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外媒體Mercurynews報道,硅谷一直是世界科技領域的領軍地區。它需要一股新生力量,讓這個集聚了大量人才的創新基地發揮自己的優勢。硅谷的移動時代已達到高峰,下一波引領發展和創新的技術已經問世或即將問世:蘋果iPhone的Siri、亞馬遜Echo的Alexa、谷歌自主駕駛汽車背后的軟件技術、亞馬遜的智能產品推薦以及未來可能出現的機器人外科醫生。這些都屬于人工智能(AI)技術,這類技術能夠“學習”和“思考”,是科技界備受關注的變革性技術。
智能手機雖引發顛覆式影響而且利潤豐厚,但美國市場已經飽和。近三個季度,蘋果iPhone的銷量均呈現下滑趨勢。APP經濟”已趨飽和,用戶傾向于使用現有的APP,而不愿下載新APP。Facebook在news feeds中植入的廣告已經夠多了,幾乎沒法再添更多廣告,據預計,明年Facebook的營收增長將放緩。
創業大師兼斯坦福大學副教授史蒂夫-布蘭克(Steve Blank)表示,“AI將滲透到方方面面。硅谷對AI的討論已持續至少30年。但在過去5年,或過去2年,AI才開始投入實際使用。”
谷歌CEO桑達爾?皮查伊(Sundar Pichai)寫道,AI讓“幾年前毫無可能” 的成就成為可能,過去十年科技界一直在嘗試打造一個移動優先的世界,并試圖把手機變成了人類生活中的遠程控制器。但接下來10年,我們的世界將向AI優先的格局轉變。
專家表示,AI將在我們生活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改變著人們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布蘭克指出,讓AI融入計算領域和人類生活的任一方面將引發硅谷的進步和動蕩。他說,“硅谷已經歷一波又一波的創新。硅谷曾是半導體的天下,接著PC稱霸,如今這里又成為web 1.0的代名詞。這些浪潮都基于一系列新技術,并催生了一些新公司。”
艾倫人工智能研究所的CEO奧林-艾奇奧尼(Oren Etzioni)表示,AI技術創造了一些全新的行業,機器人輔助的制造業興起,讓幾乎每一個商業領域迎來了新機遇。
許多大型科技公司對互動式虛擬助手(bot)押了重注。這類機器人助手能夠從用戶輸入的信息中學習。這類產品規模不斷擴大,其中有蘋果Siri、亞馬遜Alexa、Google Assistant以及許多公司設計來協助客戶訂單的“聊天機器人”。例如,連鎖餐飲品牌塔可鐘(Taco Bell)的TacoBot能夠理解客戶的口頭指令并通過智能手機下訂單。
艾奇奧尼說,“人們喜歡更有效的方式,我們將目睹這類機器人在實用性上的飛速進步。”
除了悄悄潛入消費級設備中,AI技術也開始在商業中發揮著越來越廣泛的作用。亞馬遜和谷歌都已提供由AI支持的服務,這類服務可被客戶公司用于處理存儲在亞馬遜和谷歌云平臺中的數據。
《華盛頓郵報》剛宣布,將使用亞馬遜文字轉語音的AI軟件Polly,該軟件可生成47種不同聲音,并把24門語言的文本轉變為音頻。
今年9月,舊金山公司Salesforce公布了一款名為“愛因斯坦”的AI軟件。這款軟件能夠通過分析客戶公司的所有數據,為某一問題尋找解決方案,例如,預測哪種銷售方案可能取得成功。
對AI技術的渴求也推動了AI公司的收購熱潮。據市場研究機構CB Insight的數據,自2011年起,一些知名公司在全球范圍內收購了大約140家AI公司。單單去年的收購交易就有40筆。通過收購Saffron、Movidius和Nervana公司,英特爾迅速打造出一系列AI產品。英特爾CEO布萊恩-科再奇(Brian Krzanich)在一篇文章中寫道,“這些被收購的前沿公司是英特爾發展和廣泛應用AI技術的催化劑。”
盡管自1950年代以來AI技術就已經存在,但直到“大數據”的出現,AI的發展才開始步入正軌。存儲技術的進步、大規模數據收集以及計算性能的提升才讓“大數據”成為可能。
今年的人機大戰中,谷歌的AlphaGo人工智能軟件戰勝了世界圍棋冠軍李世石。在這次勝利背后,AlphaGo經歷了怎樣的訓練呢?它吸納并分析了世界級圍棋比賽中的3000萬個棋步。
除了下棋,AI還可用于其他用途。谷歌旗下的生物科學公司Verily公開了一項成果,即,成功地使用AI圖像分析算法來識別與糖尿病相關的眼部疾病。
2015年,Verily宣布與強生公司合作開發AI手術機器人。這次合作促成了Verb Surgical公司的創立。這家初創公司如今擁有200名工程師(其中一些來自Verily),他們負責相關軟件和設備的研發,并訓練AI觀看手術視頻。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計算機科學教授謝爾蓋-萊文(Sergey Levine)表示,AI做出決策并從決策中學習的能力正在快速提升,這將擴大AI的影響力。
決策能力是區分復雜AI程序和模式識別AI軟件的一大要素。后者通過執行與特定數據集有關的任務(如,圖片識別過程)來獲得訓練,但這類軟件依舊是“靜態的”,因為它們無法自主學習。
萊文說,“這方面將發生變化。AI將不斷與所處的環境互動,并通過自身體驗來持續地自我改進。”
萊文指出,家務機器人、自主駕駛汽車等AI產品可彼此聯網,因此每臺設備所學到的東西可通過“集體學習”應用于聯網中的所有設備。他預測未來將出現“使用自然語言與人類交互的系統。”
隨著AI技術的改進和蔓延,它將逐漸取代人力,承擔原先由人類完成的任務和工作。
艾奇奧尼說,“我很擔心人類的就業問題。AI引發的所有擔慮中,AI沖擊就業市場是焦點之一。”
英特爾數據中心副總裁麗莎-斯佩爾曼(Lisa Spelman)則保持更為樂觀的立場。她舉了個例子,AI在圖像識別上的應用為軟件工程師創造了許多就業機會。
“許多其他創新周期和技術變革都會帶來就業遭到沖擊的擔憂。AI方面也是如此。但最終,技術將催生更多的就業機會,只不過這些職位不同于現有的職位。”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