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汽車工業協會8月11日發布數據稱,7月份我國汽車產銷分別達到186.3萬輛和186.4萬輛,同比分別下降15.5%和11.9%。但新能源汽車實現逆勢增長,產銷雙雙創歷史新高,分別達到28.4萬輛和27.1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7倍和1.6倍。
?
同樣是在8月11日,中信建投發布了一篇關于比亞迪的深度研究報告——《擁抱藍海,從區域市占率看未來需求》。報告中,中信建投看高比亞迪目標市值至1.5萬億,估值計算方法如下:新能源車9900億+動力電池4000億+半導體1000億+消費電子500億。1.5萬億的市值相較于比亞迪當前的8474億元,漲幅高達77%。
?
而在8月11日的前一天,恒大集團在港交所發布公告稱,恒大集團正在接觸幾家潛在獨立第三方投資者探討有關出售本公司旗下部分資產,包括但不限于出售恒大集團上市附屬公司中國恒大新能源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及恒大物業集團有限公司的部分權益。
?
?
很難想象,如今一輛車還沒交付的恒大汽車,在今年3月份,總市值曾經達到5924港元,約合4933億元人民幣,超過了當時的比亞迪(當時的市值為4892億元人民幣),一舉成為當時國內車企市值最高的企業。
?
恒大此前和賈躍亭團隊走的很近,花了8億美元最終不了了之,然而看到恒大汽車的股市表現,很多人心里嘀咕:這不比賈躍亭“PPT造車”更狠。這樣的市值,讓FF羨慕不已,賈躍亭折騰了這么久,首發車型被搶空并即將交付,公司市值也不過40億美元,約合259億元人民幣。真的是人比人氣死人!
?
有網友調侃恒大汽車的高市值:PPT造車,零投訴,無自燃,無剎車失靈!那市值不得高啊。
?
那么,恒大汽車除了那數頁PPT真的沒有可值一提的東西了嗎?
?
?
說回造車,即將被出售(或部分出售)的恒大汽車目前還沒有一款量產可交付的車型,因此被質疑“PPT造車”也不冤枉。但恒大汽車并非什么事情也沒有做,只憑一張嘴講不出一個曾經五千億市值和如今千億市值的股市行情。恒大汽車還是有一些具體的動作的,包括三個方面:收購、投資研發和建廠。
?
恒大汽車實際上是通過收購的方式來完成自己的矩陣式布局。9.3億美元收購瑞典國家電動汽車公司NEVS的51%股權后,恒大汽車獲得了電動乘用車的生產資質;10.59億美元收購上海卡耐新能源58.07%股份后,恒大汽車獲得了電池的研發和生產能力;1.5億歐元收購瑞典超跑廠商柯尼塞格65%股權后,恒大汽車獲得了整車的研發能力;然后是收購泰特機電70%的股份和全資收購Protean,恒大汽車獲得了輪轂電機技術。
?
參考恒大汽車集團首席財務官潘大榮此前透露的數字,恒大汽車大概投入了294億元,主要用于股權收購、研發。
?
恒大汽車的研發模式有相當一部分是合作形式的,通過和德國FEV、德國EDAG、德國IAV、奧地利AVL、加拿大MAGNA簽署研發設計戰略合作,引入世界上超過110家零部件龍頭企業,并邀請了15位全球頂尖造型設計大師,恒大汽車很快就打造出了一個實力不俗的“研發朋友圈”。雖然恒大汽車還沒有一臺量產車下線,但其產品陣容規劃很大,同步研發14款車型,涵蓋A0、A、B、C、D級等所有級別和檔次,實現轎車、轎跑、SUV、MPV、跨界車等車型全覆蓋。
?
靠著買入和自主研發,恒大汽車也有了一定的專利技術積累。2021年5月12日,恒大汽車發布公告,首次對外公布專利信息。公告中提到,目前已在中國及國外總共申請專利3012件,其中已獲得授權專利1355件,具備了全球領先的技術及完整產業鏈專利布局。
?
在建廠量產方面,恒大汽車在上海和廣州建有兩個生產基地。根據恒大汽車的規劃,每個基地的首期產能為10萬輛/年,到2025年實現年產銷超100萬輛,到2035年實現年產銷超500萬輛。
?
