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支付清算協會最新發布了《中國支付清算行業運行報告(2017)》,在報告中,2016年全國共辦理非現金支付業務1251.11億筆,金額3687.24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2.64%和6.91%。從全球可比口徑看,2015年我國非現金支付筆數占全球非現金支付筆數的22.12%,增速是全球平均速度的4倍以上。
聯合國資本發展基金擔任秘書處的“優于現金聯盟”與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共同發布報告,2016年中國的移動支付市場規模達到2.9萬億美元,在4年內成長了20倍。與此同時,艾瑞咨詢和ForresterResearch兩家咨詢公司的研究數據稱,2016年中國移動支付的規模大約為美國同期的50倍。
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亞洲正成為全球支付行業的引擎。這是凱捷與蘇格蘭皇家銀行集團(RBS)聯合發布的權威報告《2016年全球支付報告》得出的結論。
4月26日,中國支付清算協會連續第五年發布《中國支付清算行業運行報告》(下稱《報告》),梳理分析行業發展,“強監管、防風險”成為兩大關鍵詞。
《報告》顯示,2016年,全國共辦理非現金支付業務1251.11億筆,金額3687.24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2.64%和6.91%。從全球可比較口徑看,上一年非現金支付筆數同比增長47%,是全球平均速度的4倍。
支付牌照縮減至255家
移動支付領域,商業銀行處理移動支付業務257.10億筆,金額157.55萬億元,同比增長85.82%和45.59%;支付機構共處理業務970.51億筆,金額51.01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43.47%和132.29%。
盡管商業銀行在業務規模上占優,但業務筆數上,支付機構是銀行的3倍多。銀行和支付機構筆均業務金額分別為6127.97元和525.60元,體現出支付機構小額、分散的業務定位。
經過央行注銷、主動申請注銷、不予續展以及續展合并等因素,支付牌照從原來的270家縮減至255家,其中互聯網支付109家,移動電話支付47家。支付行業分化現象嚴重,年收入100億以上的機構2家,10億-100億規模9家,1億-10億規模46家,100萬-1億規模71家,剩余機構創收能力較弱。行業人士指出,支付機構整合潮仍將繼續。
加大支付領域風險整治
在4月25日的處置非法集資部際聯席會議上,央行相關負責人提示,目前除少數排位比較靠前、口碑較好的第三方支付公司實現盈利,其他大部分處于虧損運營狀態。支付機構存在巨大資金沉淀,容易被挪用于投資。一旦發現風向不對,部分第三方支付機構可能攜款潛逃。
針對行業發展參差不齊的突出情況,人民銀行在2014年嘗試構建支付機構風險水平評價指標,由中國支付清算協會起草評價指標體系,并邀請部分央行分支行支付結算處和非銀支付機構骨干進行討論修訂,在2016年首次開展支付機構分類評級工作。依據客戶備付金管理、合規與風險防范、客戶權益保護、系統安全性、反洗錢措施、持續發展能力等六項監管指標和企業內部管理等自律管理指標,將支付機構分為A、B、C、D、E的5類11個級別。
評級較高的機構將在確定支付賬戶功能、交易限額和實名制核驗手段方面給予較大支持;評級較低的機構將面臨限期整改、監管談話等措施,甚至面臨停辦部分或全部業務、注銷支付資質等懲罰措施。在2017年初央行備付金存管通知中也明確,將評價結果作為確定支付機構集中繳存比例的依據,給合規性強、評級較高的支付機構提供更大的空間。
