨勢相統一,研究下一代純電驅動平臺,搶占電動汽車高端前沿制高點的科技攻堅期。要攻克以先進燃料電池/新型動力電池等為代表的一批前沿高端難點技術。開發出具有關鍵技術綜合集成性、先進成果展示標志性、系列化、高級別電動汽車,綜合技術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為實現我國從汽車制造大國向汽車技術強國轉型奠定堅實基礎。
到2015年,在整車、關鍵零部件、公共平臺等29個技術創新方向上實現關鍵技術突破,全面掌握核心技術,預期申請電動汽車核心技術專利達3000項以上,在30個以上城市進行規模化示范推廣,在5個以上城市進行新型商業化模式試點應用,為實現電動汽車規模產業化、尤其是純電驅動汽車銷量達到同類車型總銷量1%左右的重要門檻提供科技支撐,引領電動汽車新興戰略產業跨越發展。
形成整車及零部件研發和產業化體系,建設新能源汽車基礎設施、產業標準體系和檢驗檢測系統,新增建成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領域技術創新平臺25個以上,組建“三縱三鏈”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培育形成一批國際知名、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零部件與整車企業,使我國躋身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先進國家行列。
(四)實施途徑
1.技術平臺“一體化” 為了應對電動汽車技術多元化和車型多樣化問題,緊緊抓住“電池、電機、電控”三大共性關鍵技術,以關鍵零部件模塊化為基礎,推進動力總成模塊化,促進動力系統平臺化,實現電動汽車技術平臺“一體化”。
動力電池、電機、電子控制單元等關鍵部件模塊化,有利于規模化生產和應用,便于電池的維修、更換、租賃和回收處理。以通用化、系列化的動力電池模塊為核心,可以形成多樣化的整車動力電池系統,結合電機等基礎模塊,可開發各種純電驅動汽車;車用動力總成方面,以動力電池等關鍵零部件模塊為基礎,進一步提升系統集成層次,可發展出各種新型動力總成。
2.車型開發“兩頭擠” 我國中高級別以上轎車的純電驅動平臺技術尚不成熟,需要繼續研究開發,并作為科技跨越的重點研究內容。與此同時,對于電動汽車科技發展,充分發揮我國技術特色、產業化優勢和市場潛力,在城市公共用車和私人小型轎車上優先發展“純電驅動”電動汽車,形成“兩頭擠”發展格局,啟動大規模市場;然后滾動發展,逐步擠占中高檔燃油轎車這一市場空間。
一方面,要以城市公交車為重點,在現有常規混合動力大客車推廣應用的基礎上,加強純電驅動的可充電式/里程延長式電動大客車的開發、推廣力度;并繼續開展電動大客車與燃料電池-動力蓄電池的電-電混合式大客車的研發和示范。另一方面,發展小型電動汽車。燃油汽車小型化和電動汽車小型化是全球主流趨勢,中國最具技術特色、產業優勢和市場潛力。小型電動汽車可以成為我國汽車工業自主創新的重要突破口,可以滿足我國快速城市化進程中交通可持續發展需求,可以促進我國電動汽車與充電設施以及電池產業之間的良性互動和滾動發展,可以形成大規模市場需求。
3.產業化推進“三步走” 電動汽車產業化初期,電動汽車產業化推進按照“三步走”的推進戰略,結合不同階段的技術進步程度和市場需求狀況,把握節奏,分步實施。
(1)第一階段:2008年―2010年在大中城市公共服務領域開展新能源汽車示范。2008年開始的奧運示范項目,已經實現595輛電動汽車規模化示范運行,2009年啟動“十城千輛”大規模示范推廣工程,全國13個示范城市約5000輛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投入示范運營;到2010年度,示范城市從13個增加到25個,重點轉向純電驅動汽車,全國25個示范城市約8000輛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投入示范運營。
(2)第二階段:2010年―2015年實現混合動力汽車產業化;開展以小型電動汽車為代表的純電驅動汽車大規模商業化示范;實現燃料電池汽車在公共服務領域小規模示范考核;攻克深度機電耦合、新型電機驅動技術等前沿技術,研發以燃料電池汽車為代表的下一代純電驅動動力系統平臺。為實現電動汽車規模產業化尤其是純電驅動汽車銷量達到同類車型總銷量1%左右的重要門檻提供科技支撐。
在此階段,開展以能量型鋰離子動力電池為重點,電池模塊化為核心的動力電池全方位技術創新,實現我國車用動力電池大規模產業化突破。到2015年左右,在20個以上示范城市和周邊區域建成由40萬個充電樁、2000個充換電站構成的網絡化供電體系,滿足電動汽車大規模商業化示范能源供給需求。
(3)第三階段:2015年-2020年 繼續推進純電動汽車大規模產業化,并開始啟動下一代純電驅動汽車產業化進程。
在此階段,以下一代動力電池技術路線為主導,開啟下一代動力電池產業化。確立電動汽車主導商業模式,并完善原有基礎設施網絡,提高車網融合程度。到2020年左右,為實現各類電動汽車推廣普及提供技術支撐。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