當然,除了2019年是恒大自己真金白銀的投入,規模大概在200億元人民幣,后續通過增發募資的方式分別在2020年和2021年募資40億港元和260億港元,引入了騰訊、紅杉資本、云鋒基金等投資方。
?
恒大汽車除了新能源車相關的業務,還有一個現金奶牛——健康業務。恒大汽車的前身是恒大健康,涉及醫療、健康管理、養生、養老、醫藥及醫療器械、生命科學六大系統,并且在造車沒有實際進展的情況下,在“恒大汽車”下面貢獻百億以上的營收。不過,健康業務的營收沒辦法完全滿足汽車業務的資金需求。在2019年和2020年,恒大汽車每年的凈虧損分別為49.47億元和76.65億元。
?
除了研發和收購的294億元,在恒大2020年業績發布會上,恒大汽車管理層透露,過去兩年公司在新能源汽車產業累計總投入474億元。這一大波資金投進去,恒大汽車沒能量產交付不禁讓人驚嘆:造車真的難。
?
?
在恒大發布公告之前,寶能已經被爆出裁員。消息人士透露,寶能汽車已于7月22日開啟了第二波裁員計劃,并且如今依然以每周裁幾百人的速度持續,裁員比例超過了65%。至此,寶能汽車的員工人數也從年前的23000人左右,裁到了如今的8400人。
?
房地產企業一幅不差錢的樣子,為何在造車這件事兒上紛紛折了腰呢?事實上,在執行房地產去杠桿政策的同時,房地產企業能夠拿出來的錢大幅減少,但凡虧錢的買賣都是大累贅,一些賺錢的業務也恨不得賣出去變現來改善現金流。
?
在房地產去杠桿過程中,為了控制房地產企業有息債務的增長,監管部門設置了三道紅線:
?
紅線一:剔除預收款的資產負債率不得大于70%;
紅線二:凈負債率不得大于100%;
紅線三:現金短債比不得小于1倍。
?
一般而言,對于房地產企業資產負債率維持在50%是較為合理的,但根據2019年的統計數據顯示,我國50家房地產企業的平均資產負債率為81%。恒大2020年的資產負債率依然達到了82.02%,而恒大還有超過100%的凈負債率,2019年為159%。
?
目前,恒大集團已經將凈負債率降到了紅線以下,但資產負債率和現金短債比還不達標,這是要在今年底完成的任務。
?
在這樣的情況下,恒大是無法擔任“造車新勢力”這個角色的。看看目前幾個發展還算平穩的新能源汽車企業,特斯拉虧損了十幾年才開始盈利,蔚來、小鵬、理想等車企要盈利還不知道什么時候呢。恒大汽車雖然靠著“買買買”的模式在高速發展,但至今還沒有量產車出來,且后期巨大的運營成本還沒有體現出來。
?
曾經蔚來和小鵬創始人都提過,在造車這方面,200億真的是小錢。如今,恒大汽車474億投下去了,依然沒有見到一臺量產的車子。不知道看到這些數據,小米等剛起步的公司還有幾分底氣?
?
針對房地產企業入局造車又退場的情況,電子發燒友總分析師張迎輝表示:“第一,造車真的要花很多錢,寶能頂不住,更有錢的恒大也頂不住,搞地產賣房子的都玩不起,那些造手機和彩電的,更應該要好好思考一下;第二,有政策支持是好事,但對造車這個‘吞金’領域也很不夠,能拿到政策支持固然好,但也不能太開心;第三,以為造電動汽車沒有技術含量的大佬也要想一下,比亞迪和特斯拉是真有技術,傳統車企也是有技術、有人才,但外行切進來的,技術靠買,人才靠挖,這是最不可靠的,高工資可以挖到一部分人,但大概率事件是不可能挖到所有技術人才;第四,車子量產時的供應鏈才是最困難的事,會遠超你的想象,目前汽車芯片缺貨,傷的就是這些量產爬坡的企業。”
?
