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皆數據”的時代還未真正到來,數據戰爭卻已經打響了!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中國最大的科技巨頭華為和最大的互聯網巨頭之一騰訊就用戶數據使用一事起了爭執。雙方目前互不讓步,騰訊已向監管部門投訴華為,而華為方面則認為產品通過檢測,不存在爭議。
中國一家領先智能手機制造商與一家互聯網巨頭在用戶數據問題上陷入分歧。用戶數據是新興人工智能領域的一個關鍵資源。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Huawei Technologies Co.)正在通過其榮耀Magic智能手機收集用戶活動信息,以打造其人工智能功能,例如使手機能夠基于用戶的短信內容推薦餐廳。其收集的信息包括熱門社交應用微信(WeChat)的聊天信息。
知情人士透露,微信的所有者騰訊控股有限公司(Tencent Holdings Ltd. ,0700.HK)認為,華為的上述做法實際上奪取了騰訊的數據,并侵犯了微信用戶的隱私。知情人士稱,騰訊已要求中國政府介入此事。
華為在發給《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的一則聲明中否認侵犯用戶隱私,該公司表示,其僅在用戶通過手機設置予以授權的情況下收集用戶活動信息。
華為稱,所有用戶數據都屬于用戶,而不屬于微信或是榮耀Magic,該公司在榮耀Magic設備上處理用戶數據之前經過了用戶的授權。
騰訊未專門討論其與華為的這一爭端,但在給《華爾街日報》的一份聲明中稱,該公司致力于保護用戶隱私和數據。
騰訊稱,從整個行業角度來說,該公司與包括電信運營商、設備生產商、應用開發者以及監管部門在內的利益相關方密切合作,以建立一個健康的生態系統,惠及用戶以及整個行業。
騰訊和華為的總部均位于深圳。微信擁有近10億用戶,以發貨量計華為是中國第一大智能手機生產商。
用戶數據的價值正在日益凸顯,設備制造商需要用戶數據來打造有效的人工智能技術,而像騰訊這樣的社交媒體公司也需要通過用戶數據來追蹤用戶習慣,從而更好地銷售產品和服務。
據知情人士透露,騰訊希望中國工信部能夠介入支持騰訊。但一位知情人士說,工信部暗示希望騰訊與華為自行磋商解決。
工信部沒有回應記者的置評請求。
華為在聲明中稱,榮耀Magic已通過工信部的測試,表明這款手機沒有違反隱私監管規定,華為希望能友好解決此事。
華為表示,隨著全球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大力投資人工智能,硬件公司和互聯網公司之間的競爭加劇是不可避免的;華為希望這個生態系統中的每一方都能坐下來探討有關這一行業發展、合作與參與規則的計劃。
為了改進方興未艾的人工智能技術,應該如何界定客戶隱私的邊界,以及如何行使收集個人數據的權利,這些都是業內熱烈討論的話題。數據被認為是所有人工智能設備能否成功的決定性因素,但現在這些數據被大型互聯網公司把持著。
手機中國聯盟(Mobile China Alliance)秘書長王艷輝表示,大型互聯網公司壟斷數據最終將影響中國移動互聯網行業的發展。
將近10億的用戶是騰訊旗下應用微信的一個潛在用戶數據寶庫。
華為去年12月份推出了上述榮耀Magic手機,零售價人民幣3,699元(合550美元),這款手機使用人工智能技術來調整其表現。舉例來說,手機主屏上的應用程序會根據用戶的使用頻率自動改變位置,當用戶敲入泰國美食的字符時,手機可能會自動推薦附近的泰式餐廳。?
