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市場2017年已接近尾聲,云市場也迎來了大危機,隨著阿里云降價模式,越來越多的云廠商正在走向倒閉,云市場價格戰已經大量最關鍵的時候了或者說已經正陷入了“病態競爭”。
本就因為價格戰陷入虧損泥潭難以自拔的國內云廠商,再一次遭遇了更大的危機。近日,在2017年的云棲大會·廣東分會上,阿里云又一次祭出了今年以來的第六輪降價行動,宣布ECS企業級實例、RDS實例以及CDN和安全服務又一次降價,其中CDN降價25%,打出全網最低價的招牌。忽略復雜的優惠套路及價格算法,不論這次降價行動是否真的把價格拖到了國內最低,輿論上已經徹底將中小云廠商擠到了生死存亡的邊緣。
在持續的降價打擊下,在只有依靠規模才能取勝的CDN行業,越來越多的云廠商正在走向倒閉:甩單大流量客戶、剝離CDN業務、架構調整CEO換帥……
不一樣的行業熟悉的配方:降價、清場
面向普通消費者的2C市場,價格戰或補貼政策向來是一款收割市場的利器。貪圖便宜的心理決定了,哪里價格便宜,有薅羊毛的機會,用戶就涌向哪里,這幾乎是屢試不爽的鐵律。
當年滴滴、快的、Uber打仗,就是通過大量補貼,不惜以虧損的方式拖低價格,拖垮競爭對手之后,再度提價,轉而成為利潤收割機。在共享單車領域,以品質取勝的小藍單車也無奈在摩拜、ofo的大舉鋪量下黯然退場。
降價行動已經成為收割市場的強勁手段,在2C市場中早已屢試不爽。近兩年來,阿里云在云服務領域頻頻挑起價格戰,將2C的市場的價格補貼戰火引到了2B的云計算和CDN市場。僅近年以來,阿里云就已經推出了至少六次以上明顯的降價行動。
而在今年3月份于深圳召開的云棲大會上,阿里云曾指責馬化騰對云計算市場不負責任。阿里云總裁胡曉明對騰訊隔空喊話,“今天在所有人都希望推動企業的發展成就一個行業的時候,馬化騰和他的團隊用1分錢的投標對行業進行了破壞。”
轉眼間,隨著云服務市場的競爭加劇,阿里云成了自己曾經指責的對象,通過連續性的大幅降價來“清洗”市場;并匹配了一套“美麗”的說辭,稱以更低的價格來支持企業和創業者的發展。
但這種說法卻遭遇了云廠商的用腳投票。很多CDN及云計算創業公司都認為,巨頭也需要盈利,不可能在CDN業務上持續虧損,現在虧本賣只是為了“燒死競爭對手”。
事實上,在經歷了數輪降價后,一個月前,阿里視頻云總經理朱照遠在接受媒體采訪被問到是否會繼續降價時承認價格戰已經接近尾聲,他說,“這兩年降價很厲害,基本也已經達到客戶的心理預期,現在客戶更關心的不僅是價格,而是他的問題能不能被解決。”
在接受采訪一個月后,11月22日,阿里云再次降價,成功把公眾的視線從后一問題再次轉移到價格上。這種策略不禁讓筆者想起在餐飲業奉行的一個道理,分量太足的餐廳只是想通過量來彌補質上的不足,所以在餐飲業,一個立志于追求品質的餐廳不會把眼光聚集在每盤菜的量上。
事實上,阿里云這一次降價已接近2017年尾聲,這一時期對于云廠商來說是簽單、續約的重要時期,因此,阿里云在短短一個月時間內迅速推翻自己此前的判斷,很難不讓人聯想到此舉是否是阿里云年底簽單的壓力使然?