同樣是在8月11日,中信建投發布了一篇關于比亞迪的深度研究報告——《擁抱藍海,從區域市占率看未來需求》。報告中,中信建投看高比亞迪目標市值至1.5萬億,估值計算方法如下:新能源車9900億+動力電池4000億+半導體1000億+消費電子500億。1.5萬億的市值相較于比亞迪當前的8474億元,漲幅高達77%。
?
而在8月11日的前一天,恒大集團在港交所發布公告稱,恒大集團正在接觸幾家潛在獨立第三方投資者探討有關出售本公司旗下部分資產,包括但不限于出售恒大集團上市附屬公司中國恒大新能源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及恒大物業集團有限公司的部分權益。
?
很難想象,如今一輛車還沒交付的恒大汽車,在今年3月份,總市值曾經達到5924港元,約合4933億元人民幣,超過了當時的比亞迪(當時的市值為4892億元人民幣),一舉成為當時國內車企市值最高的企業。
?
恒大此前和賈躍亭團隊走的很近,花了8億美元最終不了了之,然而看到恒大汽車的股市表現,很多人心里嘀咕:這不比賈躍亭“PPT造車”更狠。這樣的市值,讓FF羨慕不已,賈躍亭折騰了這么久,首發車型被搶空并即將交付,公司市值也不過40億美元,約合259億元人民幣。真的是人比人氣死人!
?
有網友調侃恒大汽車的高市值:PPT造車,零投訴,無自燃,無剎車失靈!那市值不得高啊。
?
那么,恒大汽車除了那數頁PPT真的沒有可值一提的東西了嗎?
?
恒大汽車都干了啥?
當我們回顧歷史時,能夠發現恒大和造車實際上是有些淵源的。1996年,當許家印自主創業的時候,擺在他面前的兩條康莊大道是房地產和自主品牌汽車。波導、春蘭、吉利、比亞迪等數家公司都在這前后成立或者進軍國產汽車領域。但許家印選擇了房地產,并一路帶領恒大成為了世界五百強企業。?
說回造車,即將被出售(或部分出售)的恒大汽車目前還沒有一款量產可交付的車型,因此被質疑“PPT造車”也不冤枉。但恒大汽車并非什么事情也沒有做,只憑一張嘴講不出一個曾經五千億市值和如今千億市值的股市行情。恒大汽車還是有一些具體的動作的,包括三個方面:收購、投資研發和建廠。
?
恒大汽車實際上是通過收購的方式來完成自己的矩陣式布局。9.3億美元收購瑞典國家電動汽車公司NEVS的51%股權后,恒大汽車獲得了電動乘用車的生產資質;10.59億美元收購上海卡耐新能源58.07%股份后,恒大汽車獲得了電池的研發和生產能力;1.5億歐元收購瑞典超跑廠商柯尼塞格65%股權后,恒大汽車獲得了整車的研發能力;然后是收購泰特機電70%的股份和全資收購Protean,恒大汽車獲得了輪轂電機技術。
?
參考恒大汽車集團首席財務官潘大榮此前透露的數字,恒大汽車大概投入了294億元,主要用于股權收購、研發。
?
恒大汽車的研發模式有相當一部分是合作形式的,通過和德國FEV、德國EDAG、德國IAV、奧地利AVL、加拿大MAGNA簽署研發設計戰略合作,引入世界上超過110家零部件龍頭企業,并邀請了15位全球頂尖造型設計大師,恒大汽車很快就打造出了一個實力不俗的“研發朋友圈”。雖然恒大汽車還沒有一臺量產車下線,但其產品陣容規劃很大,同步研發14款車型,涵蓋A0、A、B、C、D級等所有級別和檔次,實現轎車、轎跑、SUV、MPV、跨界車等車型全覆蓋。
?
圖源:恒大汽車官網
?靠著買入和自主研發,恒大汽車也有了一定的專利技術積累。2021年5月12日,恒大汽車發布公告,首次對外公布專利信息。公告中提到,目前已在中國及國外總共申請專利3012件,其中已獲得授權專利1355件,具備了全球領先的技術及完整產業鏈專利布局。
?
在建廠量產方面,恒大汽車在上海和廣州建有兩個生產基地。根據恒大汽車的規劃,每個基地的首期產能為10萬輛/年,到2025年實現年產銷超100萬輛,到2035年實現年產銷超500萬輛。
?
