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印良品和宜家們,在未來的移動空間革命中,角色可能格外重要。
日前,外媒報道稱,日本無印良品(MUJI)與芬蘭自動駕駛公司Sensible 4 合作設計了一款名為“GACHA”的自動駕駛公共汽車。
其中,無印良品為公交車提供設計語言,Sensible 4則提供相應的自動駕駛技術。據了解,該車預計在今年4月份開始在埃斯波市(Espoo)對公眾開放,到2020年,它將在3個芬蘭城市上路運作。
無印良品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公交車最大的特點在于可以全天候24小時為當地公共機關服務,以便于在某些少子高齡化的地區解決一定的社會問題。
基于該場景,我們可以試想一下,若無印良品在該公交車內設有收縮功能的小桌子,或單獨的咖啡角落等,那么,若當地公共機關工作人員因工作需要,必須去到老人家中時,工作人員就可以在公交車上一邊喝著咖啡,一邊繼續處理工作。
這時,這輛自動駕駛公交車所執行的就不僅僅只是巴士的功能,而是成為一個移動的辦公室。
基于此,在車云看來,隨著未來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以及人們對車輛使用權和擁有權的分離,因人而異的座艙空間需求將出現細分,通過智能座艙革命,該行業將會誕生一個全新的品類,即智能移動空間,它顛覆的不僅是傳統汽車產業,而將會是整個人類社會的結構。
在這個過程之中,像無印良品、宜家這樣的家居品牌,雖然在技術上并沒有優勢,但在產品設計以及用戶體驗上,卻更勝一籌。
無印良品與自動駕駛
作為一個日本的雜貨品牌,無印良品以“冷淡”的風格打動了不少買家的心,而其經營范疇也涵蓋了人們日常的“衣食住行”。
事實上,在“行”的方面,此次無印良品牽手Sensible 4并不是其第一次進軍汽車行業。
據了解,早在2001年,無印良品就和日產合作制造了1000輛名為Muji Car的汽車,其的外觀設計風格,則是采用了無印良品的極簡主義。
基于此,該車的所有標志和品牌都被移除,保險杠沒有上色,后座還是普通的PVC材質,而且只有基本車型供以選擇。即使是車身的顏色,也只有一種可以選擇,那就是白色。
在當時看來,這種極簡主義應用在汽車身上,幾乎是瘋狂的,甚至,就算到了現在,汽車的自動化程度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但想要在保證汽車功能豐富的前提下,極簡設計還是沒有辦法完全在汽車上面實現。
不過,根據這種定義,汽車上面的許多功能都是可以經過極簡的設計,如更加智能的自動大燈和自動雨刷。功能復雜的空調經過極簡設計以后,就變成了一個鍵開啟的自動空調。
由此,我們可以預見的是,在未來高度自動化的時代,極簡汽車將會存在。而這,想必也是無印良品積極參與自動駕駛汽車設計的重要原因之一。
據了解,2017年,無印良品就想要進軍自動駕駛領域,其當年在芬蘭舉辦的家具設計展會上發表了對自動駕駛的構想。而該構想則與Sensible 4的想法不約而同,這也就促進了本次“跨界合作秀”。
直到2018年11月份,本次跨界合作才讓外界看到結果。
前文可知,該款公交車車名為“GACHA”,改名字來源于日本歌地商店和購物中心常見的日本玩具雕像,這也成為了無印良品對Gacha的靈感,這個名字也承擔著更多含義。