“嚴監管”是常態
2016年,央行加大支付領域風險整治。支付機構過往將備付金賬戶分散存放,既不利于對備付金進行監測也存在被支付機構挪用的風險。對此,央行建立備付金集中存管機制,規范支付機構跨行清算行為,逐步取消備付金利息。
另一方面,央行大力整治無證經營支付業務。截至2017年1月,全國范圍內摸排確認無證經營支付業務機構239家,查處150余家,其余仍在核查中。此外,針對電信網絡詐騙,央行會同有關部門建立涉案賬戶緊急止付和快速凍結機制;排查支付業務系統敏感信息和資金安全隱患;并且加強賬戶實名制,加強個人支付信息安全保護和資金保護長效機制。
“網聯”清算平臺已于今年3月31日啟動試運行,促使支付機構回歸支付業務本源。
此外,2016年,個人銀行賬戶改革進一步推進,《關于改進個人銀行賬戶服務 加強賬戶管理的通知》、《關于加強支付結算管理 防范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有關事項的通知》、《關于落實個人賬戶分類管理制度的通知》等文件陸續出臺,初步形成個人賬戶分類管理的制度框架。改革思路堅持嚴格落實賬戶實名制,區分主輔賬戶功能實現賬戶分類管理。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所長助理楊濤表示,“嚴監管”在未來一段時間仍將是支付行業的常態。這也是監管在效率與安全的蹺蹺板下,對當前行業現狀做出的選擇。此外,支付行業集中度仍在快速提升,對比海外經驗,應警惕可能存在的壟斷風險。
央行正在大力整治無證經營支付業務。截至2017年1月,全國范圍內摸排確認無證經營支付業務機構239家,查處150余家,其余仍在核查中。
激烈的競爭加劇了第三方支付機構的生存難度,有些甚至鋌而走險導致行業亂象頻發。央行也曾多次表示鼓勵現有機構兼并重組,健全市場退出機制,減少牌照數量。
央行整肅第三方支付機構
自第三方支付機構爆發重大風險事件以來,監管層的處罰頻率和力度明顯增加。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央行共開出48張罰單處罰支付機構。僅2017年以來,已對第三方支付機構開出8張罰單。
在“嚴監管”的主旋律下,不僅難有新進入者出現,預計相當一部分的存量機構也將被逐漸擠出這個行業。
“第三方支付有很強的規模效應,規模越大,企業的邊際成本就會越小,因此發展的趨勢就難免朝著少數幾家寡頭壟斷的方向發展。”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薛洪言表示。
清理非法機構
目前第四批96家支付機構牌照續展正在審核中,央行近期接連對第三方支付機構祭出整肅重拳。
近日,央行對寧波銀聯商務(因違反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銀行卡收單業務管理相關規定,違反反洗錢規定)和深圳瑞銀信(因存在違規開展銀行卡收單業務的違法行為)分別開出了58萬元和3萬元的罰單。
中國支付清算協會發布最新發布的《中國支付清算行業運行報告(2017)》(下稱“《報告》”)則顯示,因注銷、主動申請注銷、不予續展和續展合并等因素,270家非銀支付機構在2016年縮減為255家。
據中國支付清算協會副秘書長王素珍介紹,2016年規范發展成為支付清算行業監管的主基調。截至2017年1月,央行共清理非法從事支付業務機構239家,累計處罰13家違反客戶備付金相關管理規定的支付機構,注銷3家機構業務許可證。
