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特輯:多維度解析傳媒行業的AI作用
1號按
自2019年3月15日首篇專題文章《兩會特輯:聽外媒如何解讀中國的5G未來》上線以來,“1號風向”篇數已近半百,跟隨國內事件熱點,呈現全球行業風向,定期溫故知新,是我們一直堅持的改版初心與使命。傳媒1號(id:zcfhxy)特推出“五一特輯”系列,由版主Miss C.擔綱主持人,通過問答的形式為“聽風者”梳理熱門話題,回顧金句段落,陪你度過最具知識底色的五一黃金檔。本系列共包括:
技術篇:AI
電視篇:產品新形態
網站篇:Netflix
主持人Q:首先簡單介紹一下AI。
1號風向A: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縮寫為AI。它是研究、開發用于模擬、延伸和擴展人的智能的理論、方法、技術及應用系統的一門新的技術科學。得益于數據采集技術和算法設計的進步,AI技術在近幾年中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各個行業都開始采用,使得這項突破性的技術徹底革新它們的工作流程。
主持人Q:AI在新聞媒體行業有何發展前景?
1號風向A:第一,個性化定制內容。專家預測,到2020年,發達國家至少有50%的成年人將擁有至少四種獨家網絡媒體訂閱。除了對在線新聞的偏好,人們還顯示出對更多視頻內容的需求。AI將能夠根據用戶喜好向每個用戶分發相關內容。
第二,AI語音助手新聞?!度A盛頓郵報》試驗了智能語音助手如何使用自己獨特的聲音分享其網站上的新聞內容。這項實驗的挑戰在于《華盛頓郵報》能提供哪些智能語音助手的主界面所不能提供的信息。另一個值得探索的方面是新聞機構如何通過這些語音助手發送語音通知。他們必須考慮用戶接收這些通知的時間,以使新聞內容與此有高度相關性。
第三,機器人新聞寫作。在事件發生發展的過程中,人們在獲取新聞方面做得很好,但新聞團隊的報道速度有時不夠快尤其是在當今內容的快速消費和“即刻知道真相”(Zero Moment of Truth、谷歌在2011年創造的概念)的背景下。AI技術可以縮短新聞報道和發布的時間。
主持人Q:AI的發展雖然對人類大有裨益,但是也推動了虛假信息的制造和傳播。尼曼新聞實驗室提出了哪些鑒別虛假視頻的方式?
1號風向A:記者在向公眾宣傳AI技術的危險和挑戰方面起著重要作用。所以培訓記者是最重要的一步,最好還能與培養受眾相結合。如果新聞機構在報道視頻和圖像之前對它們進行審查的方式是透明的,那么這些新聞機構將建立公眾信任,減少錯誤信息的傳播。
想要鑒別虛假視頻,不僅需要比許多新聞消費者具有更高的媒體素養,還需要一些技術能力和懷疑態度,具體如下:
一則,檢查來源。如果有人發布了可疑的片段,需要做的第一步是嘗試聯系來源。她/他是如何得到視頻的?視頻是在何處及何時拍攝的?在獲取盡可能多的信息后,要求其提供證明,然后關鍵在于核實。如果視頻來源于網絡且上傳者未知,那么需要探究一些其他問題:據說是誰拍攝的片段?誰發布和分享的?分享給誰?使用InVID或其他元數據查看器等工具檢查視頻或圖像的元數據就能得到答案。
除了在內部完成這個過程,《華爾街日報》還與內容驗證組織(比如Storyful和美聯社)協作。隨著技術的迅速發展,市場也不斷出現新的解決方式。例如,TruePic和Serelay等新工具可以使用區塊鏈來驗證圖片。無論使用何種技術,編輯人員都是這個過程的核心。
二則,查找舊版本的片段。深度偽造視頻通?;诰W絡視頻片段制作。像Tineye或Google Image Search這樣的反向圖像搜索引擎對于找到視頻可能存在的舊版本十分有效,可以判斷視頻的某個方面是否被人工修改。
三則,檢查視頻。像Final Cut這樣的編輯程序可以讓記者放慢鏡頭的速度,放大圖像,一幀一幀地看或者停頓多次。這有助于找出明顯的破綻:嘴巴或臉部周圍的閃爍和模糊,不自然的光線或運動,以及膚色之間的差異都是深度偽造的明顯跡象。另外,視頻的前景或背景也可能有細微的改動??纯匆曨l中是否出現或缺少了某個物體(如武器,符號或任務)導致前后不連貫。
在音頻鑒定中,應注意不自然的語調、不規則的呼吸、金屬發出的聲音以及明顯經過編輯的聲音。這些都暗示著音頻可能是由AI產生的。然而,重要的是要注意,圖像偽影、小差錯和缺陷也可能是視頻壓縮導致的,所以有時候很難確定視頻是否為虛假視頻。
主持人Q:中國首個AI合成女主播“新小萌”于2019年3月3日正式上崗。那么如何看待AI對主持人行業的影響?
1號風向A:西北工業大學AI研究副教授楊峰表示,支持“新小萌”的關鍵技術有三項首先是收集和合成人類聲音的樣本。接下來是收集與合成人體肌肉運動的樣本。最后是將聲音與運動結合在一起,所以當AI新聞主播閱讀播報新聞時,她的面部后面的微型電動馬達會進行運動,以讓她的表情看起來和真人無異。而要讓機器人模仿人類的聲音,研發人員需要收集數以萬計的發音片段,將它們輸入機器,并與AI要學習和閱讀的文本進行匹配。
真正困難的在于第三點將發音與面部活動匹配起來的技術,使“新小萌”的表情根據新聞報道的內容變化而變化。這個過程非常困難,因為涉及的條件太多了。但這項技術還遠遠不夠成熟,至少還不夠成熟到足以讓機器人主播徹底取代真人。同時主播仍然需要真人作者和編輯來提供他們所閱讀的內容。
我們仍可以說所有的AI主播都還是形式新鮮大于實質體驗,但是它所引發的行業從業者憂慮值得我們不只在技術上思考這一問題,還要從更大的社會層面多加思索。
主持人Q:2019年4月有何AI大事件?
1號風向A:2019年4月8日,歐盟委員會發布了AI倫理準則,提出了實現可信賴AI的七個要素。
具體來說,其涵蓋了保證人類的自主性、AI技術的穩健性和安全性,保證隱私和數據管理,保證AI算法系統的透明性,要求AI提供多元化、無歧視、公平的服務等方面的內容。該倫理準則目前并不具備約束力,但這一試點階段將持續到2020年初,讓企業有機會在這些指導方針正式生效之前給予反潰
歐盟數字經濟專員Mariya Gapiel解釋了歐盟在AI領域的倫理準則與其他國家和企業的倫理準則的不同之處:“AI正在飛速發展,我們并不想阻止創新,但歐盟此舉的附加價值在于我們正在使AI管理成為一個以人為本的進程?!?/p>
與美國和中國相比,歐盟的AI技術發展相對滯后,歐盟搶先推出AI倫理準則既是未雨綢繆,防范AI所有可能帶來的隱私和安全風險,也是為成為AI的國際規范制定者鋪設道路。但是,這些指導準則究竟能夠達成其促進歐洲AI發展的目的,還是反過來阻礙其創新,還需要進一步考慮。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