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汽車電池系統方面的耐久性,換個說法就是耐久性方面的考慮。原則上,就是需要在考慮使用時間、使用公里數、使用條件和使用環境等條件下,輸入給電池系統一個等效的負荷環境。
為了校準,其實可以從燃油車和電動汽車兩部分抽取實際的數據,在不同案例和配置里面,需要挺多的測試場地和現實的數據來做支撐。在BMS里面有個很有趣的功能設計,由于電動汽車在沒充電休眠的過程中,可以階段性的采集存放過程中的溫度,實現連續的溫度曲線的采集,特別是不同的位置,不同的季節,在整個停放休眠過程中溫度點,其實也是重要的數據來源。電池的壽命大部分是在高溫存放中老化的。
而在剛啟動過程中,在整個運行環境中,則可以盡量把溫度的各個點勾勒出來。通過之前的數據積累(在壽命使用中的直接物理量溫度、電流,然后把對應的充電和工況分布給折算和記錄出來),可以開發模型來預測整個壽命。
其實各家都有自己的電池壽命模型,結合單體和Pack的DV、PV出來的數據調整。
經過實地的數據校準以后才測定預測的準確性。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這個復合環境可以用環境的因素來描述,通過對環境應力的分解,然后通過對應的加速因素加上,然后實現加速驗證折算也是條路。
很多的辦法,都是疊加使用,才有更好的辦法。從另一個角度而言,全生命周期的安全和功能評估還是值得去做的一件事情。
如同前陣子在做的一個事情一樣,針對密封和電氣部件的考慮,篩選出密封相關件,依據動力電池實際工況,擬合得出各零部件密封失效因子的加速老化驗證測試,密封圈的高溫老化和低溫失效、鈑金件鹽霧腐蝕、振動對緊固件影響等。
建立三綜合振動臺(高低溫、濕度)測試驗證高低溫、濕度、振動對動力電池密封性能影響。通過考察耐化學性、耐氣候性、海拔壓力、整車工況等失效因子對氣密影響建立綜合性數據庫,得出主要失效因子和次要失效因子,并擬合出失效因子間函數關系和對電池包整體密封影響。
從標準的角度而言,做個技術參照,然后各家根據自己的情況來預測和移植,形成基礎方法論還是值得去做的。如果變成整車認證實驗,出來的結果偏差就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