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設計負極容量超過正極容量
負極始終有未充電的活性物質存在,也就是電池容量由正極容量決定,正負極活性物質容量比一般控制在:負極容量/正極容量=(1.3--2.0)/1。負極中包含過量的未充電的活性物質,以使負極在充足以前正極上就開始產生氧氣。因氧氣能與負極活性物質反應,使負極永不能被完全充足,因而負極上不能放出氫氣。這部分過量的負極物質分為兩部分:充電貯備物質【以Cd(OH)2形式存在。當過充電時,負極中的充電貯備物質還原成金屬鎘,而鎘又與過充電時正極產生的氧氣反應生成Cd(OH)2,當正極氧氣生成的速度等于氧氣與鎘反應的速度時,這樣一來負極不會進一步被充滿,此時負極的電位幾乎維持不變,負極上也不可能產生氫氣。】和放電貯備物質(以金屬鎘形式存在);
一般地,在密封鎳鎘電池中,正極產生的氧氣有兩個消耗途徑:
借助化學反應使鎘氧化:1/2O2+Cd+H2O→Cd(OH)2
借助電化學還原:1/2O2+H2O+2e→2OH-
電化學還原與鎘的存在幾乎無關,用燒結式基板時,此反應在金屬鎳上更容易進行。研究表明,約占73%的氧氣是通過電化學還原消耗的。
2,控制電解液用量
電解液的用量一般小于電極和隔膜可吸收的電解質量,以利于氧氣從正極向負極擴散。
3,選用微孔隔膜
除了一般電池對隔膜的要求外,還要求隔膜盡可薄,透氣性好,孔徑盡量小,以適應使氧氣快速向擴散的需要(尼龍氈,纖維素氈,聚乙烯氈,氯乙烯-丙烯共級氈)。
4,負極采用薄極片
5,進行反極保護
組合電池的容量取決于容量較低的那個電池.因此,當容量最小的那只單體電池容量放完后,整個電池組仍在放電,此時容量最小的電池就被強制“過放電”,而造成反極充電狀態.第一階段是正常放電,放電到電池電壓降至0V.此時,正極容量已放完,因負極容量過剩,仍有未放電的活性物質存在.第二階段電池電壓急劇下降至-0.4V,此時,負極繼續氧化反應(正常放電),而正極發生水的還原反應,產生氫氣:
負極:Cd+2OH-→Cd(OH)2+2e
正極:2H2O+2e→H2↑+2OH-
此時,放電到負極容量已放完,負極電位急劇變正,電池電壓降至-1.52~-1.6V.?此時,第三階段,正極析出氫氣,負極上析出氧氣:
負極:4OH-→O2↑+2H2O+4e
必須指出,電池過充電是,正極上生成氧氣,負極上生成氫氣;而強制放電(也稱反極充電)時,正極上生成氫氣,負極上生成氧氣。電池一旦發生反極充電,是電池內壓急劇上升,引起爆炸。氧氣和氫氣更易引起爆炸。為此,除嚴禁過放電外,還必須采取反極保護措施,即在正極加入反極物質Cd(OH)2。正常放電時,正極中的Cd(OH)2并不參加反應,一旦電池出現過放電時,正極中的Cd(OH)2立即進行陰極還原:
Cd(OH)2+2e→Cd+2OH-
而代替了水在正極上的還原,防止了氫氣生成。同時,還原生成的Cd又可與負極上放電產生的氧氣建立鎘氧循環。
6,采用密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