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比特幣價格突破3萬元人民幣,自從1月央行突擊檢查以來,上漲幅度超過5倍。而一個月前的7月16日,火幣網報價還是12922元,增幅超過130%。
但是央行檢查之初,比特幣還從8000元迅速回落到5000元左右,為什么5月起,一頭央行加強監管,另一頭瘋狂漲價呢?
“其實央行來檢查的時候價格已經破前高,在往下走了,因為市場預期央行將推出更嚴厲的監管政策,而此后價格反彈其實跟中國就沒有太大關系了,”火幣網COO朱嘉偉告訴澎湃新聞。
朱嘉偉表示,今年1月,紐約州金融服務部(NYDFS)授予加密貨幣交易所Coinbase在該州經營業務的許可證BitLicense(比特幣牌照),這是第一個政策利好,隨后4月1日,日本內閣正式簽署的《支付服務修正法案》生效,比特幣等虛擬貨幣支付手段合法性得到承認,此后,美國相繼對幾種數字貨幣交易發放牌照,7月又下發數字貨幣衍生品牌照,這些都是政策利好。
而“wannacry”這樣的病毒勒索比特幣,也許對價格并沒有起負面作用。朱嘉偉表示,勒索后,比特幣的搜索指數上漲了一百多倍,反而讓更多人了解到這種數字貨幣,“這個事情要一分為二地看,知道的人越來越多,而比特幣總量是恒定的,所以就供不應求,價格上漲了。”
除了上述政策利好和名氣上升帶來的上漲外,朱嘉偉還認為比特幣底層技術區塊鏈的普及應用帶來了進一步上漲,其中ICO這種數字貨幣的“眾籌”方式的興起,“去年大家還處于區塊鏈概念演繹的階段,還在討論區塊鏈公司能不能生存下去,今年已經開始干了。但是ICO分為三頭,最低端的‘圈錢’不干活的項目有之,中間的過度融資‘圈大錢辦小事”的有之,頭部的好項目,并且籌資合理的項目也有,但是目前看來中間的這種情況比較多,所以外行要謹慎投資。”
一位比特幣業內人士告訴澎湃新聞,中國監管部門進駐比特幣平臺檢查,反而對價格利好:首先要求比特幣交易所收取0.2%的手續費,交易成本上升導致中國交易量急劇下降,目前中國交易量從全球的80%下降到了20%左右,比特幣定價權已經不在中國手中,中國央行的措施已經難以像前幾年那樣影響比特幣市場價格;其次央行禁止各家平臺的杠桿交易,以前從比特幣平臺借幣做空套利的投資者沒有了,導致比特幣就像A股一樣只能做多不能做空;第三,市場流動性大大減少,不少比特幣“死忠粉”持幣觀望,需求不變的情況下供給減少,所以價格被哄抬。
總體而言,比特幣進入中國市場以來,經歷過2013年的暴漲和腰斬,2014-2015年是兩年“熊市”,2016年蓄勢,到2017年年初沖擊新高,在央行突擊檢查后又回落,然而在檢查之后半年不到,半年翻兩番,暴漲到3萬元。
朱嘉偉介紹,2013年開始比特幣在中國真正火起來,2013年的一波行情致使價格以人民幣計突破8000元,美元計突破1000美元,但是當年12月,央行聯合五部委發布“289文”,把比特幣定性為商品,不能用作支付手段,并把所有的金融體系和比特幣劃清界限,這對比特幣影響很大,因為銀行、第三方支付公司不能再為比特幣公司提供支持,所以震蕩很大,價格一路下跌,接下來兩年都是“熊市”。
2013年12月5日,中國人民銀行等5部委聯合發布公告,印發《關于防范比特幣風險的通知》。明確指出,比特幣不具有與貨幣等同的法律地位,不能且不應作為貨幣在市場上流通使用。此外,通知還指出,金融和支付機構不得開展比特幣業務;需加強比特幣網站備案;將比特幣服務機構納入反洗錢監管;比特幣網站需實名制。
通知一出,比特幣價格當即遭遇腰斬。
兩年的熊市中,朱嘉偉認為,在1500元左右達成了供需平衡,一直底部震蕩。每天“礦工”能挖到3600個比特幣,用來交挖礦的電費,然后相應的一些人過來購買。
那為什么在2015年下半年之后東山再起呢?
是因為比特幣減半的預期出現了。根據中本聰的設計,比特幣每四年產量減半一次,2016年年中每日產量從3600個下降到1800個。這種預期帶來的趨勢延續到今年1月5日的價格高峰,隨之而來的是央行的監管。
今年1月央行“突襲”檢查京滬比特幣交易所,2月8日,又入駐火幣網、幣行、比特幣中國三家全國最大的比特幣交易所進行現場調查。此后央行又對其他從事比特幣交易的中國比特幣等9家在京的比特幣交易平臺主要負責人進行約談,并提出明確要求:不得違規從事融資融幣等金融業務,不得參與洗錢活動,不得違反國家有關反洗錢、外匯管理和支付結算等金融法律法規等。央行指出,如發現有比特幣交易平臺違反上述要求,情節嚴重的,檢查組將提請有關部門依法予以關停取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