遭遇“清場”云廠商,苦不堪言卻又無可奈何
不過,連續性的降價確實把一大批云廠商趕上了“鬼門關”。
對于阿里云的降價行動,行業內的企業表現得異常憤怒,本來云計算和CDN的價格已經降至冰點,再繼續降價的話,基本上就不給國內其他云廠商“活路”了。尤其是在資本層面家底不“厚”,一味跟隨阿里云的降價的話,虧損的窟窿會越來越大;不跟隨的話,早晚市場又被惡性價格戰給吃掉,陷入了兩難的境地。
迅雷CEO陳磊此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坦言,互聯網領域的大公司壟斷,造成的結果是大家在擴張規模的時候不計成本,特別是2C這個領域,實際上就產生了病態的競爭,現在這個病態的競爭已經到了2B的領域。他說,“所有的這些不合理的產業,本質上都是壟斷,壟斷的時候你可以享受非常大的利益,這是用戶沒有選擇權帶來的。所以創新最大的威脅是什么呢?是自殺式跟隨。”
而CDN行業是典型的重資金、重規模的生意。搭建一套能滿足企業級客戶要求的高標準的CDN平臺,動輒就要布局幾百個CDN節點,數T的帶寬儲備,上千研發人員,每年持續數億的研發投入。
又拍云CEO劉亮為在接受AI財經社等媒體采訪時也透露,“現在整個行業普遍是虧損狀態。我知道很多公司毛利都是倒掛的。”
兩年前,云熵科技希望通過去中心化技術降低CDN成本,進入2B市場。但現在云熵科技CEO肖志明在媒體上公開表達了自己的無奈,承認CDN是2B業務,以阿里云為首的巨頭大打價格戰,讓這個生意做不了了。他說,“就算我們有這么好的成本結構,也不一定能贏,如果2B生意實在不好做,將收集的流量自己消化,轉做2C業務也不是不可以。”
視界云資源采購中心總監孫嘉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對價格戰有預期,但沒想到會瘋狂到低于成本,這是不可想象的。因為CDN是玩量級的事情,上T的帶寬,一年僅帶寬成本就幾個億,意味著每個月要燒掉很多錢。”
Ucloud CEO季昕華曾接受媒體采訪談到:“Ucloud不希望打價格戰,而是希望比拼服務,尤其是對中小客戶的服務能力。”
壓死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云計算CDN領域迎來大規模倒閉潮?
如今,一大批用CDN沖短期營收的云廠商正面臨倒閉,而這已經成為行業公開的秘密。
在云計算市場,國內金山云、青云、Ucloud、世紀互聯、鵬博士、華云、京東云、網易云等多達20余家云廠商,不同企業間的技術差距并不大。隨著云計算技術越來越同質化,無非是彈性、異構管理、高可靠性、高可用性等性能、指標上的考量,差異化的空間越來越小。
但是阿里云有淘寶、天貓等關鍵業務場景支持,能夠有恃無恐。對單一云廠商來說,同質化倒逼他們只能硬著頭皮跟進降價。
事實上,一大批云廠商今年以來轉戰CDN領域,也是被逼上梁山了。之前有媒體報道過,云服務、云存儲和數據庫、網絡設備等采購頻次較低,競爭又較為激烈,相比來看,CDN市場反而還處于高速增長中。研究機構MicroMarketMonitor的數據顯示,全球CDN市場規模預計2019年將達到121億美元,超過50%的互聯網流量通過CDN進行加速。4K、視頻、直播、VR等高并發流量、耗帶寬的應用出現,讓CDN服務需求大增。所以云廠商集體跑步進入CDN領域,靠售賣廉價的CDN資源做大收入,以換取下一輪融資的到位,從而能繼續玩砸錢與阿里云對抗以期最終上市套現的游戲。
但大部分云廠商注定等不到上市的那一天,隨著此番阿里云繼續降價出“狠招”,壓死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出現,云廠商集體淪陷了。
我們來算一筆賬,以一個CDN創業公司2T的帶寬量計算,按照目前10元/M/月左右的帶寬成本計算,2T帶寬CDN廠商每月帶寬支出大約為2-3千萬,每年帶寬成本約為3-4個億左右。加上相關研發費用、銷售費用支出,預計一個具備規模的CDN企業一年至少要投入4-5個億。
CDN龍頭公司的投入更大。僅從研發投入來看,根據Akamai的財報顯示,其2014、2015、2016年的研究和開發費用分別為1.253億美元、1.486億美元和1.676億美元,相當于每年研發投入在10億人民幣左右。國內CDN龍頭企業網宿科技的財報也顯示,其2016年的研發投入已達到4.41億元。
一家已拿到工信部CDN牌照的創業公司CEO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公開承認,“如今很多CDN公司撐不住價格戰,都不想接新單子,接單就虧。他們現在都想把已經購買的流量都甩出去,1T帶寬一個月會虧幾百萬,誰愿意干?”,他坦言,CDN行業不那么性感后,投資人的錢不再進場。錢燒光了不就倒閉了?
