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Alphabet將推出Waymom——致力打造全球最有經驗的父母(音譯Waymom)。Waymom的神經網絡非常的人工智能,它甚至為產品命名,并編寫了如下的營銷文檔:Waymo稱他們的機器車是“世界上最有經驗的司機”。言外之意是我們的司機不夠好。
“Waymom的roboo - nainny?結合了大數據、機器學習和所有已出版的育兒手冊,與百分之五十的媽媽相比,它有足夠的優勢撫養孩子。同理心、聯系和語音可以通過DoD-grade模擬學習消除。Robo-nAInny?是完美的公民。”
撫養孩子真的很難,父母也有著這樣那樣的缺陷,因為我們自己也有缺陷和不完美。就像為人父母一樣,開車也是一項不完美的任務,我們大多數人都渴望把它做好,但我們不可能都超過平均水準。我的妻子在撫養孩子和開車方面都比我更有能力,因為我們認為我們的關系是一種合作,而不是競爭。我們找到了自己的長處和短處,互相支持。
我想知道,Waymo吹噓自己正在打造世界上最有經驗的司機,是為了實現什么目標。花點時間想想這些話,你就會發現問題所在:我們都會做出錯誤的判斷——無論是作為司機還是父母——因為這是人類狀況的一部分。
就像我的妻子沒有試圖用一個完美的丈夫來取代我一樣,Waymo——實際上是整個AV技術產業已經天真地誤入了相當危險的境地。為客戶提供問題的解決方案是標準的業務實踐;但暗示他們在某方面不夠好或不夠安全,這必須被替換,這是我以前從未見過的說辭。
擺在自動駕駛面前的岔路口
我們現在看到的是,隨著AV技術產業追求與傳統汽車制造商完全不同的戰略,自主權的夢想正在破裂。
Left Fork:
AV技術產業正依靠幻想和神奇的思維來描繪一個由機器驅動的航天飛機和機器人出租車的完美未來。在這個科技烏托邦里,人類淪為運輸中的“牲畜”——理想情況下是全程觀看廣告。這似乎就是像GM Cruise、Waymo和Zoox這樣的公司所設想的未來,因為人類在駕駛方面做得不夠好,所以他們被完全從駕駛任務中剔除。
從他們的虛張聲勢中可以看出,AV技術供應商無法處理錯綜復雜的微妙、謙遜和耐心等這些心理,相反,他們只能站在一個絕對的孩子的立場看待世界:最好的、最大的、最快的、第一個、最多的、贏家。
顯然,在為搜索引擎、流媒體服務和社交媒體應用程序等消費者應用程序開發軟件時,“贏者通吃”的文化很管用。然而,這種想法在為一個關鍵任務、功能安全的環境(比如汽車)開發系統和軟件的過程中毫無立足之地。汽車產品通常重量超過5000磅,經常以超過50英里每小時的速度行駛,能夠瞬間致人死亡。
Right Fork:
與科技行業相比,我們有更多的智慧和經驗可以利用,我們現在看到越來越多的汽車制造商和他們的一級供應商把未來的駕駛視為人機合作。就像婚姻中,雙方有互補的優勢和劣勢,最佳的結果是一起工作。
至少在未來幾十年里,我們可以期待看到人類駕駛員繼續負責推理——路徑規劃和態勢感知。這就使得這些機器承擔起駕駛員協助和監控等確定性任務,這些任務大家都很熟悉,也很容易理解。這些機器使用主動安全系統,比如自動緊急制動、車道保持協助,以及永久監控駕駛員注意力分散和疲勞狀況。
驅動程序輔助和監控技術經過了測試、驗證、經濟、可靠、可靠、可靠和無趣。正是汽車制造商、立法者和立法者所需要的,才能迅速減少道路和高速公路上的死亡人數。
對于未來的道路安全,擺在我們面前有兩個版本:
帶有令人激動承諾的華麗型AV技術產業,完美的機器駕駛和最終無事故的烏托邦交通環;
那些謹慎可靠的汽車制造商,他們有一個乏味但可行的策略,即通過技術輔助和監控,讓人類司機更安全。
開車和為人父母有很多相似之處:我們時不時都需要一些幫助;沒有人希望別人說他們是菜鳥;前方的道路有時并不明朗,這比看起來要難得多。
AV技術行業很可能會發現,在黃金鋪就的道路上航行比想象的要復雜得多,可靠的汽車制造商和人類司機似乎已經做好了接手準備。進入21世紀,有責任心的成年人最有可能繼續做千年來一直在做的事情——盡其所能做到最好。
延伸閱讀——從滴滴獲得美國自動駕駛汽車測試來看,人類司機是否被pass?
