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依然會有人問這樣的好看,和朋友圈里分享文章點贊互動的區別是什么呢?朋友圈點贊換為好看不是一樣的么?這里區別非常多,這也是為什么驚嘆小龍的神來之筆。大致分為這么幾個方面。
?
從人與人交互和連接路徑角度
朋友圈是由你發出,由你朋友圈的朋友接收,交互對象為你與你的朋友。
內容傳播上是一個點到面的關系。
社交互動路徑是一個圍繞用戶A(圍繞你這條朋友圈下的討論交流)展開的互動反饋行為,但有的時候會有問題,因為內容的生產者是文章表達觀點態度的人,而用戶A的分享又產生一次分享意圖和動機。
這樣就會產生到底是評論互動這篇文章,還是評論互動你這條朋友圈?
而看一看里的好看,是由內容發出,在內容下你和你的朋友可以互動。在看內容的同時也創造了一次新的基于內容場景的討論和交流。
發現內容的場景為內容閱讀場景
發現內容的機制是任意好友覺得“好看”
討論和評論的對象是內容本身而不是分享這條內容的人
“好看”這個內容的人,由原來的單個好友轉發分享,變成了多個好友共同覺得好看
這些微妙的邏輯變化導致整個內容分發的邏輯、路徑、和價值標準,以及用戶社交互動原來的點對面(1個人分享給自己多個朋友)關系發生顛覆和改變(回到在內容下的點對點的自由社交互動關系和場景)。
從社交需求上來講
將內容需求和社交需求進行了很巧妙的剝離。
很多情況下,你看到一篇文章,你覺得它很好,但如果是要分享到朋友圈你會夾雜很多其他考慮因素,比如誰會看到,別人看到了會怎么看待你轉發這篇文章這種行為。
好看,將內容閱讀價值重新剝離出來,并且單獨呈現,基于內容的交流互動變得更加聚焦和純粹,也釋放了一大部分內容分享的需求。
在單獨的內容好看模塊,你為再多文章點贊和好看都不會形成干擾,進入這個場景的人就是為了看文章的,不會因為你“好看”的文章刷屏而厭煩,但這里未來可能也會有其他的風險,一些內容販子和營銷者一定會盯住這里的機會,把它變成一個營銷陣地。
社交需求和內容需求很好的剝離了,基于社交關系的分享和互動,也將更純粹,朋友圈中的分享更多基于想要廣播和share,表達態度或觀點。
這一招也是無招勝有招,一大批盯住“朋友圈已死”“朋友圈已經不純粹”想要借機找到朋友圈社交的缺陷,鉆縫的競爭對手們又涼了一半。
因為朋友圈人員混雜,而被壓抑的富余內容互動和視頻互動需求,將在好看和時刻視頻里自我釋放和消化,就更沒有什么動力去下載一個新的社區或社交App,靠沒有任何關系沉淀和積累的新App去彌補自己社交交流上的缺憾。
從內容分發角度
“善良比聰明更重要,AI可以比你更聰明,但是你比AI更善良。”
不遵從機器分發,機器決定內容。
不是機器告訴你“這是你關注的”。也不是編輯決定你該看什么。而是你的朋友認為好看的。
本質上和朋友圈分享轉發文章一樣,是一種基于社交關系的社會化分發邏輯。但它以“好看”為原始價值驅動,整個內容的評判邏輯不再是朋友圈的自我表達,或展示炫耀推廣,回歸了內容本身的價值。
“好不好看”,評論的主體由朋友圈下回復你的評論,變成評論這篇文章本身。這里已經發生了一些神奇而微妙的變化。更妙的是,通過這么一個輕量級的操作“好看”,一下子激活了原本雞肋的看一看。
通過社交關系本身建立了一套內容價值評估系統,在信息泛濫的今天,通過朋友覺得好看的內容迅速幫忙大浪淘沙找到有價值的內容。
同樣的,在同等的信息中,由好友關系賦權的內容它的吸引力,對它的天生的信賴度和粘度,遠遠高于其他非官媒渠道。而這里作為內容交流場景,未來也有更大的想象空間和場景。
?
3.5 拍自己的表情:表情面板可以拍自己的表情。
——趣味的方式輸出強個人符號,并通過表情包的方式,加強日常對熟人的感情和關系。
錄制的表情包不僅是一次自我表達形式的升級和釋放。更能夠讓你的一些情感、形象,生動的在線上進行傳播和好友進行互動。還能夠進行豐富的創作,為好友交流之間增添非常多的樂趣,拉近好友關系。
3.6共同群友:可以在個人資料頁看到你和她的共同群聊。
——回溯你們倆的關系強度,便捷入口找到你們共同的群聊。
熟人和熟人之間也有著不同的關系層次,也有著不同的社交動機,更需要不同的社交場景。熟人的關系多了,也會被淹沒在日常的其他高頻交流信息當中,而導致另一部分的人被不斷疏遠。
所以回溯和梳理這些功能點,回到社交本質上,才能梳理出其實這些所有的功能點都是在強化社交,并解決了一些熟人社交發展到一定程度后的場景剝離的問題。
回歸用戶,回歸社交,基于這兩點去考慮產品的邏輯,才能明白為什么天馬行空的去做了這些點,也就明白為什么。說不上來為什么,這版的功能讓很多人都很舒服。
從一個產品角度思考,這看起來短短數十字背后的蘊藏著可怕的功力和洞察思考。一些設計形式,也是天馬行空讓人完全無法想象。極簡的方式,讓整個操作輕便順暢,并且極為貼心。
1、 即刻視頻的入口交互。不是tab,不是模塊,打破了功能模塊入口的局限思維;
2、 個人主頁下拉進入全屏視頻;
3、 時刻視頻左屏幕操作下拉默認靜音播放,右屏幕下拉默認有聲播放;
4、 好看,內容需求與社交分享需求分流以及救活看一看模塊神來之筆;
5、 時刻視頻邏輯,“記錄美好生活”神來之筆;
6、 時刻視頻拍攝工具AI配音、可以添加表情包。
整體來看,所有的調整方向都很明確,不是為了布局,不是為了打敗抖音,不是為了做短視頻,而是把熟人社交這件事進一步做到極致,讓人與人的鏈接更加豐富緊密,讓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因為“看見”所以“存在”。
創造了人與人通過內容載體互動、鏈接的全新模式,無論是形式上還是交互方式,以及背后的邏輯上,打開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門。強化了熟人之間的內容交互。強化社交強化自我表達。
雖然,這些功能后續是否能達到所想,解決用戶所需,有待時間的驗證,作為初上版本也有很多細節有待優化,但能在10億用戶體量的龐然大物上,不打擾任何用戶主干路徑使用體驗的前提下,做出這么大的創新和突破,張小龍再一次打破了人們對他的想象。
而對于互聯網人來說,張小龍的這次產品理念的實踐,值得所有互聯網人在浮躁中反思,讓我們在喧囂里重新回歸產品本身,無論何時來看,都受益無窮。
回到最開始,再去想想張小龍那幾句話,不禁頭皮發麻。
“關注用戶,而不是關注競爭對手”
“大部分產品都在欺騙用戶,你做各種濾鏡,你說“記錄美好生活”,但生活其實是不美好的”
“互聯網的發展史,就是套路發展史,用套路去欺騙用戶、誤導用戶(例如:don’t make me think,別讓用戶思考,讓用戶沿著產品經理設計的路徑使用)”
“善良比聰明更重要,AI可以比你更聰明,但是你比AI更善良。”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