設計方面,由Muji操刀的內外設計,則延續品牌一貫的極簡風格。該巴士外觀形似玩具太空艙,方正高聳的外型和極力向邊角延伸的4個車輪,都為車內空間的極大化盡心力。而其車身長 4.5 米,車內所乘載的乘客數量最多為16人,10個座位,6個站位。
自動駕駛技術方面,則由Sensible 4負責。由于芬蘭冬季“大霧、積雪與風雨”氣候情況比較多,極易對自動駕駛車輛形成阻礙,從而中斷其正常運作。
為了解決該問題,Sensible4特別跑到芬蘭最北端的城市拉普蘭測試,讓Gacha的定位、導航和障礙物認知等功能,在惡劣的天氣環境下仍能正常使用。
由于是針對北歐地區推出,為了應付惡劣天氣,Gacha采用四輪驅動,并擁有最高時速40公里的水準,最大續航里程可達100公里,并支持快速充電以及無線充電等。
此外,Sensible 4的首席執行官Harri Santamala還表示,表示,Gacha的小尺寸以及最高40mph的速度,非常適合小型班車活動。未來,如果市場對Gacha的需求增加,市政可以簡單地在道路上部署更多的車輛,而不是制造更寬松的大型車輛。
從現有的消息來看,無印良品與Sensible 4共同打造的這輛自動駕駛巴士,尚停留在單純的載客階段。相較來看,無印良品的競爭對手,瑞典宜家,在自動駕駛領域更為前瞻。
自動駕駛的“輪上空間”
雖然宜家目前對于自動駕駛的切入點尚只是一個概念車,但也展現了未來自動駕駛汽車的另一種模式,即智能移動空間。
2018年10月份,宜家一口氣推出了7款自動駕駛概念車。在這7個概念車當中,包含了咖啡館、辦公室、醫療場所、農場、AR 電影院、酒店和商店,承包了吃喝玩樂的各個方面。
與其說它們是車,倒不如說是宜家將獨特的生活方式理念融入其中,創意出了一系列未來城市的“輪上空間”。
我們經常聽到“自動駕駛改變未來城市”的論調,宜家的創意算是為這個抽象概念,提供了一些具象化的參照。
在未來城市,移動的不再僅僅是交通工具,而是車輪上所承載的空間。在移動中工作、社交、吃飯、睡覺將成為常態化生活方式。
如,我們通過APP招呼一聲,一個長在輪子上的“宜家黃”咖啡館就能夠開到你身邊,其配有幾張小桌子,車外延展出的陽臺空間上擺滿了各類綠植。當然,如果愿意,可以隨手替換成一個鮮花或者有機蔬菜的攤位。
雖然現在來看,該項目還有些不太靠譜,但可以看出,作為一家傳統行業的家居公司,宜家在科技方面的嗅覺和創造力,絲毫不輸給互聯網和科技圈的巨頭們。
而這些源源不斷的創意,全部來自于其旗下的創新實驗室。
和科技圈大佬們的品味一樣,宜家也選擇了阿拉伯數字 10(羅馬數字 X)來命名這家實驗室——IKEA SPACE 10,聽起來就自帶一種探索和神秘的加成屬性。
上面看到的概念無人車,正是 IKEA SPACE 10 與視覺工作室 f°am studio 聯合推出的。
IKEA SPACE 10之于宜家,有點Google X之于谷歌的意味。他們經常會拿出一些和公司主頁風馬牛不相及的產品,也許不實用,也許十年八年也等不到量產,但腦洞一定夠大。
就像在其剛剛成立的2015年,就推出了一系列“集美貌與才華于一身”的智能家居設備。
如,一款自帶無線充電功能的桌子,其能吸收桌面上餐具或者電子設備的熱量,并轉化成電能,直接給智能手機充電。
一個可以連接到手機APP上的“彈射椅”,當設備檢測到你連續坐著超過 6 小時,就會觸發彈射功能,椅面自動掀起,對付懶癌患者的有效手段。
宜家的腦洞夠大,但也讓我們看到了自動駕駛的在載客之后的下一個階段。