據可查資料顯示滴滴自動駕駛車輛的研究最早能追溯到2016年。正式進入公眾視線之內是在2018年5月,當月滴滴出行于美國加州獲得了自動駕駛汽車測試的許可,同年9月獲得了北京自動駕駛技術路測牌照,11月正式在加拿大多倫多成立研究智能駕駛和人工智能的實驗室。從上述資料中不難看出滴滴的自動駕駛技術不僅已經得到了相關部門的認可,并且還達到了能夠投入實際應用的級別。
滴滴出行CTO兼自動駕駛公司CEO張博表示道:“滴滴發展自動駕駛具備技術、交通大數據和平臺運營,三方面優勢。借助平臺優勢,滴滴將有望率先在中國實現大規模運用。目前仍有大量城市出行需求未被滿足,自動駕駛將為現有的司機運力提供補充。”
從滴滴出行CTO兼自動駕駛公司CEO張博的話語間不難得出,目前自動駕駛只是作為補充現有司機運力不足的輔助性手段,但隨著技術水平和資金的投入,自動駕駛出行未來將有可能會徹底取代人類司機的結論。
從自動駕駛的安全角度而言,正如文中作者的觀點,自動駕駛技術其在準確性、穩定性、成本控制方面有著不可否認的優勢,但值得一的是,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會出現越來越多的系統BUG,如果這些BUG沒有能夠及時有效地發現并進行處理,那么對于乘客來說就是不安全的。
或許未來智能科技會發展到讓人瞠目結舌的地步,但機器始終是機器,單單程序代碼這一項就足以限制其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在車內外人員都需要保護的情況下,程序會怎樣選擇?在這種情況下會不會讓其陷入邏輯死循環?狹窄道路會車時司機間的默契配合機器是否也能達到?這些問題都還需要時間的沉淀和證實。
對不起,我真的不放心把生命交給電腦
除了滴滴以外,提到自動駕駛很多人可能第一時間想到的是特斯拉,接著就想到國內陸續開始出現的自動駕駛。但如果汽車自動駕駛,你敢不看路玩手機嗎?我們還沒有過硬的膽量把生命交給電腦。而目前需要解決的問題有:
輔助而不是代替
為什么說自動駕駛作為輔助很好,但是代替人工駕駛不被看好呢,純粹是因為特殊情況的產生。路面上不確定因素太多,電腦終究是程序,他能判斷車前面是否有車,但是它不會也無法預判一些特殊情況。假如說路兩邊都是違停的車輛,而中間留出一條道路來,我們正常人工駕駛的時候都會減速,以防所謂的鬼探頭,但是自動駕駛不會,因為在程序里面這條路是安全的,不是嗎?退一萬步說,即便是它速度比較慢,突然急剎車的時候,沒有注意路況的你會說什么狀況,我希望這個時候你不是在吃蛋糕。所以說,我個人覺得自動駕駛在日常開車過程中,輔助功能還是不錯的,臨時拿個東西什么可以放開方向盤很好,但是純粹的代替,那就算了吧。
路況和技術
自動駕駛是很方便,但是需要的是一個比較好的用車環境,如果真的都是那種路上很多汽車,卻沒有行人的路上,相對來說識別起來也簡單,想出現點啥特殊情況也比較難,這樣的自動駕駛肯定是很便捷、安全的,但是這種條件基本上在國內是很難實現了,除非是專車專路。
目前來看,自動駕駛車輛只有在網絡信號無干擾、感知技術、行為預測技術、配套基礎設施完善的情況下才能提及其安全的高低,只要不能滿足上述的基本條件那么它就不是安全的,所以自動駕駛在當前科技下只能說是在特定范圍內能夠保證乘客的安全。而這也就意味著司機這個自汽車誕生以來就存在的職業不會被淘汰。
隨著Lidarhe和傳感器的普及,自動駕駛的確回去更進一步的身都到我們每一輛汽車里。給我們帶來多方位的駕車和其他體驗,但我想我們誰都不想看到視頻中的未來…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