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背景
可充電鋅金屬電池因其安全性高、成本低等優點,有望實現大規模電化學儲能。然而,鋅金屬負極的枝晶生長和析氫反應(HER)等問題,導致電池庫侖效率低、短路甚至失效。因此,構建一個高度可逆和穩定的鋅金屬負極對于鋅金屬電池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其中,電解液設計可以合理調節鋅負極與電解液之間的界面化學,是一種方便、簡單的方法。
成果簡介
近日,南開大學陳軍院士在JACS上發表了題為“Halogenated Zn2+?Solvation Structure for Reversible Zn Metal Batteries”的論文。該論文通過在Zn2+溶劑化結構中引入一個鹵素離子來克服鋅負極枝晶生長和析氫反應(HER)等問題。通過設計由醋酸鋅和鹵化銨組成的電解質,供電子的I-可以與Zn2+配位,將傳統的Zn(H2O)62+轉化為ZnI(H2O)5+,I-可以將電子轉移到H2O中,從而抑制HER。
NH4+形成的動態靜電屏蔽層可以抑制枝晶的生長。結果表明,在鍍鋅/脫鋅過程中,鹵化電解質的初始庫侖效率高達99.3%,而在均勻沉積鋅的情況下,其平均庫侖效率保持在~99.8%。此外,采用游離I-作為正極,碳氈-聚苯胺作為導電和吸附層構建了Zn-I電池,其平均庫侖效率為98.6%,循環300次后容量無衰減。
研究亮點
(1)本工作提出了一種由醋酸鋅(ZnAc2)和鹵化銨添加劑組成的鹵素離子參與溶劑化結構電解質,以解決鋅負極問題。
(2)帶負電荷的鹵素離子可以將電子轉移到原有的Zn2+溶劑化結構中,通過抑制最低未占據分子軌道(LUMO)能級的降低,減少溶劑化結構中水分子的電子損失,從而提高還原穩定性。
(3)豐富的添加劑破壞了原始氫鍵網絡,減少了水-水相互作用。由此產生的非配位NH4+離子通過靜電屏蔽效應抑制了Zn枝晶的生長。
圖文導讀
在傳統的1M鋅鹽電解液中,Zn2+與水分子發生強烈的相互作用,形成溶劑化結構-?Zn(H2O)62+。一方面,這種溶劑化結構通過金屬-OH2鍵誘導水分子的電子向陽離子轉移,導致O-H鍵減弱,從而增強了鋅金屬負極的HER。另一方面,Zn2+很容易在電場增強的Zn尖端積聚,從而導致枝晶生長(圖1a)。
當選擇NH4I加入電解質時,由于I-與過渡金屬離子的配位能力強,可以參與Zn(H2O)62+。與Cl-相比,I-具有更高的靜電勢,因此與Zn2+具有更低的結合能。在這種情況下,I-只能部分參與Zn(H2O)62+的溶劑化結構,形成ZnI(H2O)5+。在ZnI(H2O)5+中,I-向整個溶劑化結構提供電子,從而減弱了電子從H2O向Zn2+的轉移。
結合水分子中電子的增加將提高其還原穩定性,抑制HER。由于NH4+比Zn2+更難被還原,高濃度的NH4+可以吸附在電極表面的尖端,排斥聚集的Zn2+,從而抑制枝晶生長(圖1b)。總的來說,I-參與的溶劑化結構可以提高水的還原穩定性,抑制HER,而高濃度NH4+可以抑制Zn枝晶的生長。
圖?1、(a)傳統電解質中的HER和枝晶生長。(b)在I-參與溶劑化結構的電解質中,I-注入電子以穩定溶劑化結構。NH4+靜電屏蔽層抑制枝晶生長。
利用X射線吸收精細結構(XAFS)分析檢測了1M ZnAc2和I-參與溶劑化結構電解質(ISE)中Zn2+的溶劑化結構。在X射線吸收近邊結構(XANES)中,由于鋅箔的價態為零,其前邊峰強度最低(圖2a)。ISE的前邊峰強度適中,表明Zn2+在ISE中的價態比在ZnAc2電解質中的價態低。價態的變化是由于I-可能在新出現的溶劑化結構中充當電子供體。
原子序數越高的配位殼層中,原子對X射線的散射能力越強,從而使k空間中的峰向上移動。在圖2b中,ZnAc2電解質在k值~5 ?-1處表現出強烈的振蕩峰,這主要與Zn和水分子中O原子的配位(OW)有關。在~7 ?-1處的強振蕩峰是由鋅-鋅配位引起的。除了k值~5 ?-1處的低振蕩峰外,ISE中k值~11 ?-1處的高振蕩峰也證明了存在Zn-OW和Zn-I配位。
