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似乎昭示著北斗系統即將“化繭成蝶”,北斗開放實驗室辦公室主任明德祥認為,極高的評價和隨即公布的“北斗三號”計劃,透露的信號是國家高層將堅定推動北斗國際化、積極布局下一步。
點擊智能手機的地圖軟件,或者打開行車導航儀,輸入目的地,眼前的屏幕將自動匹配出最佳的行車路線和實時路況。這是國人行車的常見場景。
時至今日,多數國人依然習慣性將“位置服務”等同于“美國造”的GPS系統。不會有太多人注意到,他們的智能手機和導航儀,信號來源很可能在幾年之間已經“易主”——“中國造”的北斗系統,正在強勢進入衛星導航產業。
已經來臨的2017年,中國的北斗產業極有可能迎來新一輪爆發。“北斗三號”系列衛星將在今年7月左右發射,邁出北斗系統“三步走”戰略的最后一步,到2020年覆蓋全球。此前2012年的“北斗二號工程”,已經完成覆蓋亞太地區的“第二步”。
近期密集出臺的國家科技、航天相關規劃,也為北斗產業發展指明方向,北斗融合產業應用、國際化等未來路線基本明晰。據《國家衛星導航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設定的目標,至2020年我國北斗系統應用市場產值將超過2400億元。多位北斗領域專家樂觀預計,在未來,“北斗”有望成為像高鐵一樣的“國家名片”。
在GPS 系統占據國內和國際市場絕對份額的壓力下,這張名片能否脫穎而出?
軍、民兩用戰略意義
全球最早大規模應用的衛星導航系統,是美國在1970年代研發出來的GPS系統。美國之后,前蘇聯、歐盟、中國先后加入國際導航衛星競賽。當前的格局是,美國GPS系統領跑,而中國選手北斗系統處于追趕的第二梯隊,與“北斗”處于同一梯隊的還有俄羅斯的GLONASS和歐洲的伽利略星座,同時在跑道上的,還有日本等國。
站在國家競爭的角度,各國競相追逐衛星導航與定位領域,兼有軍用和民用戰略意義,能維護國家安全、通信安全,同時搶占先進技術和先進制高點。
中國的衛星導航系統執行“三步走”戰略,1992年開始的“北斗一號”,是一組進行衛星導航相關研究實驗的測試衛星;2004年立項的“北斗二號”,則是正式運作的1.0版本,其任務是承擔中國國內和亞太地區的導航、授時等服務,歷經8年于2012年年末14顆衛星組網的星座初步“竣工”;而計劃中的“北斗三號”,則要完成35顆衛星全球組網(美國GPS全球組網的衛星為24顆),承擔中國導航服務全球的任務。
2016年年末到2017年年初,北斗“三步走”戰略正式完成“第二步”與“第三步”的接棒。北斗產業先后迎來政策密集發布期和衛星密集發射窗口期。
僅2016年12月,寫有“北斗”關鍵詞的,就有《中國的航天2016》白皮書、《關于加快推進“一帶一路”空間信息走廊建設與應用的指導意見》、“十三五”國家信息化規劃、“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等一系列重磅文件。
隨后2017年1月9日,“北斗二號衛星工程”的研發團隊,登上了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的領獎臺。這是首個獲得該獎項的國家重大科技專項,而這一獎項是中國官方目前對科學研究的最高榮譽。接著,“北斗三號”首批衛星的發射計劃被官方公布,初定時間在2017年7月左右。隨即而來的行動,極有可能是6到8顆北斗衛星的密集發射。
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似乎昭示著北斗系統即將“化繭成蝶”,北斗開放實驗室辦公室主任明德祥認為,極高的評價和隨即公布的“北斗三號”計劃,透露的信號是國家高層將堅定推動北斗國際化、積極布局下一步。
GPS賺得盆滿缽滿的背景下,逐漸向民用開放的北斗系統,隱藏著極大的商機。據2013年發布的《國家衛星導航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至2020年我國衛星導航產業的規模將超過4000億元,而北斗在導航應用領域貢獻率的量化指標則是“基本領域60%,重點領域80%”。言下之意是,“北斗三號”完成后,很有可能拉動2400-3200億元規模的市場大蛋糕。
北斗產業的黃金時代要來了?短短兩月間,官方數條重磅使得不少投資人和企業家難掩興奮。這種情緒并非憑空臆想。早在“北斗二號”實現亞太覆蓋的2012年前后,國內許多省份和一些城市上馬北斗產業園,大批量資本和企業進場,可謂北斗產業的白銀時代。直至2016年,依然有多個省份在出臺北斗產業規劃。
從具體區域看,北京、上海、廣東、湖南、湖北、深圳、長沙等省市均出臺了北斗產業發展規劃,北斗產業被視為經濟轉型升級的戰略產業。
廣州祺智通信董事總經理焦明輝2009年進入北斗領域。他表示,若干年間,當年鮮有人問津的北斗行業,近幾年已經變得炙手可熱。之所以越來越多人進入這個領域,是因為他們看中國家力量主導投資帶來的商業機遇。
業內許多人的判斷是,北斗將有可能成為像高鐵、核電一樣的“國家名片”。
與GPS“兼容”
北斗和GPS等強手的賽跑,首先是在國內民用市場的較量。龐大的消費人群和行業用戶,使得中國擁有巨大的導航定位市場。中國的北斗系統,必須在中國的“主場”贏得主動權。
北斗產業的追趕,首先要解決和GPS的關系定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調查了解到,在智能手機、導航儀等傳統的領域,北斗企業并沒有采取“有你無我”的替代策略,而是采取“有你有我”的兼容策略。
