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方國芯800億元天量定增帶給市場的影響還在發酵。
截至11月12日收盤,同方國芯繼續漲停,達到52.66元/股,而自復牌至今,其已累計上漲達61.09%。
800 億定增的規模無疑創造了A股有史以來的非公開融資紀錄,而由于在同方國芯的定增認購人中,多數為董事長趙偉國旗下或關聯企業或產品,業內對其實際的資金來 源和后續的資本運作意圖也頗多揣測,而日前***鴻海集團董事長郭臺銘更是對其控制的企業所進行的諸多產業并購以“不過是個炒股的投資者”而論之。
但顯然趙偉國的真實用意并非如此,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多方了解,在同方國芯此次大規模定增以及此前其通過紫光集團頻頻收購的背后,則是趙偉國本人對芯片及半導體行業的“勿忘初衷”的情結。
“在 目前的市場環境下,任何行業發展的最佳途徑便是產融結合,利用資本的平臺對產業進行資金輸血,最終達到促進產業大發展的目的,而趙偉國更是深諳其中邏 輯。”一位接近于趙偉國的知情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坦言,而利用資本反哺行業,則是與趙偉國早年的經歷和認識密不可分。
“芯片”情懷與資本的啟蒙
與外界對其“不過是一個炒股的投資者”的斷言不同,趙偉國恰恰是從半導體產業中成長成熟起來的專業人士。
據公開資料顯示,趙偉國畢業于清華大學電子系,碩士畢業后,其進入清華紫光工作,隨后又調到了清華同方。曾在芯片領域有過長達8年的研究學習經歷,而后又在IT工程師的崗位耕耘達10年。
2000年,趙偉國參與創立了同方微電子公司(同方國芯前身),致力于為全國40%的居民提供了身份證芯片,
“2000 年其創立同方國芯的初衷便是希望能夠以此振興國內的芯片產業,但當時無論是有關產業政策,還是整體社會投資需求等大壞境的因素,使得其這一條發展芯片產業 的路徑效果并不明顯。”上述接近于趙偉國的知情人士透露,同時也因為其對于斯時國企制度缺乏活力的厭倦,趙偉國在2004年前后無奈選擇了“下海”經商。
2004年,趙偉國建立了北京健坤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健坤集團”),以此進入煤炭業務和房地產業,并因此掘得人生第一桶金,也由此開啟其人生經歷的另一面。
“下海的經歷讓趙偉國更深刻覺得資本對于行業促進的重要性,也同時更加深了其對于資本市場的理解。”上述知情人士透露,一條借助“資本”邏輯完成產業“初衷”的途徑逐漸萌芽。
對于資本力量的領悟,趙偉國最初的啟蒙則來自于清華同方在1997年6月底的上市,其正好于同年10月進入同方工作,同方早期的發展得益于資本市場的支持,這讓他對資本如何與產業相結合從那個時候便有了模糊的認識。
趙偉國愈加成熟的“資本反哺產業”邏輯正待付諸實施之時,時機則在2009年悄然到來,當年其重返紫光集團擔任董事長。
“當時是清華請他回來的,而他也覺得民營企業不好干,個人也需要一個更好的平臺。”上述知情人士坦言,來紫光后,趙偉國則開始了他在高科技領域的耕耘,因為這是國家賦予高校產業的使命,但搞什么、如何搞,確實經歷了一個逐步探索的過程。
最后在2013年前后,紫光集團將自己的戰略定位鎖定在了半導體行業。
“趙 偉國認為中國半導體這個行業大爆發的時機來臨了,或者說商業上具備大規模投資的時代到來了。”一位紫光集團內部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透露,最初紫光 股份在發出首單芯片行業收購邀約的時候是在2013年6月,而斯時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綱要還沒開始起草,“事實上,趙偉國也在當時向工信部主管半導體的領導 建議國家要加大對半導體行業的支持力度。”
“這兩年包括半導體行業在內的產業發展對于資本的需求程度越來越高,”北京一家中型券商電子行業分析師指出,“正是基于這樣的原因,利用資本平臺來實現產融結合是最為有效和有利的途徑。”
800億的產融擴張
在業內人士看來,從此次由趙偉國操盤的同方國芯巨額定增的投資方向來看,同方國芯的主要意圖仍然在于實現芯片及半導體行業的產融結合。
“雖然定增規模將達到800億元,但從此番的募投項目來看,投資的領域仍然非常集中,基本都是芯片行業的,并非多數資本追逐的互聯網、游戲、醫療等熱門板塊,”上述北京一家中型券商電子行業分析師認為,“所以同方國芯在產融結合上的意圖更明顯,而不是簡單的造概念。”
據公告披露,此次同方國芯的募投項目包括儲存芯片工廠建設和對芯片產業鏈上下游公司的收購,兩者投資總額分別將達932.42億元和162.10億元。
此外,在此輪定增的募投項目中,一筆用于收購***半導體公司力成25%的股權的投資也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該項投資總額大37.98億元。
而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之所以在***的半導體市場上選擇合作對象,或與趙偉國和紫光集團對***地區半導體行業的整體競爭力的認同有關。
“***半導體行業的競爭力還是很強的,尤其在代工、設計、封測三個領域,大陸的企業和其差距是很明顯的。”上述紫光集團內部人士坦言。
但前述內部人士同時認為,這一認同更多基于業務范疇,而與區域選擇無關。
“在時機問題上,不是刻意的選擇,紫光一直在全球范圍內尋找優秀的半導體企業進行合作”,上述紫光集團人士表示,“像紫光和力成的合作,首先是基于業務層面的,并不是說一定要到***來。”
押注或看好半導體未來
在同方國芯此次定增中,市場對趙偉國“自認購”的解讀,或存在一定的夸大成分。
“很多人把關聯方清華控股下面的企業也當成趙偉國實際控制的公司了,其實這些只是關聯方。”一位接近紫光集團人士稱。
“這 些認購對象中,只有健坤是趙控制的企業,其他主要是紫光集團的下屬企業,清華控股是實際控制人。健坤的認購額度是70億,不是460億,他敢于簽署認股協 議,當然是有能力支付這70億,”前述紫光集團的內部人士稱,“健坤參與認購,也是在向所有人表明,公司是看好國芯的未來發展,并愿意為之進行長期投 入”。
而據前述內部人士透露,紫光集團目前總資產接近800億元,而清華控股的總資產更是接近2000億元。
“健坤集團只是趙名下的一部分資產,他還有別的資產,所以也是有能力認購這些資金的。”“而且這個資金也必然是合法的,因為目前證監會也會對定增的認購人進行嚴格的審核。”
事實上,監管層的確對于A股非公開發行環節監管口徑趨于嚴格,例如針對定增中的認購人或產品,上市公司須履行穿透式核查與信息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