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在天津的演講中,馬云說他一聽到人工智能這個詞就生氣。然而,嘴上說著不要,身體卻很誠實。現在似乎全世界媒體都收到了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實驗室的邀請函,他們將在后天發布一款消費級人工智能產品。
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實驗室雖然沒有挑明這款讓馬云“出爾反爾”的產品究竟是什么,但從邀請函的形式以及在網上放出的宣傳片來看,可能性最大的是智能音箱以及對應的語音助手類產品。這幾天也有多位產業鏈的朋友向智東西證實了消息的真實性,而且更為重要的是,智能音箱的故事現在和前面被曝解散的機器人公司發生了密不可分的聯系。
(點按中間的按鈕,該電子邀請函將發出“我在,你說”的語音)
為了這款智能音箱,阿里巴巴甚至將馬云投入上億美元的Pepper機器人項目中止,把人員隊伍拆分劃進人工智能實驗室。主導這個項目的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實驗室,也潛伏地下,默默攻關有半年之久。
阿里這款即將露面的智能音箱究竟是何來頭,背后有著怎樣的故事,又將掀起什么風浪?智東西分別從幾個相關公司的人員獲得一手獨家信息,為你揭秘。
一、機器人黃了,音箱崛起
2015年6月,阿里巴巴宣布向軟銀旗下的軟銀機器人控股SBRH注資145億日元 (約合1.18億美元,合8億人民幣),以換取其20%的股權。
2016年,軟銀與阿里合資的浙江阿里巴巴機器人公司在杭州悄悄成立,它的核心任務,正是負責在中國進行Pepper的推廣。
這家公司的總部設在杭州,主要工作是前端、銷售、管理,直說其實就是賣Pepper機器人的,杭州這個電商之都當然位置絕佳。然而馬云是何許人也,如今的目標直指將阿里巴巴變成全球第五大經濟體。面對這個背景光鮮,長得又萌的Pepper,馬云并不甘心讓阿里在這個過程中只當個賣貨的,而是想真真正正用Pepper搞一套技術(或者生態)。但是杭州在人工智能人才資源上不夠,于是阿里巴巴機器人在北京開了分部,招募語音與自然交互研發專家、SLAM與導航算法專家、視覺系統研發專家等研究人員。
有曾經參與該公司的員工向智東西透露,北京、杭州兩地人員合計總共達到7-80人規模,而北京分部負責研發的技術人員中,不乏來自其他各大互聯網公司的精英,還有來自中科院等研究所的高級人才。
在這個團隊的努力下,Pepper不到一年就初步完成了在中國的本地化開發,可以進行基本的基于漢語的自然語言交互;同時,阿里自身的的YunOS也被整合進Pepper當中。
2016年10月,阿里巴巴機器人公司亮相阿里云棲大會,正式公布了其布局和六家合作開發商。2個月后,“漢化”過的Pepper現身深圳機場, 為旅客提供自助服務,技術支持方正是阿里選定的六家合作伙伴之一,阿西莫夫科技。
然而這卻是Pepper為數不多的在國內公開亮相的案例,Pepper在中國遠遠沒有推廣開來。以阿里的行事風格,這并不應該。但由于機器人對各類技術的綜合性要求高,阿里巴巴機器人把更多精力投入到了技術研發當中,在市場上并未全力推動。軟銀方面也考慮到一旦不夠成熟的Pepper出狀況,將對其產品形象造成十分負面的影響,因此也表現謹慎,并未要求大力開拓市場。
今年6月26日,智東西捕捉到阿里巴巴機器人項目似乎已經停擺,發出疑問《孫正義投阿里狂賺5000倍 馬云投的8億就砸了個響?》。6月27日,脈脈上即出現爆料,稱阿里巴巴機器人團隊已經“團滅”。
阿里與軟銀合作告吹的原因何在?
