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選擇旁路和去耦電容時,會牽涉到計算電容器的充、放電自諧振頻率,這可通過邏輯系列結(jié)合所使用的時鐘速度計算。電容器的電容值選擇還是必須根據(jù)該電容器在電路中的容抗。低于諧振頻率以下,電容器表現(xiàn)為容性,高于諧振頻率以上,電容器表現(xiàn)為感性。如表1所示,描述了兩種類型的陶瓷電容器的自諧振頻率,其中一種是標準的0.25 In引線類型,另一種是表面安裝類型。可從表中發(fā)現(xiàn),表面安裝電容器的自諧振頻率比標準的0.25 In引線類型的要高很多。這種更高的自諧振頻率是因為它有更低的引線電感,更小的封裝尺寸。如表5-2所示,顯示了不同頻率下的15nH電感器的感抗值。這個感抗值是由電容器的引線長度和在典型PCB上的安裝方式所決定的。
引線電容只不過是有引線的表面安裝器件。一般來說,一個典型的引線電容其電感平均大約為每0.1in引線2.5 nH。由此推算,表面安裝電容器的引線長度電感平均為1nH。
表1 電容器的自諧振頻率大概值(基于引線長度)
電感器的頻率改變時,其阻抗值也會改變,不像電容器那樣改變諧振響應(yīng)。在電感器周圍的寄生電容會產(chǎn)生并聯(lián)諧振進而改變其響應(yīng)。電路的頻率越高,其阻抗越大。當使用電容器作為去耦考慮時,由于存在引線中的電感,所以設(shè)計中必須重點考慮。表面電容器在更高頻率時的性能比徑向或軸向電容要好,這是因為其有更低的內(nèi)部引線電感。
表2 nH電感的感抗與頻率對照表
在對不同封裝尺寸的表面安裝電容器進行“SPICE”測驗或分析時,相同電容值的所有電容器在保持其他測驗常數(shù)不變的情況下,不同封裝尺寸的電容器其自諧振頻率僅有幾個MHz的改變c現(xiàn)在產(chǎn)品中常見的1210、0805和0603的表面安裝電容器,使用不同的電介質(zhì)材料。電介質(zhì)材料對改變電容器的自諧振頻率無明顯作用。不同的封裝尺寸,就表面安裝過程中,引線長度電感的不同而言,自諧振頻率的變化是不明顯的,其范圍通常在2~5 MHz之間。
當對大量的電容器樣品在實驗環(huán)境下進行測試后,會觀察到一個有趣的現(xiàn)象:與預測一樣,在分析得到的頻率上該電容器發(fā)生自諧振。自諧振頻率在大量樣品中改變明顯,這主要源于電容器的公差率。因為在制作過程中,電容器的公差率通常為±10%,優(yōu)質(zhì)電容器在±2%~5%。制作上的公差影響元件的電容值,實際的自諧振頻率依賴于器件的公差比率。如果一個設(shè)計需要嚴格的考究,就要求使用昂貴的精密電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