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了一臺松下的老收錄機,Panasonic RQ-517S型,1975年左右生產的。全晶體管分立電路沒有集成電路芯片,帶調頻調幅雙波段收音,單卡單聲道錄放音。這機子收來的時候有故障,開機是持續的嗒嗒的聲音,收不到音,而且錄音機芯的按鍵都按不動,所以就修理打理一下。
外型是那個年代的經典造型,這個機子是便攜式設計,體積比較小。照片圖像有變形是鏡頭太靠近的問題:
?
?
????背面:
?
?
????銘牌,日本本土生產。這臺收錄機是全球機型,支持多國電源電壓,而且收音的頻率范圍也是世界通用的,不是日本國內頻率:
?
?
????機身有醒目的出廠電壓設置警示,220-250V:
?
?
????頂部的按鈕,左邊6個是機芯操作按鈕,然后是功能開關,切換調頻、調幅收音和錄放音,最右面兩個旋鈕分別控制音調和音量:
?
?
????側面是收音調諧大旋鈕,外接麥克風插孔、監聽開關和耳機插孔,下面是外接直流和交流電源口:
?
?
????電池倉,裝4節1號電池,電池倉的彈簧已經生銹,等下要清理:
?
?
????這種老機器通常都很容易拆,因為那時的塑料模具簡單,沒有現在常見的隱藏卡扣。螺絲擰掉就可輕松拆下前殼:
?
?
????前殼上的喇叭,松下自產,有防磁結構防止磁場影響磁帶和磁頭,看起來象內磁喇叭。這個喇叭是很特別的3.2歐姆阻抗,這種精心設計的低阻抗喇叭可以在較低的供電電壓下獲得更大的輸出功率:
?
?
????前殼上這個黑乎乎的東西是機內話筒,用泡沫橡膠包裹降低機身震動引起的噪音:
?
機內的右下角是交流電源部分:
?
?
????交流電源部分可以單獨拆下取出,主要是保險絲、變壓器、整流濾波電路以及切換電路,變壓器的體積很小,估計也就是有5W左右:
?
?
????上面那個黑的是電壓切換開關,可以選擇全世界的交流電壓:
?
?
?
?
????先修機械部分,70年代的機芯設計比較原始,體積大、部件形狀簡單、數量多,磁頭的體積也很大,這個磁頭看不出磨損:
?
?
?
????把機芯從機內完全拆出,以便打理:
?
?
????機芯和電路板完全拆出后的底殼:
?
????機芯主導軸飛輪是全金屬車制的,直徑和重量很大,保證運行的穩定,減少抖晃。很明顯,皮帶已經老化斷裂,需要更換:
?
?
?
?
????機芯電機的特寫,體積很大,是內置穩速調速機構(應該是機械離心式調速器,不是電子穩速電路)的松下自產的6V電機:
?
?
????電機金屬皮帶輪特寫,是用螺絲緊固在電機軸上的,安裝工序復雜。而電機是通過4個橡膠墊固定在機芯上的,減少震動的影響:
?
?
????換皮帶需要把主導軸固定條拆下才能穿入新皮帶:
?
?
????新皮帶安裝好的樣子:
?
?
????機芯按鈕卡死的問題很容易修,用WD40神油即可破解,按鍵相關部位都噴過神油后反復按各個鍵很快就靈活了:
?
?
?
?
????機芯的維修打理完成,放在一邊待用:
?
?
????下面是電路的維修,比機芯要麻煩得多,還走了一些彎路。
????先在網上找到了該機的電路圖——只找到了電路圖,沒有印刷電路板圖,所以實際對照元件和走線還是很費工夫。這個收錄機全機由14個晶體管組成,大部分是硅管,但是低放部分還混合了4只鍺晶體管,這在日本硅平面工藝晶體管甚至大規模集成電路都已經成熟的70年代是很反常的。分析電路覺得這些鍺管是有意選取的,目的是在低供電電壓(6V)下用鍺管的極低的飽和電壓的特性可以獲得更大的輸出功率和較小的失真,以便同時兼顧該收錄機產品的便攜性和性能指標。整機的電路都是很成熟經典的,Tr51是FM收音高放,Tr52負責FM本振混頻,Tr53組成第一級FM中放。Tr54是AM收音的本振混頻,然后Tr55和Tr56負責同時對FM和AM進行兩級中放,最后送到AM二極管檢波和FM雙二極管平衡鑒頻變成音頻信號。Tr1~Tr3進行音頻前置放大,收音和磁帶錄放共用,Tr5是有源濾波給前置放大電路提供穩定的電源,Tr7和Tr8一對鍺材料的互補中功率管完成后級OTL推挽功放輸出,Tr4和Tr6則是為Tr7和Tr8提供穩定的偏置電流,減小失真。
????先總體看一下電路板:
?
?
?
?
?
?
?
?
?
?
????電路板上一些細節還是挺有意思,很值得看的,比如下面這些。
????這個電路板是單面的,但是注意看,這單面電路板上還有高科技呢——這元件面上印刷的白色線條并不是銅箔面的走線標識,而是真正的電路,它是用銀漿印刷在元件面而構成另外一面電路從而在單面電路板上實現雙面電路板的走線靈活性,而且這印刷的不僅僅有電路,還有元件呢,注意黃色畫圈的地方,絲印是電阻標號,而圈內則是用碳膜直接印刷在電路板上的電阻!這是當時的高科技,直接把電阻用印刷工藝做在電路板上,減少了焊接零件的數量提高了系統的可靠性。這種直接在電路板上用銀漿印刷電路和碳膜印刷電阻的技術在上世紀70-80年代日本松下索尼等公司的電器中比較流行,屬于高科技,但是后來因為工藝成本的問題就退出了歷史舞臺:
?