隨著北斗、GLONASS的開放定位服務接口,包括高通在內的芯片廠家推出兼容多個系統的芯片產品。據2016年6月發布的《中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白皮書,我國已有30%的智能手機應用了兼容北斗系統的芯片。業內的看法是,兼容有助于提高定位的精度,也可以避免搜不到某個系統的衛星而導致“失靈”。
明德祥表示,對覆蓋全球的GPS系統來說,地面設備可能只搜到四五顆衛星的信號,而如果設備兼容北斗、GLONASS,搜到的衛星有可能達到十幾顆,結合算法后定位精度大增。同時,由于樓宇的遮擋,室內的設備搜索到的衛星數量有限而難以提供定位,兼容的策略將有可能使得室內導航得以實現。
“北斗企業需要考慮的并不是誰替代掉誰的問題,而是要讓中國的消費者感受到,有了北斗系統后,他們獲得的消費體驗變得更好。”明德祥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相比之下,北斗系統目前的某些體驗確實比GPS系統要好,其中經常被提及的是“短報文”功能。簡單來說,GPS 類似收音機,只能接收衛星信號;而北斗系統則類似收發電報的電臺,設備持有者不僅能接收信號,同時可以用類似摩斯密碼的方法向衛星發簡短的文字信號。這一功能使得北斗系統成為救援的理想通信工具。事實上,早在2008年汶川地震時,一度通訊中斷的震區,正是依靠北斗系統的短報文與外界聯系。
這意味著,在GPS占據的大眾消費領域外,北斗產業有潛力開拓一塊增量市場——包括應急救援、災害預警、海洋作業等細分領域的特殊應用市場。業內已經有不少嘗試,比如焦明輝正在做的產品,便是用于戶外探險的“北斗盒子”,其特色功能是可發送“定位+短報文”求救。
值得注意的是,“北斗二號”登場的2012年前后,中國導航領域的市場應用還沒有當前這么熱鬧。2014年以后,隨著國家經濟戰略全新布局,“雙創”、新經濟、“一帶一路”建設方興未艾,大數據、物聯網、智慧城市、軍民融合等酷炫的概念此起彼伏。
在近年來各類官方文件行文中,除了肯定大眾消費領域正在探索的兼容路線外,同時提出了“北斗+”的概念。例如《中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白皮書明確提出,鼓勵北斗與“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移動通信、無線局域網、超寬帶等技術融合應用,推進衛星導航與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新興產業融合發展,推進北斗導航在大眾市場的應用。
焦明輝的北斗盒子就在探索“北斗+大數據”。據焦明輝介紹,在云平臺有一定數據沉淀后,北斗盒子能告訴探險者最佳行進路線和容易遇險的位置;而當探險者受困發“短報文”求救后,云平臺可通過類似打車軟件的方式將信息發給附近的其他探險者,探險者的互助將為專業救援隊的到來爭取時間。
已投資若干宗北斗項目的稻谷資本投資人王林琳表示,目前北斗導航核心技術已經實現自主可控,核心性能指標大幅改善,依托地基增強系統定位,精度已經可以達到亞米級(即定位誤差小于1米),同時相關基礎硬件產品芯片、板卡、天線等成本已經下降至與GPS同一水平,北斗導航產業發展條件成熟。在萬物智聯時代的背景下,北斗系統將成為物聯網、智慧城市的重要入口,應用前景廣闊,行業將迎來向上爆發的拐點。
世界北斗服務全球
國內市場風云未定,北斗系統還要在更廣闊的全球市場與國外強手展開較量。
即將在2017年夏天發射的“北斗三號”衛星,預示著這場較量的到來。按照規劃好的國際化路線,待到2020年完成35顆衛星全球組網后,北斗系統將具備像GPS一樣覆蓋全球、服務全球的能力。而在當前,北斗系統正在向東南亞等地區推進,嘗試區域性的國際化路線,希望在2018年前后為“一帶一路”國家提供基本服務。
湖南北云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向為表示,北斗的國際化,有助于推動中國的高端制造業“走出去”,從而拓展北斗企業新的增量市場。在國內市場與GPS系統的競爭中,北斗系統已經形成了一些能夠“走出去”的條件,比如更低價格的產品和更高的精度定位。
有趣的是,2018年也正是歐盟計劃啟動伽利略全球導航系統的節點。也就是說,北斗系統未來不僅要對陣早已領先的GPS系統,還要與同量級的伽利略等對手競爭。這對北斗系統來說是不小的挑戰。
從當前官方的規劃看,北斗系統首先在東南亞地區試水國際化。這是中國“一帶一路”倡議涉及地區和北斗系統當前覆蓋的亞太地區的交疊區域。國家發改委早前發布的《關于加快推進“一帶一路”空間信息走廊建設與應用的指導意見》提到,支持相關企業在泰國、老撾、印度尼西亞、柬埔寨等東盟國家合作建設北斗地基增強系統及基于北斗的室內外位置服務系統,促進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在東盟地區的應用。
明德祥分析,北斗進入東南亞市場的優勢,一是中國和東盟的經濟往來密集,二是在亞太地區尤其是低緯度的東南亞國家,北斗系統提供的定位精度甚至比GPS系統要高。
這種由官方主推的“走出去”方式,像極了中國在建設“一帶一路”推介高鐵和核電的方式。因而,業內人士稱北斗為未來比肩高鐵、核電的“國家名片”,也包含北斗系統效法高鐵、核電的意思。
“如果北斗系統能成為新的國家名片,那么它將為我國的‘一帶一路’建設提供全新的范式,一種中國技術、中國企業在海外市場化的范式,”明德祥認為北斗國際化的意義重大,“我們應該有足夠自信,輸出中國的‘北斗文化’,讓海外民眾認識北斗。”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