圖?2、(a)Zn箔、1M ZnAc2電解質和ISE的歸一化XANES光譜。(b)k空間中Zn K邊EXAFS光譜的k3加權傅里葉變換。(c)1 M ZnAc2電解質和ISE的EXAFS光譜小波變換圖像。(d)電解質的擬合FTIR。
利用EXAFS進行小波變換,建立Zn2+的不同局部結構。紅色表示R空間和k空間的峰重合的區域。在ZnAc2電解質中,它代表Zn-OW配位(圖2c)。相比之下,ISE有兩個紅色區域。k和R值較低的紅色區域代表Zn-OW配位,k和R值較高的紅色區域代表Zn-I配位。
在ZnAc2電解質中擬合得到的Zn-OW配位距離為1.92 ?,在ISE中擬合得到的Zn-I配位距離為2.60 ?。對于水結構,FTIR中的O-H拉伸振動反映了氫鍵網絡的存在。隨著NH4I的加入,在3057.9 cm-1處出現了N-H拉伸振動峰。強氫鍵水減少(3256.8 cm-1),弱氫鍵水增加(3552.0 cm-1,圖2d)。因此,I-可以參與Zn2+的配位殼,在ZnAc2電解液中加入NH4I后,水-水相互作用減弱。
為了進一步量化和分析溶劑化結構的演化,進行了MD模擬。在原始的1 M ZnAc2電解質中,主要溶劑化結構為Zn(H2O)62+,平均配位距離為1.96 ?(圖3a)。NH4I的加入使Zn-OW的配位數N(r)從5.4降低到4.7(圖3b)。Zn-I配位結構也隨之出現,配位距離為2.50 ?,N(r)為0.58(圖3c)。
然后對每一個單獨的溶劑化結構進行精確分析,以獲得其分布。圖3d顯示,在ISE中含有一個I-的溶劑化結構占58.3%。因此,MD模擬證明,I-的加入會參與溶劑化結構,形成ZnI(H2O)5+。
圖?3、Zn2+溶劑化結構的理論計算。(a)1M ZnAc2電解質和(b)ISE的MD快照。Zn、C、N、I、O和H原子分別用灰色、綠色、藍色、紫色、紅色和白色的球表示。(c)RDF和Zn與OW/I之間的配位數。(d)I-參與溶劑化結構的分布。(e)Zn2+溶劑化和鹵化轉化過程中的自由能變化。Zn(H2O)62+和ZnI(H2O)5+的(f)原子電荷和(g)LUMO能級。
用DFT計算量化了鹵化機理。首先,氣相中的Zn2+在水中經過溶劑化過程,與6個水分子水合形成的Zn(H2O)62+。當I-部分取代H2O時,形成較低能量結構的ZnI(H2O)5+(圖3e)。I-部分替換可以寫成如下形式:
通過分析原子電荷、微分電荷密度和LUMO能量來區分各種溶劑化結構的穩定性。由于電子從水分子轉移到Zn2+,Zn(H2O)62+中的Zn電荷為+0.56(圖3f)。作為電子供體,I-在ZnI(H2O)5+中同時向Zn2+和水分子中注入電子,既減輕了電子從H2O向Zn2+的轉移,又使Zn具有低的電荷(+0.52)。
最后,計算溶劑化結構的LUMO能級,比較可還原性(圖3g)。ZnI(H2O)5+比Zn(H2O)62+具有更高的LUMO能級,這表明它更難被還原,具有更好的抗HER能力。
接下來,在Zn||Cu電池中研究了Zn在1m ZnAc2電解液和ISE中鍍/脫鋅過程的可逆性和穩定性。圖4a顯示,使用ISE的Zn||Cu電池初始CE為99.3%,遠高于ZnAc2電解液的初始庫侖效率(79.8%)。此外,ZnAc2電解質的庫侖效率雖然經過20次循環后可以逐漸提高到96.0%,但電池在不到50次循環時就會因短路而失效。
相比之下,ISE的庫侖效率經過幾次循環后達到99.8%,循環100次后依然保持穩定,表明鍍/剝鋅過程具有較高的可逆性(圖4b)。此外,CV曲線顯示,ISE在鍍鋅過程中表現出快速的動力學,電流密度是ZnAc2電解液的3倍(圖4c)。Zn||Zn電池的Tafel測試曲線顯示,ISE具有3.06 mA cm-2的高交換電流密度,大大超過ZnAc2電解質(圖4d, 0.50 mA cm-2)。
EIS揭示了鋅電鍍過程中的電荷轉移電阻(Rct)。在ISE中,Rct低至77 Ω,而在ZnAc2電解質中Rct為589 Ω(圖4e)。圖4f顯示,具有ISE的Zn||Zn電池在1-50 mA cm-2不同電流密度下表現出比ZnAc2電解質更低的過電位。特別是在50 mA cm-2時,ZnAc2電解液的過電位可以達到0.30 V,而ISE的過電位僅為0.15 V。
