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范圍內最熱切講”5G領先”故事的國家,其實是韓國。
借助2018年平昌冬奧會的機遇,韓國運營商成功首秀世界上第一個5G實驗網,由此開始孜孜以求地大講“世界第一、世界最好5G”(World First, World Best 5G)的領先故事。
2019年4月3日,提前美國數小時,韓國三大運營商終于搶到了世界第一,成為全球最先商用5G的國家;69天之后宣布5G用戶突破100萬,然后一路高歌猛進到2019年底發展了467萬5G用戶。
在咨詢機構OMDIA的2019年5G市場發展國別評估中,韓國在頻段規劃、業務商用、網絡覆蓋、用戶滲透率、5G生態等5個方面都是滿分,得到了“世界最好5G”的排名成績。
由此,韓國5G一時之間成為了通信行業的風向標,韓國運營商借助5G突破業務增長瓶頸迎來新發展機遇的故事,對于普遍遭遇增長乏力、利潤下滑的全球運營商而言成了可資借鑒的標桿,韓國率先商用5G也一度影響到其他國家運營商啟動5G建設和商用的信心與時間表。
然而時間進入2020年,一方面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另一方面韓國大干快上5G節奏下被遮掩的問題逐漸顯露,韓國三大運營商SK Telecom(SK電信), Korea Telecom (韓國電信,簡稱KT) 與LG U+在其2020年二季度財報里公布的5G發展狀況疲態盡現,韓國孜孜以求的5G領先故事也快要講不下去了。
一、從最重要的用戶發展指標來看,韓國三大運營商的5G用戶增長趨勢已然放緩
截止到今年6月底韓國三大運營商共計錄得737萬5G用戶,在全國6942萬移動用戶中占比已超過10%(與韓國對比,工信部公布到6月底我國接入5G網絡的5G終端數為6600萬,占全部15.95億移動用戶數的4.1%);其中第一大運營商SK Telecom的5G用戶數為335萬,第二大運營商KT的5G用戶數為224萬,規模較小的LG U+的5G用戶也達到了179萬。
此前對于5G用戶的發展目標,KT和LG U+都設定過到2020年底5G用戶滲透率要達到20~25%的目標,SK Telecom的CFO更明確宣布到2020年底5G用戶要超過700萬。但從今年上半年的市場形勢來看,SK Telecom僅新增了126萬用戶,要實現700萬5G用戶的發展目標,意味著下半年新增5G用戶數要超過360萬。
然而對照韓國三大運營商5G用戶的季度增長趨勢,在去年三季度因為5G嘗鮮效應達到增長峰值之后,自2019年四季度開始,5G用戶的新增規模已大幅回落,如果這一趨勢不能盡快得以扭轉的話,三大運營商2020年的5G用戶發展目標難免落空。
具體分析韓國5G新增用戶趨勢放緩的變化,有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短期影響因素,但更主要的原因卻還是當前的5G發展并未達到用戶的預期所致。
1. 5G手機吸引力不再。
2019年韓國市場上最暢銷的5G手機是三星的Galaxy S10和LG的V50 ThinQ,尤其是Galaxy S10在2019年4月初推出后短短80天就實現了1百萬臺的銷量;在2019年4至6月的三個月時間內,三星Galaxy S10的銷量占到韓國市場手機銷量的27%,LG V50 ThinQ的銷量占到7%。
然而這兩款5G手機能夠大賣的背后原因卻是三大運營商為了搶奪5G用戶市場而投入了巨額補貼。
三星Galsxy S10 256GB版本市場售價為139萬韓元(約1222美元),512GB市場售價為155萬韓元。為了降低5G用戶的進入門檻,韓國的三大運營商為購買5G手機和升級5G套餐的用戶提供了從10.9萬韓元到47.5萬韓元不等的補貼。最先挑起價格戰的LG U+通過47.5萬韓元的補貼把Galaxy S10 256 GB的價格打到了85萬韓元;作為還擊SK Telecom很快就將其補貼提高到54.6萬韓元。
搭載高通855芯片的LG V50 ThinQ是一款雙屏手機,市場售價120萬韓元,但最激進的運營商可以為其提供77萬韓元的補貼,再加上其他促銷,用戶最低只需以31萬韓元就可以入手。
