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英寸的電視,Redmi紅米電視現價只要3799元!這是一個什么概念呢?
據監測數據顯示,2019年7月,70寸電視推總銷量2.2萬臺,銷額1.4億元,均價6.2千元,同比-10.0%。
我們都知道電視的價格在下降,但紅米以近乎腰斬式的市場價格,來沖擊大屏市場,確實足以令市場又起波瀾,同時也令消費者再度瘋狂。不到4000元的價格,在均價6000元的市場中競爭,著實讓友商確實“憂傷”。
不得不說,這種近乎腰斬式的打法,很小米。
近日,Redmi紅米電視正式發布,作為小米喬遷新家小米科技園后的第一場發布會,紅米推出70英寸大屏電視,并定價3799元。
隨后在Redmi紅米電視的媒體溝通會中,小米集團副總裁、紅米品牌總經理盧偉冰表示,小米集團于今年推出將小米品牌與紅米品牌分開,形成雙品牌戰略的重要策略。此外,小米電視總經理李肖爽表示,Redmi紅米電視將致力于未來做中國第一,小米電視要做中國第二。
作為小米在2013年推出的全新產品線,紅米很是爭氣,未滿5周歲,便在2019年宣布獨立,并不斷創新,飛速成長,與原品牌小米并駕齊驅,達到小米紅米雙品牌運作。除此之外,在Redmi紅米電視發布期間,便放豪言在未來市場中做中國第一,不容小覷。
要成為未來中國市場的第一可不容易,多少企業進來了,走出去,來電視市場逛逛就走了。小米依靠創新、生態,以及品質站穩市場,紅米為什么能超越小米成為中國第一?
編者經過整理,拋出當前行業眾人與消費者大都關注的話題來做分析。
面對當前熱度最高的55寸電視,紅米為什么要選擇拿70寸電視開刀?
據監測數據顯示,7月彩電市場尺寸結構中,第一尺寸55寸,占比28.8%;增長最快65寸,增長4.6%,占比13.8%。市場尺寸結構不斷向大尺寸優化,其中65寸大量吸收60寸市場份額。
縱觀比較,其中,70寸電視推總銷量2.2萬臺,同比-1.9%,市場占比0.8%;銷額1.4億元,同比-11.7%,市場占比1.8%。
既不是賣的最好的,也不是增長最快的,紅米選擇以70寸沖擊市場,在友商看來,可謂不切實際。但其以不足4000元的價格沖擊市場,友商就應該是坐不住了。
從最新的數據中可以看出,65寸電視之所以可以大量吸收60寸電視的市場份額,其大部分原因在于均價,65寸電視(均價5000元)僅高于60寸電視(均價4300元)700元,相較之下,消費者更喜歡無需花費過多就可以購買大一型號的65寸電視。
在紅米之前,相關數據顯示,小米電視2018年4月份便第一次拿到月度第一,2018年二季度第一次拿到季度第一,隨后2018年四季度到今天連續三個季度都是中國第一。紅米以3799元的價格沖擊均價6000多的市場,本就勝算十足,加之其依托于,無論在系統、內容,還是智能互聯、品質都十分優質的小米,簡直躺贏。
除此之外,最重要的一點,65寸與75寸之間的均價跨度十分巨大,消費者在75寸(均價10500元)與70寸(均價6200元)之間挑選,哪一方的選購比例都一樣。但若以3799元的市場價格進入,70寸何止可以吸收60寸、65寸的市場份額,恐怕連75寸也逃脫不了被吸收的命運。
特別值得一體的是,現如今,大屏電視不僅局限于家居,更多的則會被安放于公司等辦公場所。
對比大屏的發展前景、潛在發展用戶、應用場景等,相交之下,紅米選擇以70寸進軍市場,可謂是明智之選,難怪紅米總經理盧偉冰在微博宣布,紅米首款電視新品的銷售目標為,將目前國內70寸電視市場擴大一倍!
作為互聯網模式下的新興力量,小米實行雙品牌戰略目的何在?
提及小米,總是與“價格屠夫”、“極致性價比”、”打破市場“等較為犀利的詞匯緊密連接到一起。
針對市面上“一分價錢一分貨”的普世理解,小米電視總經理李肖爽表示,產品質量的好壞并不是售價決定的,小米所有的產品定價模型都在bom成本,最后得出來一個定價模型。并且,小米的優勢在于整個集團的銷售模型,只有9.8個點,對比其他公司財報中的成本,小米在售價比較中,至少便宜20%-30%。
入股TCL以及投資晶晨(Amlogic),除卻它們旗下華星光電面板與Amlogic芯片、機頂盒,小米本著“朋友多多,敵人少少”的結盟策略,去維護整個生態的健康發展。
互聯網的創新,整個軟件服務的創新,以及銷售和整個公司運營效率帶來的區別,使得整個零售的價格優化。相較于傳統企業,像小米這類的互聯網創新型企業,往往能帶來更多的生機。本著“創新就是小米的基因”,其在生態布局、規模,以及戰略上都在不斷開拓并力求做到最好。同時,小米品牌帶來的流量效果,使得其獲得與其他品牌不在同一個指數級上的熱度與關注度。
小米集團通過實行小米與紅米雙品牌戰略,來滿足不同消費者更多的需求。使紅米品牌獨立,小米能夠提供更加大眾化的需求,同時,紅米依托于小米集團的研發資源、供應鏈資源、制造資源、服務資源等,眾多的資源與強大的力量來打開更廣闊的市場。在逐漸激進并慘烈的市場價格戰中,小米觀測效率模型,堅持性價比,在成本相同的情況下,減少渠道、營銷、廣告等成本,回歸產品原有的價格。紅米與小米品牌均有自己完整的產品線,但又渠道共享,形成1+1大于2的雙品牌策略。
編者認為,在強大的競爭對手面前,小米敢做挑戰市場“常規”的一方,喚醒友商的警醒與壓力,著實勇氣可嘉。健康的市場生態并不是一直求穩,不斷地尋找新生機或許能帶來更加健康、完善的市場。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