圖?4、1 M ZnAc2和ISE中鍍鋅/剝鋅過程的電化學性能。Zn||Cu電池(a)在1 mA cm-2下的初始電壓曲線和庫侖效率,以及(b)鍍鋅/剝鋅循環的庫侖效率。Zn||Zn電池的(c)CV曲線,(d)Tafel曲線,(e)EIS測試,(f)倍率性能。
圖5a顯示,在ZnAc2電解液中,Zn在Cu箔上沉積不均勻。相比之下,ISE中的鋅沉積均勻(圖5b)。用聚焦離子束(FIB)對沉積的鋅進行進一步刻蝕,觀察其截面形貌。元素映射證明,ZnAc2電解質中的鋅沉積不均勻,而Zn在ISE中的沉積則均勻而致密(圖5c,d)。原位光學顯微鏡也顯示,ISE中實現了均勻的Zn沉積,而ZnAc2電解質中出現了聚集的Zn枝晶(圖5e)。
圖?5、1 M ZnAc2和ISE中沉積Zn的形貌演化。(a,b)1 mAh cm-2?Zn沉積的光學和掃描電鏡形貌。(c,d)FIB蝕刻沉積Zn的SEM形貌和元素映射。(e)在5 mA cm-2的高電流密度下,原位光學顯微鏡觀察Zn的動態形核和生長。
接下來,構建了基于I-/I3-和Zn2+/Zn氧化還原電對的Zn-I電池,以演示ISE在全電池中的應用(圖6a)。為了抑制I3-擴散造成的容量損失,開發了一種導電吸附正極層,該正極層由CF上的電聚合PANI組成。在高電位下,PANI被氧化并帶正電荷,將氧化產物I3-吸附在電極上,提高了正極的可逆性。
通過理論計算驗證了PANI與I3-的相互作用。計算得到I3-在CF和PANI上的吸附能分別為1.180和1.432 eV(圖6b)。與CF-I3-體系相比,I3-與PANI之間的電子轉移表現出更大的電子相互作用面積,說明I3-與PANI之間存在較強的相互作用。
圖?6、(a)CF-PANI作為正極集流體的Zn-I電池結構和氧化還原機理。(b)I3-與CF/CF–PANI基體之間的吸附能和差分電荷密度。(c)Zn|ISE|CF和(d)Zn|ISE|CF–PANI電池的原位紫外光譜。具有不同正極集流體的Zn–I電池(e)充放電曲線和(f)循環性能。
采用原位紫外光譜法對兩種集流體CF和CF–PANI對可溶性I3-的吸附效果進行了表征。使用CF在電池中充電6分鐘后,I3-的紫外吸收峰逐漸出現(圖6c)。由于I3-在電解液中的擴散導致放電容量損失,放電過程僅持續2分鐘。當使用CF-PANI作為集流體時,充放電過程是高度可逆的,僅在末端出現少量I3-,證明PANI對氧化產物I3-能夠有效吸附(圖6d)。
圖6e顯示,Zn|ISE|CF電池的初始庫侖效率低,僅為42.2%。在第50個循環時,庫侖效率上升到90.6%,而在200個循環后,庫侖效率下降到85.9%。在Zn|ISE|CF-PANI100電池中,初始庫侖效率可以達到109.7%。在隨后的循環中,放電電壓為1.12 V,電池的庫侖效率在第50次循環時保持在98.6%,在第200次循環時保持在98.3%,證明PANI可以有效提高Zn-I電池的充放電效率。
圖6f顯示,低PANI載量的CF-PANI10具有與CF相似的電化學性能,通過增加PANI負載,能夠實現了Zn-I電池的高效率和穩定性。CF-PANI100電極具有較高的PANI載量,可運行300次以上,平均效率為98.6%。
總結與展望
本工作設計了一種鹵素離子參與溶劑化結構的電解質來解決鋅金屬負極的界面HER和枝晶生長問題。由于與Zn2+的強相互作用,I-可以參與構建Zn2+的溶劑化結構Zn(H2O)62+并轉化為ZnI(H2O)5+。給電子的I-可以將電子轉移到溶劑化結構中,從而抑制結合水的還原反應活性,抑制HER。
同時,NH4+可形成動態靜電屏蔽層,有效抑制枝晶生長。當應用于鋅電池時,ISE表現出均勻的非枝晶狀鋅沉積,初始鍍鋅/剝鋅庫侖效率高達99.3%,循環過程中平均庫侖效率高達99.8%,當與I-/I3-氧化還原電對結合時,組裝的Zn-I電池循環壽命長達300次,沒有容量衰減。這項工作為實現高可逆的鋅金屬負極提供了一種通用的電解質設計策略。
審核編輯:劉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