三大運營商的手機補貼政策大大激發了韓國5G手機的銷量和5G用戶的增長,但同時也加大了其財務壓力。以LG U+為例,其2019年第二和第三季度的市場成本同比分別增長了11%和18%,但運營收入卻同比下降了30%和32%。
通過手機補貼來刺激5G消費猶如飲鴆止渴,并不利于5G業務的健康發展,因此韓國通信委員會(Korea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簡稱KCC)在去年9月份就叫停了三大運營商的5G手機補貼大戰,并最終在今年7月就三大運營商的非法補貼競爭開出了高達512億韓元(約4670萬美元)的巨額罰單,其中SK Telecom被罰223億韓元、KT154億韓元、LG U+135億韓元。
巨額補貼被叫停后,韓國5G新增用戶數從三季度的213萬,驟降到了四季度的120萬。與此相對應的是5G手機的吸引力也隨之下降,三星在今年2月28日發售 5G新機型Galaxy S20 ,當日銷量僅有7萬臺,僅是去年Galaxy S10上市當天銷售量的一半。與之對應的是去年10月25日蘋果在韓國市場推出僅支持4G的iPhone 11系列,當天銷量超過13萬部。
韓國分析師認為蘋果iPhone11系列的熱銷與韓國用戶對于運營商5G網絡覆蓋和網速的顧慮直接相關。
2. 5G網絡覆蓋不足。
韓國三大運營商在今年上半年共計投資了4 萬億韓元(約33億美元)用以擴展其5G網絡覆蓋,并且截至到4月底開通了11.5萬個5G基站。但是根據OpenSignal 6月份的報告,在其收集的韓國21.8萬部5G手機于今年2月1日到4月30日的使用情況來看,SK Telecom的5G手機用戶只有15.4%的時間連接在5G網絡上,KT的5G手機用戶連接5G網絡的時間只有12.5%,LG U+的用戶是15.1%,也就是說超過80%的時間這些5G手機用戶使用的還是4G網絡。
韓國三大運營商計劃到2022年底實現5G網絡的全國范圍覆蓋,但在已開通5G基站的漢城等大城市,5G手機用戶很大的抱怨是5G網絡室內覆蓋的不足,因此韓國政府要求三大運營商在今年至少增加2000個5G室內站的建設。
3. 5G網速不達預期。
根據OpenSignal 今年6月份的報告來看,韓國三大運營商中,LG U+的5G網絡下載速率最高只能達到237.2Mbps,5G 用戶數最多的SK Telecom是220.4Mbps,而KT的5G速率只有214.8 Mbps。在OpenSignal針對全球20個國家基于5G網絡的視頻體驗排名中,最先實現5G商用的韓國僅排在第8位,遠遠落后于挪威和日本。
為了給本國的5G正名,韓國科學技術和信息通信部(Ministry of Science and ICT,簡稱MSIT)在今年8月初也組織了一次針對漢城和其他6個城市的5G網絡測速,實測三大運營商的5G平均下載速率為656.56Mbps,上傳速率為64.16 Mbps。
雖然這一速率比OpenSignal的報告提升了近三倍,但是與同步測得的4G網絡下載速率(158.53 Mbps)相比僅僅提升了4倍,與運營商此前宣稱的5G網絡速率將是4G的至少20倍之說差距懸殊,由此也引發手機用戶的不滿情緒,認為運營商有過分夸大5G速率的虛假宣傳之嫌。
(與韓國MSIT的測速結果相比:中國移動在其2019年可持續發展報告中公布的4G網絡城市道路平均下載速率為43.4Mbps,僅是韓國的27%。)
如果手機用戶對于三大運營商在5G網絡和5G速率上的服務體驗得不到有效提升的話,即使新冠肺炎疫情的短期影響因素在下半年能夠得以消除,韓國的5G增長趨勢能否恢復到2019年的水平也仍然不容樂觀。
二、5G新增用戶趨勢放緩,導致韓國三大運營商利用5G提升ARPU水平的愿望遭遇沉重打擊。
5G用戶數量的快速增長,帶給韓國三大運營商最直接的變化就是用戶使用數據流量的增長。今年年初,韓國科學技術和信息通信部(MSIT)統計全國5G手機用戶的DoU達到27.1GB,超過4G手機用戶近三倍;KT公布其不限流量的5G套餐用戶在2020年一季度的DoU達到了35.2GB(與之相比,中國電信最新公布的5G DoU僅為14.1GB)。