“目前央行暫停發放新的第三方支付牌照,因此沒有增量,只有存量。而從央行對第三方支付行業的監管態度來看,未來一段時間內重新開放牌照發放的可能性并不太大。在監管層對第三方支付等互聯網金融行業監管整體強化的情況下,優勝劣汰的態勢應該會加速,行業參與者會進一步縮減。”一位第三方支付企業的高管層人士對《國際金融報》記者指出。
自2011年5月3日至2015年3月26日,央行分8批共發放270家支付業務牌照,在此之后,央行再未發放支付牌照。而按照5年一續展的期限,首批獲得牌照的機構2016年迎來續展。據悉,2016年央行完成三批共92家機構《支付業務許可證》續展工作,共調整機構業務范圍18家,合并機構10家,不予續展1家。第四批即將續展的95家支付機構中有十幾家曾因為不同原因受到過處罰,3家機構因挪用占用備付金而被央行集中通報。
寡頭壟斷格局
在王素珍看來,未來一段時間,“嚴監管”仍將成為支付行業的常態。
據記者了解,自去年以來,監管層出臺了多項政策,包括建立個人銀行賬戶分類管理機制;創新非銀行支付機構分類監管制度,確立客戶備付金集中存管機制;開展專項整治活動,打擊支付市場違規亂象等。這一系列實質性的措施,使市場主體因利益驅動引發的無序競爭、惡性競爭、不公平競爭現象得到有效遏制。
不過,在4月25日舉辦的防范和處置非法集資法律政策宣傳座談會上,中國人民銀行條法司副司長龐任平指出,目前除了少數排位比較靠前、口碑較好的第三方支付公司實現盈利,其他大部分支付公司處于虧損運營狀態。
龐任平提示,部分第三方支付平臺存在“跑路”風險。“第三方支付機構存在巨大的資金沉淀,容易被挪用于投資,影響客戶資金結算安全。一旦發現風向不對,第三方支付機構就可能攜款潛逃”。
“其實,當前第三方支付行業的競爭是很嚴酷的。支付寶和財付通兩大巨頭基本占據了市場80%以上的份額,剩下的幾百家企業就在不到20%的份額中爭搶。多數中小型第三方支付企業很難靠自身的業務來達到盈利,因此為了生存,很多第三方支付企業開始打政策、法規的‘擦邊球’,甚至違規、違法操作。”上述人士指出。
如今在第三方支付行業,大家爭搶的最大目標是“誰是行業老三”。根據易觀發布的數據,2016年中國第三方移動支付市場交易份額排名為支付寶、財付通、銀聯商務、快錢、匯付天下、易寶支付。同期來自比達咨詢的排名則是,支付寶、財付通、拉卡拉、易寶支付、聯動優勢、連連支付。艾瑞披露的2016年第四季度的第三方支付行業排名又與前者有所差異,依次為支付寶、財付通、銀聯商務、快錢、中金支付、匯付天下。
“其實,就第三方支付這個行業而言,其行業特性就決定了資源是朝著集中化的方向發展的。規模效應對第三方支付企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目前已經形成了以支付寶和財付通為主的寡頭壟斷格局。”上述人士坦言,“這個行業不需要成千上百家的企業來參與服務,因此愈加嚴苛的監管所產生的擠出效應對整個行業是件好事。”
國產移動支付下西洋
移動支付市場之大令人咋舌,兩大移動支付巨頭微信支付和支付寶已經不滿足于國內市場,紛紛開拓海外,但是海外市場的復雜性超乎想象,面臨的攔路虎也不止一只。
根據美國消費金融網站LendEdu對大約2000名80后、90后進行的調查結果顯示,只有大約14%的人會經常使用移動支付軟件,35%的人甚至表示他們從未使用過移動支付。這似乎與我們想象的不一樣,按理說,美國年輕人應該非常熱衷于此類先進技術才對。但實際情況是,美國的移動支付市場一直進展緩慢,仍處于普及階段,即使銀行和金融科技公司投入巨資花費巨大精力。不過,根據市場研究公司Forrester預計,2021年之前,移動支付將在美國得到迅速普及與發展。
究其原因并非是美國大部分人不知道有這類軟件的存在。因為根據咨詢巨頭埃森哲去年的一項調查顯示,大約56%的美國和加拿大消費者表示他們“十分清楚”自己可以使用手機購買商品或服務,大約36%的人表示不太清楚,只有8%的人表示“完全不知道”。根本原因還是有近40%的人表示,現金和銀行卡足以滿足他們進行日常支付的需要,并不需要移動支付。并且,雖然中國移動支付市場發展迅猛,幾乎能夠做到出門不帶錢的“無現金社會”,但是萬事達卡集團提供的數據顯示,目前在全球范圍內約85%的交易仍用現金進行。此外,零售商升級POS設備以容納市場上現有的各種移動支付應用也需要付出成本。
