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國家明確提出“要加快培育”并寫入全國政府工作報告的新興產業之一,人工智能領域在近年來實現了快速發展,人工智能電視也走進了越來越多家庭。人工智能電視領域作為一片商機無限的“藍海”,吸引了眾多廠商入局,多家電視廠商都推出了以人工智能為賣點的彩電產品。
什么是人工智能電視?前段時間在北京舉辦的2017人工智能電視行業高峰論壇上,中國電子商會和京東家電聯合發布的《2017人工智能電視白皮書》中給出了一個定義,“通過傳感器接收用戶指令,依靠基礎應用和基礎數據平臺識別并理解用戶目的,做出反饋和處理。同時依托完善的技術邏輯和大數據運營,結合深度學習算法,分析用戶使用習慣,掌握用戶偏好和行為邏輯,以實現更精準的交互及個性化內容推薦”。從這個定義可以看出,人工智能電視需要的算法、硬件、技術等都需要時間的積累,這么短的時間出現這么多的人工智能電視肯定有不少問題。
1、仍停留在語音交互層面
縱觀大部分人工智能電視,語音功能都是必備的,然而人工智能電視接收指令并非只能依靠語音識別,還有體感識別、面部識別、情感識別等更為深入的交互方式,而目前大部分人工智能電視只是具備了語音識別能力,對于智能電視來說,這并不是一個新鮮的功能。
大概2-3年前已經有部分電視開始搭載了語音功能了,只是當時人工智能的概念沒今天這么火熱,語音功能也不是主推的賣點。隨著人工智能的興起,各電視廠商都著重強調智能語音技術,雖然都冠以“人工智能”的標簽,然而可以感知到的智能與之前的智能電視并沒有明顯的提升。
2、很多語音功能不夠實用
雖然各家都在積極豐富語音功能,然而語音加入后對電視操控體驗最明顯的提升只是在搜索方面,過去用遙控器在電視上輸入很繁瑣,現在直接說出想看的內容就可以了,至于其它大多都是可有可無的功能,看上去很美好,實際基本都用不到。
比如搜索《×××》第×集,我哪記得上次看到第幾集了?調整播放進度、音量大小其實還不如用遙控器方便,或者在電視上設置日程提醒,我為什么不用手機呢?和電視對話聊天雖然新鮮但用幾次也就失去興趣了。
3、語音識別準確率受外界因素影響大
就之前體驗過的一些人工智能電視來說,語音識別能力其實拉不開明顯的差距,準確率至少能達到90%以上,說的話電視基本都能聽懂,可在現實使用場景中不可控因素有很多,比如方言、環境噪音、語速快慢等,都會對準確率造成一定的影響。
比如我國有復雜的方言和地方口音,然而目前只有部分電視支持少數幾種方言,即使說的是普通話,如果使用過程中周圍有別人的講話聲,也會對識別的準確率造成較大的影響,不適合全家人坐在一起邊聊天邊語音操控電視。
4、語義理解能力還有很大進步空間
語音識別在智能語音交互過程中是最基礎的,排除外界的干擾因素,準確率都比較高,對著電視說出一部具體的電影或者電視劇的全名,電視在識別后會自動展開搜索甚至開始播放,可如果問的是“靳東演的電視劇”、“去年奧斯卡最佳影片”等,這時考驗的就是電視的語義理解能力,需要精準分析和深入理解才能給出一個滿意的答案,技術要求較高,還有很多探索空間。
5、全程語音控制沒法實現
受制于內容平臺的單一性,智能電視在內容上總會有局限,不得不安裝第三方應用來擴展內容,然而語音功能對它們并不起作用,基于內容的搜索最終指向的只是電視內置視頻平臺的內容,進入第三方應用后所有的操作仍需要通過遙控器按鍵來完成;信號源切換之后同樣如此,比如在觀看傳統的有線電視時,常用的換臺操作依然要依賴機頂盒的遙控器,語音功能又成了擺設。
所以,智能語音目前在使用過程存在很多限制,不能全程使用,很難培養語音操控的習慣,即使是支持遠場語音的電視也是如此,想徹底擺脫遙控器不太可能,使得語音功能的實用性大大降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