得益于5G用戶數據流量增長,韓國三大運營移動用戶的ARPU也在5G商用后的第二和第三季度實現了連續增長。在5G手機用戶增速最迅猛的2019年三季度,SK Telecom的用戶ARPU比上一季度增長了1.4%,KT增長0.6%,LG U+也增長了0.2%。
自2018年以來韓國市場持續下滑的移動用戶ARPU終于在2019年二季度隨著5G商用出現拐點,這無疑給韓國三大運營商繼續發力5G市場的策略打了一劑強心針,并希望能由此一舉擺脫移動用戶ARPU持續下滑的趨勢。
然而隨著5G手機用戶增速放緩,韓國三大運營商的移動用戶ARPU自2019年四季度開始
卻再度掉頭向下,到2020年二季度SK Telecom的移動用戶ARPU環比下降了2%,同比下降了0.6%;KT環比下降1.2%,同比下降1.1%;LG U+環比下降1%, 同比下降了2.2%。
而且,即使在5G用戶增長迅猛的2019年第三季度,三大運營商的移動用戶ARPU也從未恢復到2018年4G業務鼎盛發展時期的水平。
5G手機用戶滲透率超過10%,5G手機用戶的DoU超過4G用戶的近3倍,卻仍然無法扭轉移動用戶ARPU的下滑趨勢,這與韓國三大運營商的5G資費套餐以不限流量的設置為主有關。以LG U+的5G資費套餐為例,基本月租費在6.4萬韓元(約370元人民幣)以上就可以不限流量,再向上升級則可以有更多的流量對外分享,同時附加不同級別的增值服務。
不限流量的5G套餐與手機用戶的DoU脫鉤,因此要提升ARPU就只能希望有更多的4G用戶升級到套餐資費更高的5G來實現,所以當5G用戶增速放緩,移動用戶ARPU下降的趨勢就在所難免。
同時由于韓國移動用戶市場競爭激烈,在韓國通信委員會(KCC)叫停運營商以手機補貼爭搶5G用戶的做法后,三大運營商轉而采取套餐資費優惠打折的方式來爭搶5G用戶份額,給不限流量的5G資費進行打折更是直接拉低了ARPU。
以規模較小的LG U+為例,其在5G套餐上給出優惠力度更大,雖然由此取得了優于4G的24%的5G市場份額,但其二季度的移動用戶ARPU在三大運營商中同比下滑幅度也最深。
三、移動用戶ARPU重回下滑軌道,直接影響到韓國三大運營商的業績表現。
韓國三大運營商希望利用5G來提升移動ARPU,從而增加其移動服務業務收入,但從近兩年的業務收入變化曲線來看,結果并不如意:2018年二季度韓國三大運營商的移動服務業務收入總和為54萬億韓元,2020年二季度是54.5萬億韓元,僅僅增加了5百億韓元,增幅僅有0.9%;但在這兩年間三大運營商的移動用戶總數卻從6156萬增加到了6691萬,凈增了535萬用戶,增幅達到了9%。
看來韓國三大運營商的移動服務業務同樣也墜入了“增量不增收”的陷阱,而自2019年4月開始商用的5G業務從目前的結果看也并未改變這一境況:三大運營商2018年全年的移動服務業務總收入為21.6萬億韓元,而2019年為21.3萬億韓元,反而下降了3千億韓元。
移動服務業務收入不見改觀,但是為了建設5G網絡,韓國三大運營商在2019年的CAPEX投資總和卻從2018年的5.5萬億韓元增加到了8.8萬億韓元,增幅將近60%。
除了CAPEX投入外,韓國三大運營商從2019年4月份開始在市場上展開激烈的5G用戶搶奪大戰,導致其2019年度的OPEX運營支出也大幅上升。以KT為例,其2019年的市場費用同比增長了18%,而5G手機等產品的采購成本則同比增加了19%。
5G商用之后,韓國三大運營商的收入平穩,但運營支出卻大幅增加,由此必然導致其經營利潤下滑,LG U+在2019年的經營利潤同比下降了6%,SK下降了8%, 最慘的KT大幅下滑了22%。
反映在經營利潤率上,可以看到韓國三大運營商的經營利潤率近三年一直呈現持續下降趨勢,特別是在5G商用后的2019年由于成本支出的大幅上升,經營利潤率已經跌入谷底。
2020年上半年,隨著韓國通信委員會(KCC)叫停5G市場的手機補貼大戰,以及疫情影響手機銷量減少了產品采購成本,韓國三大運營商的運營利潤情況略有好轉,利潤率也有所提升。但是,韓國通信委員會(KCC)7月給三大運營商開出的512億韓元(約4670萬美元)的巨額罰單將無疑會令其下半年的經營利潤承壓。