所以,并不是移動支付公司不夠努力,而是現金和銀行卡的根基太牢固,一時無法撼動。
國外銀行不愿為他人做嫁衣
雖然國內銀行總是為人詬病,但是不得不承認,我們的銀行卡是最好辦理的,能做到無門檻、免費開戶并且即時領卡,同時還完成了移動支付必需的身份認證和安全問題。
而由于成本絕大多數歐美銀行無法實現這點。發行如此大量的帶有各類功能、綜合服務的銀行卡不僅有很高的發卡工本、人力成本,而且后臺系統運算能力、現金管理、配套網點建設、機具設備投放及其運營維護都耗費巨大。如果大量無門檻發放的銀行卡不能保證帶來足夠的存款與中間收入,并且導致資源緊張服務不到位而影響市場聲譽擠走優質客戶,對歐美銀行來說最后就成了賠錢的買賣。高大上歐美銀行更不可能去干這種費力不討好,短期看不到收益的事。
歐美國家沒有銀行或卡組織愿意承擔大量低效益甚至負效益的儲蓄賬戶網絡安全柜面認證服務以及為第三方平臺轉賬結算這種給他人做嫁衣的業務,網絡支付也就只能依附在本身已經很成熟的信用卡支付體系下。雖然visa或者master等外卡組織也有各種方式的網絡驗證功能,但一般主要用于信用卡且由于沒有統籌規劃而無法統一整合分散的各國市場。
因此,國外也不是沒有發展移動支付,而是他們的發展環境相對中國環境來說要困難一些,所以中國移動支付進軍海外市場也會面臨相同甚至更大的難度。
來自競爭對手的壓力
除了當地已經在發展的移動支付公司之外,中國移動支付三大巨頭也在通過開通場景以及進行投資等手段搶灘海外市場。
支付寶在建一個全球支付網絡。2016年支付寶先后在境外機場、北極圣誕老人村、日本7-11和羅森便利店等場景開通了移動支付。2017年春節前,歐洲米蘭、慕尼黑、赫爾辛基機場上線即時退稅到支付寶服務;2017年2月6日,芬蘭航空客機接入支付寶可支持乘客的購物與服務的付費;4月4日,支付寶接入意大利首批店鋪。上周在香港,支付寶還在此前只能接受人民幣付款的香港推出了港幣服務,實現了業務發展的又一個里程碑。
投資也是海外擴張的重要手段,自2016年開始螞蟻金服對印度版支付寶Payt、韓國互聯網銀行K-Bank、菲律賓數字金融公司Mynt以及全球第二大匯款服務公司美國速匯金(Money-Gram)進行投資。還有消息稱,螞蟻金服正在和印度尼西亞當地一傳媒巨頭Emtek洽談,一起成立一家合資支付公司。
根據艾瑞的研究,支付寶目前是中國最大的移動支付服務提供商,今年第一季度市場份額達到51.8%。排名第二的財付通市場份額為38.3%。
從2016年初開始,微信支付開始將觸手伸至境外。目前,它已經在全球范圍內的11個國家和地區落地,其中包括了日本、韓國、泰國、中國香港等廣受中國游客歡迎的國家和地區。微信支付“人民幣收款,向境外商家結算外幣”的跨境支付模式也已全面落地,如今微信支付現已支持用戶使用20多個國家的貨幣,包括日元、新西蘭元、韓元和泰銖支付。
百度是這一市場的新進入者,目前的市場份額不到1%。去年4月,泰國潑水節中,居然多了百度的蹤影。百度錢包在泰國曼谷、普吉、清邁、芭提雅等四個城市上線,消費者可以通過掃碼完成境外支付。有百度人士透露,百度錢包正在加速全球化生態布局,后續還將進入韓國、日本等國家,并將在港澳臺進行業務布局。
最后,可以看出,國外移動支付市場環境還比較一般,群眾習慣還有沒有養成,并且國外移動支付發展缺少大量銀行卡的身份認證和安全保障作支撐,同時,中國對手的競爭也十分激烈,所以,移動支付進軍海外,想要生存就必須好好規劃一下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