Alphabet Inc. (GOOG)旗下的谷歌(Google)通過其Google Assistant提供類似的功能。如果已將該應用啟動的用戶發送了在一家飯館見面的信息,那么Google Assistant會“閱讀”這條信息并自動顯示飯館評論和地點等相關信息。
在這個方面,硬件制造商華為正進入長期以來被互聯網和軟件公司主導的一個領域。在手機變得越來越相似之際,華為和其他公司認為人工智能是讓自身與眾不同的一個方法。
這已不是這兩家中國巨頭之間的第一場分歧。與iPhone手機的用戶不同,華為新近推出設備的用戶無法在支付中使用微信的指紋認證。知情人士表示,華為和騰訊未能就數據儲存條款達成一致。
由于涉及到微信,騰訊認為,華為不僅在獲取騰訊的數據,還侵犯了微信用戶的隱私。騰訊有權利保護用戶的隱私和數據信息安全。
華為則稱,榮耀Magic獲取的數據都經過了用戶授權。這些功能也均是華為與科大訊飛、高德、支付寶、攜程等APP深度合作研發的結果。與其他互聯網公司的合作都很順暢,只有微信一直再艱難溝通。過去半年多,始終未能達成一致。不久前,微信還調整過對Magic的接口,導致Magic用戶微信使用出現問題。
華為方面還表示,“所有的數據都應該屬于用戶,而不是騰訊或者榮耀Magic。”
目前,雙方各執一詞,對于用戶數據一事互不讓步,騰訊方面已經要求有關部門出面解決此事。據知情人士向《華爾街見聞》透露,騰訊希望工信部參與其中。但是一位負責人則表示,監管機構建議雙方自行處理矛盾。目前,工信部還沒有回應此事。
非個案!互聯網與手機硬件公司沖突大戰已開始
此次華為與騰訊的沖突其實并非個案,近一年多,就已經發生多起硬件公司與軟件公司的沖突。上一次被業界廣泛討論也是騰訊,另一方則為更強勢的蘋果。
今年4月,騰訊微信官方宣布,微信將關閉iOS 平臺下的贊賞功能,也就是說,如果你用的是iPhone手機,將無法使用贊賞功能,給公眾號作者打賞。
這件事情起因是蘋果認為,贊賞功能屬于「虛擬支付」,iOS App 虛擬支付必須走蘋果支付渠道(Apple Pay),不能用微信支付。如果不走蘋果支付渠道,App 將面臨被蘋果下架。另外,根據規定,通過虛擬貨幣的打賞,蘋果還將從中提取30%的分成。
不想走蘋果支付渠道,更不愿意讓蘋果提取30%的分成。微信方面,最終寧愿將iOS 平臺微信的贊賞功能關掉,也不按照蘋果規則辦事。此后,除微信外,今日頭條、知乎、映客等也改變了用戶贊賞的支付方式。其中一名CEO憤怒地說:“我們的平臺沒有收取任何費用,而蘋果什么也沒干就要收30%的分成。”
比較有趣的是,除了蘋果和華為,騰訊還與中國第二大智能手機廠商OPPO 有過沖突。
今年5月,騰訊還將OPPO告上了法庭。騰訊手機管家曾將OPPO訴至法庭,騰訊稱后者涉嫌惡意競爭。起因源于OPPO希望用戶能在自己的應用商店內下載應用,而不是在騰訊手機管家上。以此,認為OPPO構成不正當競爭,目前此案仍在審理之中。
手機廠商的覺醒,挖掘數據背后的商業價值
華為、OPPO、蘋果等這些本來都是以硬件起家的廠商,理應與軟件互聯網廠商騰訊,之前各司其職,互利共贏。為何現在卻成為了敵人?在行業人士看來,這樣的數據戰爭背后隱藏著巨大的商業價值。
過去幾年,智能手機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大家發現單靠做硬件賣錢是一件苦差事。而智能手機的普及卻帶給游戲公司、移動軟件公司等巨額利潤和市場。手機硬件公司開始覺醒,紛紛建立了自己的軟件服務部門,利用硬件優勢逐漸推廣開來。
例如在APP分發商店應用里,包括華為、小米、OPPO、vivo、金立等幾乎所有的廠商都預裝自己的應用商店。前幾年流行的很多互聯網分發APP商店如今基本已被取代消失。