同時,韓國科學技術與信息通信部(MSIT)也在7月份約談三大運營商的CEO,要求三家運營商加速5G網絡投資以改善5G服務質量,三大運營商當場承諾到2022年共計投入25.7萬億韓元(約214億美元)用于擴大5G網絡覆蓋。
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響,韓國三大運營商的5G網絡建設有些滯后,CAPEX支出約320億韓元,不足2019年下半年的60%,因此在政府主管部門的壓力下,預計三大運營商將在下半年加大5G投資力度,而這對于其全年的經營業績而言無疑更是雪上加霜。
在韓國三大運營二季度財報的發布會上,新聞媒體和投資者針對移動用戶ARPU改善、5G CAPEX投資以及運營利潤前景的提問都很尖銳,三大運營商的CEO在答復中卻閃躲其詞,很少能給出積極的正面回應,無疑也反映出其對5G業務盈利前景的信心不足。
正如咨詢公司STL Partners 指出 :電信運營商追求“改善世界的連接型,讓更多的人口連接到網上”的目標,不太可能為公司帶來大量新的收入。2012 年面世的4G 加速了移動化應用和服務的變革進程,但運營商并未從終端用戶身上掙得額外收入收回投資成本。
從韓國三大運營商的5G業務表現來看,似乎也難以擺脫同樣的結果,特別是在5G時代要維持“數據訪問更快,用戶收費更高”的單一業務模式的投入成本太高了。
為了吸引4G的高端用戶升級5G提升ARPU,韓國三大運營商主推5G不限流量套餐,而且還不斷通過促銷拉低5G資費門檻。以KT為例,其最低檔的5G套餐資費已經處于4G套餐的中位水平。
由此,雖然會激發4G用戶升級5G的熱情,但當5G用戶占比提升之后,其對于運營商的5G網絡覆蓋水平及下載速率的要求也不斷提高,迫于市場競爭壓力,三大運營商又必須不斷追加CAPEX投資用于擴大5G覆蓋范圍和提升網絡質量。而且由于5G網絡的高頻化特點,要達到和4G網絡同等覆蓋水平所需的5G基站數量要數倍于4G,這又導致運營商的5G網絡投資要數倍于4G網絡。
所以,韓國三大運營商在5G商業運營上,寄望于從終端用戶身上掙得額外收入來收回5G投資成本的模式必然會失敗,那么To B業務的企業客戶是否可以幫助韓國運營商改變5G營收狀況呢?
就韓國市場而言,答案暫時還是否定的。雖然韓國三大運營商目前也在同步推進5G在To B行業上的應用,如SK Telecom在去年6月就宣布與Korea Hydro and Nuclear Power聯合開展基于5G的能源工廠方案、KT也在去年10月宣布與韓國現代重工集團聯合開展5G智能制造方案、LG U+也早早宣布了一系列5G醫院、5G農業的產業案例。
但是,由于韓國5G全球首發商用于2019年4月份,彼時支持SA架構組網的R16行業標準還未完成,韓國三大運營商的5G網絡建設只能采用NSA架構,其在網絡速率和時延要求上遠遠不能滿足To B行業應用的條件,因此目前韓國的5G行業應用案例還都基本處于試驗和演示階段,短時間內不僅無法取得商業利益,反而還需不斷投入研發和推廣成本。
隨著3GPP組織在今年7月凍結R16標準,推進5G在To B市場上應用的技術條件已經具備,但要實現商業化運營,韓國三大運營商首先就要增加CAPEX投資進行SA架構的5G網絡建設,并對已建成的NSA網絡進行升級改造。
此外,韓國三大運營商當前的5G網絡建設基于3.5GHz中頻展開,后續要實現更高速率的行業用戶要求,三大運營商還需在其各自競得的800M帶寬的28GHz高頻段上繼續投資進行更大規模的5G建網。因此,5G網絡建設和運營的持續投入,對于韓國三大運營商而言無疑是一個“無底洞”。
在5G持續投入的壓力之下,韓國5G商用全球首發、5G用戶滲透率世界第一的領先故事,一講到投入和產出的商業本質貌似就要卡殼了;在韓國5G領先的光鮮形象背后,暴露越來越多的則是韓國三大運營商面對5G業務究竟如何才能實現盈利的迷茫。
? ? ? ?責任編輯:tzh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