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 2月底的銳龍 7 CPU無疑是相當有亮點,不過2000元起的售價也成了普及的一大門檻。相對來說,中高端裝機點名率最高的應該就是i5-7500和i7-7700K,AMD并沒有第一時間推出對應的產品。
現在中端級別的銳龍5系列CPU終于發布了,而且一次帶來四款產品,兩款六核和兩款四核,分別對應i7和i5。
今天就帶來其中相對高端的1600X和1500X CPU性能測試。(1600X首發評測在此)
關于本文的測試:
AM4平臺的基本情況在1800X測試時已經說過,所以關于平臺介紹的部分就不多做贅述。
本文會將CPU測試拆為四大部分,CPU性能測試、搭配獨顯使用測試、磁盤性能測試、功耗測試。幫助大家從多個方面了解R5 CPU的實際使用表現。需要注意的是,為了保證前后對比的一致性,1600X和1500X仍會采用CPU橫向對比測試時的BIOS、操作系統和測試軟件。
目前銳龍有關的更新很多,提升幅度也是眾說紛紜,不可能更新了一點就把所有CPU都重新來一遍,這個部分將在X299發布前后重新測試。屆時系統和BIOS都會更成熟,測試平臺的顯卡也能換掉了,480確實有點不夠用。
CPU規格與圖賞:
現在CPU的規格曝光的比較早其實已經沒有太多的秘密可言。1600X就是六核十二線程,1500X則是四核八線程。
CPU和包裝的外觀與R7基本一致,區別就是包裝上的7變成了5。
包裝盒尺寸上,1600X的與1800X相同。因為是不帶散熱器的版本,1500X帶95W級別的散熱器,所以與1700大小相同。這張照漏了,就用R7的照片補一下。
CPU依然是在標準的塑料保護殼里,并附贈一張小貼紙。
CPU配合AM4主板,背面全部是針腳。
CPU的針腳比較脆弱,使用的時候還是盡量小心。
1500X自帶散熱器圖賞:
1500X自帶的散熱器與1700相同,是大塞銅+擠鋁鰭片的方案。
散熱器的塞銅并不是普通銅塊,內部是類似熱管的結構,做工還是挺良心的。
風扇接口為4PIN,固定方式是與主板的背板配合,用彈簧螺絲固定。
側面可以看到一個防塵塞,里面是一個5PIN的小接口,用于控制散熱器的RGB燈。
燈的控制要配合主板上的RGB插座來實現,不接的時候默認是紅色。
產品測試平臺:
以下為測試平臺的詳細配置表,這次一共會有8款CPU在一起對比。
測試的主板用的是主流向的B350。由于不支持XFR擴頻加速,測試結果會稍稍低于X370上的測試結果,基本在2%左右。
內存是海盜船的DDR4 8GB×4,實際運行頻率是2133MHz CL15。
顯卡采用的是藍寶石的RX 480 8G超白金。
SSD是兩塊Intel,系統盤用的是比較主流的SSD 535,以保證測試更接近一般用戶。240G用作系統盤,480G主要是拿來放測試游戲。
為了稍后測試芯片組的PCI-E效率,這邊還用到了SSD 750 400G。
散熱器是貓頭鷹的U12S。準備平臺的時候只有這個散熱器可以買到扣具,所以就延續下來繼續用。
最后上兩張測試平臺實拍:
產品性能測試:
簡單評測結論:
由于測試項目很多很雜,為了避免小白看暈,首先提供一下精煉版的測試結論:
1600X:單線程性能基本等同于1800X,多線程性能接近1700,超過6800K和7700K。游戲性能略弱于6700K但是區別不大。功耗上與7700K大致相當。
1500X:單線程性能基本等同于1700X,多線程性能略強于7600K。游戲性能略弱于6700K但是區別不大。功耗上接近6700K。
性能測試項目介紹:
對于有興趣進一步了解對比性能的童鞋,這邊會提供詳細的測試數據。
測試大致會分為以下一些部分:CPU性能測試:包含系統帶寬、CPU理論性能、CPU基準測試軟件、CPU渲染測試軟件、3DMARK物理得分
?。?搭配獨顯測試:
包含獨顯基準測試軟件、獨顯游戲測試、獨顯專業軟件基準。
?。?功耗測試:
在獨顯平臺下進行功耗測量。
這篇文章的數據量比較暴力,如果覺得暈,就慢慢看吧,要知道真相總是要付出點代價的。如果覺得無所謂,被坑的時候別抱怨就行。
CPU性能測試與分析:
系統帶寬測試:內存帶寬上,1600X和1500X與7700K相當,但是延遲問題同樣存在。緩存帶寬上則有明顯的區別,1600X基本等同于1700,1500X的緩存帶寬就比較低。