一方面是巨額的研發等投入,另一方面是價格戰帶來的接單就賠。難怪之前有媒體爆料稱,某云公開在市場上甩賣某500G的大客戶。Ucloud CEO季昕華也公開表示,“目前看CDN領域大打價格戰,已經成紅海領域。”其表示此前嚴控CDN的比例目前看十分明智。就連一度風生水起的云帆加速也在最近宣布,其CEO佟永躍因個人發展追求將于今年12月10日辭任CEO。
對單一云廠商來說,其必須在實現營收快速增長和小規模虧損間尋求平衡。但“燒錢”拼的是真金白銀,阿里云繼續降價,等于將云廠商暫時形成的平衡點一點點逼向了死亡線。一些云廠商甚至直指,現在阿里云虧本賣就是為了“燒死競爭對手”。
沒有爹又找不到干爹的云廠商只能眼睜睜地看著阿里云低價搶客戶,又沒有底氣大肆降價以保護自己的地盤,因而被逼退到了死胡同。
目前還存活的創業云廠商大多在業務上處于維持或收縮狀態,并努力開辟其他能夠盈利的業務過冬。一家云廠商的CEO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就坦言,“CDN行業比較特殊,一旦開始這塊業務,很難說停就停,因為產業鏈上下游都有資源關系在里面。所以只能說是維持,不擴規模,另外重新開啟新的增值業務去維持生存。”
這是一個典型的惡性循環,市場份額被搶走了,下一輪融資的故事就講不下去了,而且沒有資本的接續和助力,云廠商講故事的邏輯就不成立了。
迅雷CEO陳磊今年7月表態過,“阿里云在CDN服務上頻頻降價,導致今天這個市場已經亂套了,惡性競爭,大部分企業都虧本去做。本來是一個紅利市場,結果都賠本賺吆喝,根本不管商業模式”。本來迅雷借助P2P共享模式,利用用戶分布式閑置資源,跑出了一套商業模式,但發展今天這個地步,競爭太惡劣了,已經背離了商業初衷。
無獨有偶,Ucloud創始人兼CEO季昕華也認為,CDN業務過度擴張已經引發了泡沫,如果還采取跟隨打法的話,最終沒有一家會有好結局。
或許正如很多人說的那樣,BAT這些企業本來在商業模式和產業賦能上很受外界贊賞,但近年來卻一直在創新的道路上“開倒車”,千方百計地將自家的圍墻越壘越高,讓其他企業無路可走。
同樣是11月22日,阿里云在云棲大會上興奮地宣布降價,共享單車領域曾經的驕子“小藍車”卻沒能過上自己的一周歲生日。就在幾天前,小藍車所獲得的融資沒能燒到過年,由押金難退問題一觸即發,員工被迫遣散。11月16日,野獸騎行旗下的共享單車平臺“小藍車”發出聲明,正式宣告了小藍單車的終結。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