誕生于1891年,飛利浦跨越了三個世紀,也經歷過幾次重大轉型。
90年代末期,飛利浦是一個高產量、技術驅動的電子產品制造商;在2000年受到科技泡沫影響后,飛利浦用十年時間轉型成以市場為導向的“健康舒適、優質生活”公司;2015年,飛利浦收縮邊界,將照明業務剝離,全面聚焦健康科技,整合了面向B端的醫療保健部門和面向C端的健康消費業務。
“以前飛利浦可能被認為是一家單純做醫療設備的公司,同事們習慣銷售大型、中型影像設備。”飛利浦大中華區CEO何國偉告訴記者。過去三年,飛利浦最大的進步,是從單純的產品公司轉型成整體解決方案服務商。
處于轉型中的不只飛利浦,隨著中國市場高端設備市場飽和以及中國醫療改革的推進,GE、西門子也都正在摸索從單一產品的交易模式轉向整體解決方案。
轉型浪潮中,醫療器械三大巨頭GPS(G指GE、P指飛利浦、S指西門子)在醫療AI這一新的戰場再次相逢:GE將醫療業務拆分,聚焦于數字醫療應用和解決方案;飛利浦以醫療AI為突破點,自建生態平臺、并購初創企業、聯合生態合作伙伴;西門子醫療正從頭開始構建AI能力,希望建立數字化醫療“Apple store”。
“誰開始的早,誰未來能贏到細分市場的機會就越來越大。”何國偉如是說。
單點突破難以產生協同
2019年1月,飛利浦將商業體系升級為3.0版本,形成了健康生活、精準診療、影像介入治療、互聯關護四大事業群,串聯起患者從院內到院外的就醫流程。
互聯關護事業群大中華區主管梁建球告訴記者,飛利浦過去會把不同的產品線放在一個事業群里,能夠促進產品線之間互相輔助,今年做了一系列調整,把一些關聯性比較強的、用戶的需求比較接近,產品特色相近、能夠互相互補促進的放在一個事業群里。
何國偉補充道,四個業務板塊是為了整體解決方案。“其實我們原來是整合的部門,把共同業務整合起來,整合解決方案中心可以橫向地把很多業務板塊整合起來。”
飛利浦各業務板塊的表現在財報中有更為直接的體現。從2014年-2018年的財報數據來看,診斷與治療業務貢獻了最大比例的營收,近三年的貢獻比例分別為47.1%、47.6%、46.2%。
雖然個人健康業務營業收入相對穩定,但增速正在放緩。值得關注的是互聯關護與醫療信息化業務,雖然業務營收貢獻比例較少,但呈現出增長態勢。
近期,飛利浦公布了2019-2020年業務發展目標:提到診斷和治療業務的營收增長保持在5%-7%,利潤率保持在14%-16%;互聯關護及醫療信息化業務、個人健康業務:營收增長保持在4%-6%,利潤率保持在16%-18%。
3月中旬,飛利浦互聯關護事業群全球領導人Dr. Carla Kriwet上任后首次來到上海,她向記者透露,飛利浦不是把關護業務看作各個部門單個產品,而是把它看成一種綜合能力。
“針對不同病種的患者,去關注整個診療過程的每個環節,不管是在院內還是在院外,不管是診斷、放射科、急診室,把患者橫向地打通,能夠提高整體效率。”Dr. Carla Kriwet如是說。
與飛利浦全球不同的是,飛利浦中國實現了完全本地化。
飛利浦大中華區副總裁陳勝裕告訴記者,為適應中國市場,飛利浦針對胸痛、卒中中心、腫瘤、呼吸睡眠、危急重癥等幾個疾病,共打造了十個解決方案。“過去這些年,飛利浦賣出的醫療設備積累了很多病人信息和臨床知識,也掌握了精確算法。基于這些信息,我們可以建立相應的模型,用于疾病診斷和風險評估。”
在這些整體解決方案中,按照不同的臨床路徑和場景,飛利浦把各個業務板塊的產品和解決方案串聯起來,包括建立各種不同的數據庫,搜集數據,采集數據,利用AI分析相關數據和針對每一個疾病場景進行開發。
關于醫療AI在中國的落地,中國醫學影像AI產學研用創新聯盟理事長劉士遠告訴記者,“現在的產品形態僅僅在于檢測,還不能滿足我們整個輸出的場景。此外,醫療AI還沒有融入PACS、RIS系統工作流。”
正因如此,雖然看似是苦活、累活,但何國偉告訴記者,“單點突破難以產生協同,健康產業越來越強調從院內到家庭護理的全流程解決方案,在這一轉變與發展中,人工智能將成為突破的關鍵。”
通過AI突破,造生態
過去幾年,軟件開發和AI是飛利浦戰略發展的重點,飛利浦每年投入近17億歐元進行研發,其中60%用于軟件和AI的開發。
但與高舉著“人工智能”旗幟的企業不同,在飛利浦針對專科疾病的整體解決方案中,人工智能只是鏈路上的其中一環。
如果以場景來區分,飛利浦的AI技術有幾種應用場景,分別包括診斷和治療、診斷和治療場景:在患者成像檢查過程中,人工智能可提供關于活檢結果和患者病歷的關鍵信息(如實驗室檢查結果、既往病史、已有的放射成像報告),提高放射科醫師的讀片診斷能力。
舉例而言,飛利浦開發了多個基因組學平臺,幫助病理學醫生和腫瘤科醫生綜合運用基因組分析、 成像檢查、病歷查閱、病理切片化驗等手段,以便為患者定制更精準的治療方案。
急癥護理場景:飛利浦研發的早期預警評分系統可整合患者數據,運用智能技術及早(有時在不良事件發生前 6–8 小時)發現病情惡化跡象,然后向醫護人員發出警報,助其消除臨床決策過程中 的臆測干擾。