當然,除了2019年是恒大自己真金白銀的投入,規模大概在200億元人民幣,后續通過增發募資的方式分別在2020年和2021年募資40億港元和260億港元,引入了騰訊、紅杉資本、云鋒基金等投資方。
?
恒大汽車除了新能源車相關的業務,還有一個現金奶牛——健康業務。恒大汽車的前身是恒大健康,涉及醫療、健康管理、養生、養老、醫藥及醫療器械、生命科學六大系統,并且在造車沒有實際進展的情況下,在“恒大汽車”下面貢獻百億以上的營收。不過,健康業務的營收沒辦法完全滿足汽車業務的資金需求。在2019年和2020年,恒大汽車每年的凈虧損分別為49.47億元和76.65億元。
?
除了研發和收購的294億元,在恒大2020年業績發布會上,恒大汽車管理層透露,過去兩年公司在新能源汽車產業累計總投入474億元。這一大波資金投進去,恒大汽車沒能量產交付不禁讓人驚嘆:造車真的難。
?
造車和房地產“紅線”背道而馳?
曾經有那么一段時期,車企拿地和建產業園風氣很盛。如今,當新能源和智能網聯作為新的汽車賽道出現時,房地產企業又開始想分一杯羹,恒大如此,寶能亦如此。?
在恒大發布公告之前,寶能已經被爆出裁員。消息人士透露,寶能汽車已于7月22日開啟了第二波裁員計劃,并且如今依然以每周裁幾百人的速度持續,裁員比例超過了65%。至此,寶能汽車的員工人數也從年前的23000人左右,裁到了如今的8400人。
?
房地產企業一幅不差錢的樣子,為何在造車這件事兒上紛紛折了腰呢?事實上,在執行房地產去杠桿政策的同時,房地產企業能夠拿出來的錢大幅減少,但凡虧錢的買賣都是大累贅,一些賺錢的業務也恨不得賣出去變現來改善現金流。
?
在房地產去杠桿過程中,為了控制房地產企業有息債務的增長,監管部門設置了三道紅線:
?
紅線一:剔除預收款的資產負債率不得大于70%;
紅線二:凈負債率不得大于100%;
紅線三:現金短債比不得小于1倍。
?
一般而言,對于房地產企業資產負債率維持在50%是較為合理的,但根據2019年的統計數據顯示,我國50家房地產企業的平均資產負債率為81%。恒大2020年的資產負債率依然達到了82.02%,而恒大還有超過100%的凈負債率,2019年為159%。
?
目前,恒大集團已經將凈負債率降到了紅線以下,但資產負債率和現金短債比還不達標,這是要在今年底完成的任務。
?
在這樣的情況下,恒大是無法擔任“造車新勢力”這個角色的。看看目前幾個發展還算平穩的新能源汽車企業,特斯拉虧損了十幾年才開始盈利,蔚來、小鵬、理想等車企要盈利還不知道什么時候呢。恒大汽車雖然靠著“買買買”的模式在高速發展,但至今還沒有量產車出來,且后期巨大的運營成本還沒有體現出來。
?
曾經蔚來和小鵬創始人都提過,在造車這方面,200億真的是小錢。如今,恒大汽車474億投下去了,依然沒有見到一臺量產的車子。不知道看到這些數據,小米等剛起步的公司還有幾分底氣?
?
針對房地產企業入局造車又退場的情況,電子發燒友總分析師張迎輝表示:“第一,造車真的要花很多錢,寶能頂不住,更有錢的恒大也頂不住,搞地產賣房子的都玩不起,那些造手機和彩電的,更應該要好好思考一下;第二,有政策支持是好事,但對造車這個‘吞金’領域也很不夠,能拿到政策支持固然好,但也不能太開心;第三,以為造電動汽車沒有技術含量的大佬也要想一下,比亞迪和特斯拉是真有技術,傳統車企也是有技術、有人才,但外行切進來的,技術靠買,人才靠挖,這是最不可靠的,高工資可以挖到一部分人,但大概率事件是不可能挖到所有技術人才;第四,車子量產時的供應鏈才是最困難的事,會遠超你的想象,目前汽車芯片缺貨,傷的就是這些量產爬坡的企業。”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