最近有媒體稱,阿里與軟銀在Pepper上的合作黃了,是因為阿里內部人事調整,阿里機器人的BOSS從云OS事業部負責人張春暉換成了張的上司、阿里云總裁胡曉明。胡曉明對阿里巴巴機器人的戰略和進度不滿,因此將阿里巴巴機器人公司裁撤。
對此一位機器人公司的前員工稱,阿里與軟銀的機器人合作中止屬實,但原因并非如此。胡曉明此前對阿里機器人的情況是知情的。更核心的問題在于,軟銀和阿里雙方存在不可調和的理念分歧:
軟銀希望阿里巴巴機器人公司扮演的,只是一個銷售商的角色——安安心心把Pepper賣好就行。而阿里卻投入了不少人力物力進行機器人技術的研發,對Pepper做深度開發。并且,阿里還在Pepper上植入自家的YunOS系統,由阿里云提供支持,在軟件系統上幾乎快要繞開軟銀。這種舉措顯然與軟銀為阿里設定的銷售商身份完全不符。
另一個原因則是,機器人市場離爆發尚有時日,無論是在技術端還是在用戶接受度上,都還有一段路要走。對于阿里來說,這個項目并不能在短期內產生回報,更像是做技術的積累和行業的布局。
與軟銀的分歧激化過后,阿里干脆選擇停掉Pepper項目,將隊伍注入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實驗室。該名消息人士稱,人員在進行分流的時候將進行優化——那些此前負責阿里巴巴機器人商務、行政管理等事務的,將去向別處。 人工智能實驗室只收接受AI相關人才。
二、阿里智能音箱“卷土重來”——兩年前已布局
這些AI人才從阿里巴巴機器人公司出來,扭頭就加入了阿里巴巴的智能音箱項目。看上去挺狠——為了這一智能音箱,阿里不惜拆掉了曾經的心頭好Pepper機器人團隊。但其實阿里的考慮是,既然機器人遲遲推不動,人才又都是AI方向的,不如將其投入正缺人手的AI Lab。
事實上,從官方放出的宣傳語“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實驗室首款消費級人工智能產品”來看 ,這款智能音箱很可能是名不見經傳的阿里人工智能實驗室的一直在憋的大招。在此之前,負責這一音箱的阿里人工智能實驗室已經默默攻關半年。
不過如果我們再往前回溯一下,阿里第一次和智能音箱親密接觸,是在兩年前。
早在2015年8月、9月,阿里巴巴旗下的阿里智能就分別與飛利浦與漫步者兩家硬件商合作推出了智能音箱產品“小飛”和“MA1/3/5”。當時人工智能的概念還并不火,這兩款產品主打的是 基于阿里云大數據分析,了解用戶的聽音習慣和喜好,號稱是“會成長的智能音箱”。
(上圖為智能音箱小飛,下圖為漫步者MA 3)
時任阿里智能事業部總經理淺雪親自到發布會現場,為兩款智能音箱站臺。
這兩個動作的背景是,2015年4月,阿里成立了智能生活事業部,對標京東布局智能家居。總經理淺雪(真名陳麗娟)帶著一百多號人的隊伍,以阿里智能云為依托,為智能家居產品提供軟件和服務。在當時,阿里就已經明確提出,要將智能音箱作為未來智能家居的控制平臺。這也才有了后來的“小飛”、“MA系列”。
相對于不少2016年才入場做智能音箱的大公司,阿里在這方面的布局其實更早,只不過選擇的是從軟件系統服務切入,沒有親自下場做硬件罷了。
但當時的時間節點太早,智能音箱這個品類還十分小眾,兩款音箱的最終銷量都只有寥寥數萬臺。試水效果不佳的兩款智能音箱在阿里的規劃中又歸于平淡。
2015年成立的阿里智能生活事業部處在阿里云和阿里電商業務中的尷尬處境,并不受重視,核心邏輯是利用阿里云的技術和服務去實現消費電子產品的智能化,產品則來自商城,這個事業部并未有什么顯著成果,等了兩年,借著人工智能的大潮和智能音箱的風口浮出水面,所以這個AI Labs別說人員方面和阿里的機器人公司有著緊密聯系和之前這個智能生活事業部也頗有淵源。
兩年后,Echo掀起智能音箱的熱潮已經席卷全球,谷歌、蘋果等巨頭紛紛入局。國內與阿里對標的京東則在不久前的CES Asia上發布了其智能音箱“叮咚”的第二代。再加上各路大中小玩家,智能音箱行業突然間就殺成了一片紅海。(詳見智東西報道:49家殺入:智能音箱的血海江湖!)