以紐約薩拉托加醫院為例,使用早期預警評分系統后,該院轉診至重癥監護室的患者數量減少了63%。
遠程監護場景:飛利浦CareSage 等互聯技術具備預測分析功能,可實現患者居家監護,通過監測患者行為有無異常來分析患者健康狀況是否有變,CareSage 統合患者的人口統計數據、身體狀況數據和飛利浦 Lifeline 醫療警報服務數據,評估未來 30 天內患者入院就診的可能性。
據美國醫療聯盟體系互聯醫療項目的研究顯示,CareSage 為2318名患者提供的監護服務,每年可減少 224 例再入院患者,將再入院率降低 40%,為患者省下220萬美元治療費用。
“AI最大的應用場景就是取代那些經常重復性的工作,另外一方面輔助醫護人員做出更好的決定。”梁建球告訴記者。圍繞著疾病生命周期和場景,飛利浦進行相關AI產品開發,做出一個平臺,讓其他人加入進來,打造成一個平臺生態圈。
以“飛利浦星云醫學影像人工智能平臺”為例,去年8月份,飛利浦宣布平臺首次在吉林大學白求恩第一醫院落地,該平臺包含ISP(支持臨床影像診斷,涵蓋心臟病學、腫瘤學和神經學)和ISD(醫用科研平臺)兩個平臺。
“過去飛利浦沒有把星云叫成人工智能平臺,而是星云工作站。”陳勝裕告訴鈦媒體,“星云工作站”由飛利浦經過十幾年研發推出,這套輔助診斷系統已經獲得FDA和CFDA的認證。
目前該平臺在國內已經賣到第九個版本,研發已經作出第十五個版本,新版本中包含更多機器學習、人工智能相關的模塊。“在全球,我們裝機量也非常大。國內第十版已經準備上市了。”
左手并購,右手聯合
去年五月份,記者曾報道過,騰訊覓影目前也包含了醫學影像人工智能平臺以及輔助診療平臺。在《醫療影像 AI 告別野蠻期:巨頭做平臺,創企走細分,抱團探尋商業化》一文提到,以飛利浦、騰訊為代表的兩類巨頭側重各有不同,但都正朝著平臺方向布局。
但飛利浦、騰訊為代表的兩類巨頭所鋪設的生態平臺有何不同?
2018年5月份,時任騰訊互聯網+醫療業務負責人常佳告訴記者,器械廠商的好處是數據獲得有優勢,“但現在醫生操作的時候,很多醫院的科室設備不會純粹只用一家。所以我們認為在效果和質量上需要一個長線的發展,其實大家可以共同探討如何提升質量,而不是共同探討大家怎么做分工。”
但飛利浦中國研究院AI實驗室負責人周子捷認為,“我們還是基于更多臨床實驗的優勢,知道醫生真正的需求是什么,怎么去用這個平臺。”
類比USB接口的思路,周振宇坦言,任何公司、大學、醫院都可以容易地植入臨床診斷思路的新產品,以插件的形式存在平臺上。“這里面的產品除了我們自己開發外,還有跟科隆大學、中山大學等院校的合作,它們會把自己放療、腦機接口、腦機交互等對臨床非常有價值的功能,對臨床非常有價值的產品都做進來。”
延續自建生態平臺的邏輯,飛利浦正在通過并購與合作的方式擴大自己的生態圈。
3月份,飛利浦宣布收購銳珂醫療的醫療保健信息系統(HCIS)業務;4月初,飛利浦又宣布注資“君聯資本健康醫療人民幣第二期基金”,以投資中國地區的醫療創新項目。
從全球到中國,飛利浦正在通過并購、投資等方式拓展創新業務。通過收購的方式以豐富健康科技羽翼,這是飛利浦過去十幾年的慣用方式。
不完全統計,從2007年開始,飛利浦的收購/投資動作共計25起,涵蓋了醫療器械、移動醫療、大數據等項目。
2017年,飛利浦收購了基于云計算的人口健康管理公司VitalHealth,這個平臺通過配置可以完成多種院外管理健康計劃方案。通過這一收購,飛利浦可以把病人的數據在院外更有效地收集,放在合適的模型上應用。這是飛利浦豐富其互聯關護業務的重要一環。
除了收購外,飛利浦還正在加強與互聯網巨頭的聯合。3月22日,飛利浦和騰訊在電子陰道鏡系統方面展開合作;三天后,飛利浦和阿里巴巴集團簽訂戰略協議。
陳勝裕告訴記者,與騰訊和阿里是從兩個方面展開合作。“騰訊是以點出發,希望在這個領域有深度合作,我們能夠共同去挖掘在這個專病領域的人工智能的突破。跟阿里是整個集團的戰略合作。”
在陳勝裕看來,互聯網企業最大的優勢在于C端的強力作用,“而我們這樣的傳統醫療設備供應商這方面是欠缺的。”
除了BAT,飛利浦前兩年也跟華為有戰略合作,陳勝裕坦言,“不管是AI還是健康科技,沒有單獨一家公司可以做所有事情,我們過去幾年跟國內重要的生態體系、重要的公司都有很多戰略合作。在醫療方面,我們跟不同聯盟和不同疾病協會有各種不同合作,希望打造一個健康科技的生態體系。”
從2016年聚焦健康科技至今,何國偉認為飛利浦做了三點比較重要。
第一,把全球好的科技產品帶來中國;第二,在把國外的技術帶來中國時,很多臨床的路徑和數據都不能用,團隊把那些東西變成綜合性解決方案散射出去;第三,飛利浦從單純的產品公司轉型,現在不少客戶跟飛利浦的業務來往是一個整體。
“我們和合作伙伴的關系更加長遠。”何國偉如是說。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