據手機中國聯盟秘書長王艷輝透露,去年華為、OPPO 等在軟件服務上賺了大概20億。而小米更厲害,雖然硬件手機并沒賺到錢,但是去年在互聯網服務賺取了大概100億元。這意味著即使小米賣硬件不賺錢,只要維持足夠的用戶量,通過軟件照樣可賺得盆滿缽滿。
看到巨大商機后,華為這幾年加大了互聯網方面的投入。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表示,華為將憑借“端-云-芯”協同能力,打造有特色的移動互聯網服務,為消費者帶來便捷的全場景應用體驗。
數據顯示,2017上半年,華為終端云服務部的業績收入增長達到了三位數,超過100%。目前全球移動用戶數超過2.8億,海外用戶接近2000萬,匯聚了超過27萬開發者。來自云服務部2016年白皮書顯示,華為消費者云服務的用戶在國內主要集中在一二線城市,每天有超過一億的用戶在華為應用市場下載應用,最多一天達到2.7億次。
以華為去年上線的自有支付系統Huawei Pay 來說,經過一年的市場拓展與業務合作,目前已支持51家銀行,可在全國超過1000萬臺支持銀聯云閃付的POS機上使用,覆蓋商場、便利店、超市、咖啡廳等日常生活場景。
蘋果是手機廠商中將軟件服務做到極致的典范。數據顯示,在2017財年第三財季,蘋果的服務業務營收創下了歷史新記錄,高達72.7億美元,同比增速為22%,加上前三個季度,蘋果在該項業務的年度營收已達278.04億美元。按照2017年美國財富榜單上的排名,可以排到97位,甚至超過了Facebook的276.4億美元。
就連蘋果CEO庫克也在大贊該項業務,毫不掩飾的表達出進入“100強”的喜悅。要知道,投資銀行預測該項業務的毛利高達60%,幾乎是蘋果硬件業務的兩倍。此外,庫克還曾表示,在接下來的4年中,蘋果認為其服務業務收入將會翻倍,達到500億美元。
互聯網公司的焦慮
在智能手機初期,各大互聯網公司推出的APP商店、清理系統軟件、瀏覽器、新聞客戶端、手機助手、輸入法等應用下載量巨大。但是,這幾年智能手機廠商不僅開始自己開發相關APP,而且用戶體驗還越來越好。加之智能手機市場份額越來越想大廠商集中,也加速了應用分發渠道變革。
數據顯示,目前國內智能手機市場,華為、OPPO、vivo、小米這四大品牌合計占據國內69%的市場份額。前十大廠商更是占據整個市場超過80%的份額,而且趨勢越來越集中。這些大廠商基本都有自己的一套生態系統,也進一步壓制大的互聯網公司應用分發渠道,互聯網廠商開始集體陷入焦慮。
有行業人士說道,很多人一直不理解,此前360董事長周鴻祎為何有強烈的手機情節,原因可能也在這里。360 的很多應用軟件都被手機廠商取代了,無法將應用安裝到手機端,對于360 這樣的互聯網公司來說打擊很大。
大手機廠商不帶互聯網公司玩了,于是這些公司就瞄準小手機廠商。去年12月,360就投資了重慶百立豐,成為第二大股東。分析認為,360投資百立豐 就看重的正是其每年超過2000萬部的手機出貨量。據悉,目前百立豐手機已經全面切換為360 OS 操作系統。
另一家互聯網公司阿里巴巴,這幾年更是瘋狂砸錢構建“阿里云OS”生態,通過補貼扶持一大批中小廠商,以此獲得軟件分發渠道。在行業人士看來,阿里的巨額補貼并不會單純考慮“阿里云OS”一項的收益,而其目的是通過這樣的方式盤活阿里旗下所有的生態應用群,如高德地圖、淘寶、支付寶等。
正如某位國產手機廠商老板對筆者所言:未來當我們手機出貨量足夠大、用戶足夠多,自家開發的軟件、內容生態日漸完善后,你能區分我們到底是硬件公司,還是軟件互聯網公司?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