????離近點看,特寫鏡頭下的碳膜印刷電阻更清楚(畫圈的地方):
?
?
????雖然已經使用了銀漿印刷電路在單面電路板上實現雙面電路板性能的高科技,但是這個電路板還是沒有能完全避免使用跳線,而且設計這個電路板的日本工程師的洋涇浜英語不太靈光,多處電路板上的跳線絲印錯誤拼寫成了“JAMP”而不是“JUMP”(圖中畫圈的地方):
?
?
?
????電路板上可以看到有一些玻璃封裝的點接觸二極管,有點象在中國玩礦石機里常用的2AP9,只不過沒有涂黑漆:
?
?
?
?
????更有趣的是幾個金屬管封裝的中小功率鍺三極管(下圖箭頭所指),在中國的老收音機里很常見,但是在日本70年代中期的產品中應該說是非常罕見了。用鍺管的原因前面分析過了,是為了提高功放在低電壓前提下的不失真輸出功率:
?
?
????其中兩個功放末級的功率輸出鍺管是用鋁片包起的,這是為了用鋁片來幫助管子散熱:
?
?
????把一個功率管從散熱鋁片中取出看看,晶體管不是直接焊在電路板上的,而是通過軟導線連接:
?
?
?
????更為奇葩的是,雖然采用了高科技的電路板,但是有些零件卻是搭棚焊接的,比如這個電解電容(原廠就是這樣,并非維修所致):
?
?
?
????下面開始艱苦的維修。因為故障現象是嗒嗒的噪音,所以按照常識首先懷疑最容易損壞的近50歲高齡的電解電容們可能失效了,但是拆下電容測試,卻很意外地發現電解的容量都是符合標稱值的,半個世紀的老化也沒讓他們失容變小。也難怪,這機子連最小的電解電容也都是統統采用伊娜ELNA,妥妥的高端貨,很靠譜:
?
?
????用指針萬用表接在音頻前置放大電路的電源上,發現電壓不穩,來回擺動:
?
?
????于是懷疑Tr5有源濾波電路有問題。在電路板上找了半天終于找到了Tr5的位置,發現這個Tr5好像是搭棚焊的:
?
?
????把它拆下來,果然這貨是和一個電阻搭棚焊在一起,然后再焊到電路板上的,不知道當年的設計師是怎么想的,都用上銀漿印刷雙面電路板高科技了,竟然還有幾處使用搭棚焊的奇葩工藝,估計可能是量產中電路發生了個別修正和改進而電路板已經定型做好:
?
?
????然而這個三極管拆下來測試卻是好的,hFE高達208,這在上世紀70年代是很好的工藝水平了:
?
?
????接下來維修陷入困境,檢查結果表明電解電容都沒有老化失容,所有三極管也都是好的,那么問題出在哪里呢?把電路板翻來覆去找問題的時候,突然一瞬間噪音意外消失了,電臺聲音出現了!然后幾秒鐘后又重新出現噪音,電臺聲消失。這是一個好跡象,說明很可能是電路板有虛焊導致的問題。
????用放大鏡仔細檢查電路板焊接面,果然發現了這個虛焊,就是畫圈的地方:
?
?
????放大更清楚:
?
?
????把這個虛焊點重新補錫焊一下故障就解除了:
?
?
????焊好試機,這時清晰的廣播聲傳來,心情也無比喜悅!
????接下來發現撥動功能轉換開關和調整音量的時候也有明顯的噪音,再次出動WD40神油,把各個開關和電位器都噴一遍,立竿見影,噪音消失:
?
?
????最后,組裝好整機進行完整試機,發現這個近50歲的收錄機質量和狀態是相當的好,特別是FM收音的靈敏度非常高,基本上比手頭上先進得多的各種新的集成電路收音機的靈敏度還要高,用幾個分立晶體管做到這個靈敏度而且幾十年過去了都沒有衰減變壞,元器件參數沒有漂移,這設計水平和器件工藝是很高的。AM的表現還可以,反正現在AM波段各種干擾太多,基本都沒法聽了。比較吃驚的是,這體積不大的便攜機子開到大音量聲音非常大而且沒有明顯的失真,感覺比一般的6V供電的機器要響不少,這應該是得益于其特別選用的鍺管功放后級以及特制的3.2歐姆的低阻抗喇叭。該機的磁帶播放效果則很一般,聲音有些發悶,而且只是單聲道。錄音的效果則更差一些,畢竟是最簡單的直流抹音直流偏磁錄音設計,錄音只是個輔助功能。整機除了一根橡膠皮帶斷裂,其他所有元件包括最容易壞的電解電容和中周里面的瓷管電容都完全正常沒有任何問題,當年松下的元器件質量控制應該說是相當靠譜的。
????當然,修好了這近半世紀前的機器其實也沒多少實用價值,誰也不會真的每天去用這老古董聽廣播聽磁帶。想修好它是出于對經典的情懷和致敬,溫故而知新,在穿越時間與經典的對話中體會其中的工匠精神。
編輯:黃飛
?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