智能音箱可是被眾巨頭認為是下一代最重要的交互終端,這個項目托不得大。外部有各玩家的虎視眈眈,內部有曾經相關項目的歷史經驗。阿里此時于情于理都該在智能音箱上“卷土重來”。
這一次,淺雪再次老將出馬,負責新的智能音箱項目。同時,這一次淺雪是攜人工智能之力而來,她的隊伍也升級為了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實驗室。
三、阿里AI Labs:百人團隊 多線出擊
作為阿里即將面世的智能音箱的主導機構,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實驗室,起著一個早已被用濫的名字,然而卻神秘得如同谷歌的黑科技部門Google X。不過智東西仍從各個渠道獲取了一些這個部門的信息。
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實驗室去年成立于杭州,辦公地點就在阿里巴巴總部所在地西溪園區,它隸屬于阿里平臺技術事業群,直接向CTO張劍鋒(行癲)匯報。這意味著,它與阿里巴巴另一個名號響亮的人工智能部門iDST同級。最近iDST從亞馬遜Amazon Go挖來了首席科學家任小楓打造無人商店,阿里AI Labs則發力智能音箱。
其中也可以看出阿里現階段發展人工智能的立足點:將技術與其商業形態緊密結合,直接面向商用落地。
不過與名號已經打響的iDST不同,在成立后,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實驗室幾乎未曾在公眾視野中露面。
主要原因之一當然是這個部門太新。消息人士表示,這個部門的“年紀”只有半歲。而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實驗室首席科學家王剛的領英頁面則顯示,他是今年三月才加入。此前,王剛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任教職,帶領20余人的團隊主攻計算機視覺中的圖像識別。
(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實驗室首席科學家王剛)
但智能音箱主要是語音方面的技術,找了一個視覺的專家顯然不太對。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實驗室奇就奇在他們的英文名是“AI Labs”。意思是,其人工智能實驗室不止一個,而是一個集群。
招聘信息也證實了這一點。阿里AI Labs的研究范圍不僅包括語音識別與交互,還有圖像識別、人機視覺交互,以及VR/AR。
截至今年三月,阿里的這個人工智能實驗室集群已經擁有百人規模的團隊,其中80%為技術人員。在阿里巴巴機器人公司技術團隊注入過后,顯然其人員規模還將經歷一輪大型擴張。
這超過百人的團隊將由阿里智能生活事業部前總經理淺雪執掌。上文已經提到,她負責過阿里曾經在智能音箱上與飛利浦和漫步者的合作,對此項目有商業經驗的積累。不過那兩個合作都算不上成功, 這讓淺雪再次在智能音箱項目掛帥的舉動,頗有些要一雪前恥的意味。
“耿直”的阿里也在招聘中直接講明了自己的野心: “我們致力于語言和視覺量大方向的人工智能研發工作。使命是讓機器更智慧,愿景是下一代人機交互入口”。由此看來,智能音箱只是阿里AI Labs眾多技術產品中的其中一個,基于視覺、手勢的交互技術,顯然也在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實驗室的關注當中。
至于阿里AI Labs實力如何,做出的音箱會是什么體驗?沒等產品發布,阿里就主動秀起了肌肉。
上個月阿里AI Labs一篇自然語言處理(NLP)的相關論文《一種新的語義編碼模型及其在智能問答及分類中的應用》入選了由ACM主辦的KDD 2017(ACM SIGKDD Conference on Knowledge Discovery and Data Mining,簡稱 KDD )。在這篇論文中, 阿里AL Labs稱在文本分類和智能問答上,這套「即刻喚醒,即刻識別」神經網絡模型的智能問答準確率相比微軟的 wikiqa 數據集和 IBM 的 insuranceqa 數據集提升了 2-4%,是目前業內最高水準。
阿里通過這一公開想表達兩個信息:
一、在對話交互上,實驗室場景中阿里的表現比微軟、IBM更優秀。
二、「即刻喚醒,即刻識別」似乎說明阿里的這款智能音箱產品將不需要用戶使用類似“阿里~阿里~”這樣的喚醒詞。
從理論上講,阿里的這套技術有望提升智能音箱的交互體驗。但真實效果如何,還需靠產品來說話。
結語:音箱熱度爆發 上演三國演義
眼下,智能音箱產業雖然在爆發的當口。然而與亞馬遜在國外暢銷千萬臺的數據相比,國內的這一行業始終還差些火候。
而阿里這樣手握大量渠道和流量的巨頭入局進一步引燃戰局——根據智東西從產業鏈獲得的消息,百度與騰訊也加入了智能音箱的戰局,不出意外,百度大概率也會在7月5日也發布一款智能音箱。
在亞馬遜、谷歌、蘋果都亮完牌之后,國內的幾個互聯網巨頭也涌入智能音箱的戰局,已經是不爭的事實,在這個切入點上,國內玩家是整體落后的,但中國有的是市場和資源;現在我們關心的是,這會再次引起議論燒錢大戰或戰隊潮嗎?極有可能。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