CPU理論性能測試:是用AIDA64的內置工具進行的,可以測試很多CPU的基本性能。1600X的理論性能明顯高于7700K與6800K相當。1500X的理論性能并不高,弱于7600K,推算下來接近于7500。
CPU性能測試:主要測試一些常用的CPU基準測試軟件,還會包括一些應用軟件和游戲中的CPU測試項目。在基準軟件中各個項目之間的差異還是比較大的,基本上1500X和1600X在單線程上都會弱于I7和I5,但是多線程上會優于I7和I5。尤其是1600X的多線程性能比較強。
CPU渲染測試:測試的是CPU的渲染能力,這個測試中單線程測試INTEL會領先,多線程測試AMD會領先,OPENGL測試AMD則表現不佳。感覺銳龍 OPENGL的性能還有挖掘的空間。
3D物理性能測試:測試的是3DMARK測試中的物理得分,這些主要與CPU有關,這個部分反倒是對多線程支持比較好,AMD CPU優勢會明顯一些。
CPU性能測試部分對比小節:
1600X:由于高頻+多核心,所以相對于I7的優勢會比較明顯。整體表現不錯。
1500X:由于頻率拉的不夠高,只是多了四個線程,所以相比于頻率拉高的7600K表現并不算太好。
其實還有一個比較糾結的問題就是單線程和多線程,這邊也做了一下分解。
單線程:毫無意外單線程性能INTEL的優勢會大一些,畢竟在頻率上占優。
多線程:多線程測試總體上沒有太大的意外,不過1600X已經接近于1700比較驚人,個人覺得不考慮功耗1600X的性價比會比1700更高。
磁盤性能測試:
磁盤測試部分用的是CrystalDiskMark 5,1G的數據文件跑9次,這樣基本可以排除測試誤差。測試的SSD分別是535 480G和750 400G,都是掛從盤。
簡單科普一下這個測試里的概念,SATA接口和PCI-E通道都是可以從CPU或芯片組引出的(看CPU廠商怎么設計)。所以這邊的測試里面會盡量都測試到位各種接口的情況。
SATA部分以6700K為測試基準,其中AMD的銳龍會包含CPU引出的SATA接口的測試??傮w來說大家都差不多。
NVMe的測試用的是INTEL 750,這里差距就比較大了,首先性能會與CPU頻率有一定的關系,所以最強的是7700K。其次1151因為內存延遲的關系,所以整體發揮的比較好。AMD這邊因為芯片組是PCI-E 2.0的,所以芯片組引出的PCI-E通道下性能會比較弱。建議用CPU直聯的通道。
搭配獨顯測試(顯卡驅動為16.12.2):
獨顯3D基準測試:主要是跑一些基準測試軟件,從測試結果來看1800X基準測試的差距并不是很大,合計3%左右。
獨顯3D游戲測試:表格中將DX9~DX12不同世代的游戲進行了分類,這樣會更加清晰一些。為了保證測試一致性
由于480的性能更偏向主流級別,所以CPU之間的性能差異就相當小,這也解釋了為什么某神U會被要求一定要搭配旗艦N卡來跑。分解到各個世代來看,AMD CPU在DX9和DX10游戲中會弱一下,但是DX11和DX12沒有明顯的差距。
獨顯專業軟件基準測試:專業軟件部分以SPEC viewperf 12為基準測試,測試結果與3D基準測試結果相近,6950X領先4%。
搭配獨顯測試小節:
從測試結果來看,專業軟件測試部分AMD CPU的劣勢會明顯一些(SPEC viewperf 12似乎對CPU單線程性能比較敏感),其他部分基本沒有什么差距。
平臺功耗測試:
兩者的功耗表現都比較好。1600X會介于6700K和7700K之間,1500X有些特殊CPU滿載功耗低于7600K,但是搭配獨顯測試的時候功耗會大于7600K。
簡單總結:
1600X給我的感覺有些超預期,性能上非常接近1700,性價比相當不錯。
1500X感覺偏尷尬了一些,性能上能打贏7500,但是售價更高一些(7500散片的價格比較兇),性價比就不如他上面的一眾大哥們了。
總體來說隨著AMD產品線的鋪開,CPU和主板都逐步向主流級別邁進。
AMD這次臥薪嘗膽發布的CPU可以說不僅僅是攪局者,而是讓AMD重新回到PC CPU市場大玩家的角色中來。相信隨著牙膏廠真真切切受到壓力,也能認真起來了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