不過,不管是宜家也好,還是無印良品也好,跨界進軍自動駕駛領域,最重要的還是要發揮自己的優勢,即獨特的設計風格以及良好的用戶體驗。畢竟,相比于車企,乃至于互聯網科技公司,這兩者在技術實力上都不能夠與之相比較。
事實上,此前,由于燃油車的限制,傳統車企在智能座艙行業中的反應是慢一拍的,基于此,在很多時候,智能座艙的重點,被限制在駕駛艙這個領域。
于是,駕駛艙的那些屏幕,成了智能座艙現階段的關注重點。如果說還有什么延展的話,就是加上Hud,手勢操作,人臉識別,語音助手等功能。
而在這樣的限制之下,智能座艙產品的用途,在更多的時候,是駕駛輔助,在駕駛過程中的信息交互、娛樂交互。
不過,這樣的時代要過去了,原因就在于智能電動化時代的到來。
據了解,智能電動車的到來,將會使得智能座艙的應用,從原來的駕駛場景,不斷地向靜止場景擴張。最終,將使得靜止狀態的使用,會成為汽車使用的主場景,而駕駛場景,將成為汽車使用場景中的輔助場景。
在這樣的情況下,智能座艙產品的設計思路將會發生巨大的變化。
智能座艙的核心功能,將不會是駕駛過程中的信息及娛樂的交互輔助,其核心功能將會是讓電動車的整車空間利用率最大化。讓這個跟著車主移動的空間,能夠滿足辦公、家居和娛樂等多重功能。
比如,在去年舉辦的CES大會上,豐田推出的e-Palette概念車。據悉,該車為一臺無人駕駛的純電動汽車,內部可以根據不同需求進行自定義改造,用戶可通過開放平臺來預約使用它。
目前,e-Palette分為S、M、L三個型號,其中S用來實現共享汽車服務,M用來零售,或為必勝客這樣快餐進行食品配送,L將用于運輸物流行業,并且具體車型會根據使用者的需求進行開發。
當前,e-Palette已經和必勝客、Uber、亞馬遜以及滴滴達成合作,豐田正在積極推進這個項目,希望能在2020年的東京奧運會上讓e-Palette 亮相。
值得一提的是,在自動駕駛方面,e-Palette將實現L4級自動駕駛,為此豐田汽車開發了LIDAR自動駕駛系統,在下一代LIDAR自動駕駛系統上,將搭載頻閃式激光雷達,讓車輛探測距離更遠,探測精確度更高。
高度自動化下的智能移動空間
如果用硅谷曲線的階段來看,當前智能座艙行業尚處于第一個爬坡階段,即萌芽期。
因此,當前,各大整車、零部件供應商和初創企業宣揚的“智能座艙”都只是階段性的偏電子化的過渡產品,真正“完美”的座艙將為乘客在移動過程中提供智能舒適的空間。
想要實現移動智能空間,單單只是腦洞大是不夠的,在車云看來,未來還需要做到兩點:
其一,自動駕駛應用的普及程度。原因在于越高的自動駕駛級別就越需要座艙的多功能化,也越能降低被動安全件在總布置層面對空間的影響,從而為“舒適”設計提供更多可能。
其二,則在于設計和用戶體驗。移動智能空間并不只是在高度自動化的汽車內部安上很多智能產品,如VR/AR、V2X等等,更重要的,還在于人性化的設計以及良好的用戶體驗。若非如此,即使汽車擁有在高的智能化,也很難讓更加追求服務與質量的大眾滿意。
目前,傳統車企以及零部件巨頭,乃至于互聯網科技公司,在自動駕駛領域當中的技術層面的研究水平都處于前列,但說實話,在對汽車外觀及內飾的設計上,往往不盡如人意。
基于此,在整個智能座艙行業格局尚不明朗,沒有出挑的領先者的情況下,車企們不能忽視如宜家、無印良品等生活服務巨頭對汽車行業的外來侵入,指不準哪個非汽車行業的世界500強某天振臂一呼,開始展露積淀已久的研發成果,爆發第七感,全力進軍座艙業務。
一家通吃汽車、火車、無人船、飛機等領域半壁江山的格局也不是沒有可能。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