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個新時代的到來
親愛的朋友,你知道嗎——今天,我們看到的很多變化,在10年前幾乎不可想象:
今天,即使你幽居偏遠山溝,通過視頻,也可以面對面地和海外朋友對話交流;你要學金融,未必要去金融中心;你要開會,也未必要到會場;
今天,一個“非專業教師”講的數學課,卻有來自全世界200多個國家的上千萬學生來聽,他給世界講了5億堂課,還包括30多萬教師也來旁聽;
今天,一個宅男可以足不出戶,只要按幾下手機鍵,就能飯菜送到口、衣服洗好送到手,火車票、飛機票、酒店全都妥妥地訂好……
是的,從現在開始,在未來的10年、20年,這些變化都將會越來越自然流暢地到來——這就是我們面臨的“新常態”。是的,新時代已經開啟了,但卻只有少數人才意識到它的深刻意義,將如何深深地改變我們這個美麗的世界。
如果您今天就有這種眼光,并把它運用到孩子的教育上,那么這個眼光到底值多少錢呢?可以說是無價的!豈不聞古人云:千金難買真知,萬金難買早知道!
工業4.0要從娃娃抓起
二:工業4.0時代:世界不再是你過去所知道的那樣
1.什么是工業4.0時代?
“工業4.0”概念最初由德國率先提出,旨在支持工業領域新一代革命性技術的研發與創新,引領第四次工業革命。此前的工業革命分別為:工業1.0的蒸汽機時代、工業2.0的電氣化時代、工業3.0的自動化時代。
用學術化的語言表達起來就是:目標是建立一個高度靈活的個性化、數字化產品與服務的生產模式,在這個模式當中,傳統的行業界限將消失,并會產生各種新的活動領域和合作形式,創造新價值的過程將發生改變。產業的分工也將被重組。
是不是感到莫名其妙?下面就用通俗語言解釋。
2.工業4.0時代的核心特征是什么?
“網絡化”。什么都是“互聯網+”,互聯網加上傳統經濟,就是未來的新常態。“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就是沒有網”說出了人們生活在4.0時代的心聲,人們的生活已經越來越離不開網絡。
智能化。所有的東西都在走向智能化。比如說煮飯,現在只要在手機上一按幾點幾分啟動,遠程控制,家里的電飯煲就開始自動煮飯了;手機一按,家里的洗衣機就開始洗衣服了。據說現在正在研發智能機器人,家里搬回一個,所有的家務活都給你包了……這時候,你會發現生活變得特別簡單、便利。機器會代替你做得更多,而你會擁有越來越多的時間,那么這么多時間用來干什么呢?
“去中心化”。以前人們競相離開農村奔向城市,居住在一個核心地帶,爭奪城市的優越資源和機會,因此出現了像武漢、北京、上海這樣幾百萬、上千萬的大城市。但是現在,開始物極必反了,未來你可能會發現大城市的解體。未來鄉村極有可能成為“奢侈品”和新的人類家園。
君不見:近日,***主席對英國進行國事訪問。期間,東道主把貴賓安排在英國官方鄉間別墅契克斯下榻,作為一個最高的禮遇。因為城市在英國人心目中僅僅是一個聚會的場所,人們在城里度過忙碌擁擠的工作時光。在喧囂之后,大部分生活優渥的家庭又都一如既往地返歸健康怡人的鄉村生活。
這就是互聯網時代帶來的“去中心化”,目前早有一批人已經開始了逃離北上廣深大城市的熱潮。
“去組織化、去管理化、去中間化”的極簡網絡原則。隨著互聯網的聯系越來越普及,廠家去掉代理商的中間環節,而與顧客直接聯系。同樣地,在工作上,組織機構也成為非必要因素,供方和需方可直接聯系,這使很多人擺脫組織走上了自由職業者道路。在生活上,人們越來越注重直接、快捷的聯系。因此,一切組織都將成為不太必要而走向松散、潰敗,同時,就只有依賴互聯網新型“控制力”的增強。是什么?請諸君自己斟酌思量。
“個性化”。這是一個個性大解放的時代,人類歷史上第一次賦予個體自由,讓每個人都有機會成為一個更高度的個體、更高度自我掌控的人。個人從此擺脫了土地和機器的束縛,告別了貧窮而追求自由,個人越來越注重自己的感受和體驗。工業生產也從大規模標準化走向了私人定制化。在未來的時代,發揚個性的人會越來越多。
所有這些巨變,將徹底重構我們的生活,徹底重構我們社會的運行模式。
下面,僅就從生活和教育的角度,來詳細解析工業4.0時代對教育的巨大沖擊。
(1)傳統教育行業被顛覆,傳統學校的職能不復存在
在這樣一個新時代,“大數據、云課堂、云教育、云技術、翻轉課堂、STEAM課程、MOOC、微課……”種種新名詞分分鐘撲面而來,讓我們應接不暇、眼花繚亂。
有了WiFi,有了App,學生已經不再依賴傳統的教師傳授知識;學習可以不僅僅發生在學校、在教室、在45分鐘課堂;而是隨機的、各種碎片化的時間都可以找到最好的老師,獲取最寶貴的資源。
所以,這一切都讓傳統學校作為“知識文化中心”的功能已不復存在,傳統學校的圍墻已經坍塌了。現代大學的存在意義和存在邏輯,也已被顛覆。
美國的一位網絡專家說:“地點已死,空間長大。”教育界,必然掀起真正的革命!
讓我們來看一個典型案例——“可汗學院”的異軍突起:
一個優秀的老師,把他的課程放到網上,千萬人都來采用。
這意味著:“傳授知識的好教師”第一次變得不再稀缺。你無法通過把這部分好老師“專屬化”來提高學校的競爭力。因此,這個時代,“知識”已經無法壟斷;“個體”也不見得會輸給“集體”,甚至很可能優秀的個體,比某些人數多多的“集體”更強大。如果某個教師的個體很卓越,他一個人就可以超過很多的學校,實現很多教師加起來都無法達到的教育成果。
比如可汗,一個非教師出生的“業余教師”,居然成為了世界上最優秀的科學課教師,擊敗了成千上萬所學校和成千上萬的職業教師。他一個人,就可以同時對千萬人“上課”,可以把最先進和最優質的科學教育課程,普及到最廣泛的不同國家和地區,讓最富裕和最貧窮的人群,都可以得益于他的課程。這在過去,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這種事情的出現,就必然讓“傳統學校”失去存在的意義,也讓“教育資源”變得不再集中,“去中心化”完全成了現實。
同時,“互聯網+教育”也讓傳統學校“同質化”,讓優質學校與普通學校的教育資源不再是“天壤之別”。北京上海的學校,不見得就比山溝里的精英學校更“接近文化教育中心”。山溝里的精英學校,不僅可以同步知道北京上海的課程和教育,也可以使用美國歐洲的教材,甚至哈佛大學的課件和教程來教學,還可以決定如何使用這些課件,來幫助學生達到更好的教育效果。未來假如你想對鄉村教育作點貢獻,不一定要親自前往鄉村,你可以足不出戶地贈送一個優質師資的“云端課堂”給鄉村孩子帶去新知,“互聯網+教育”是真正化解人們心頭大痛的城市農村“教育資源不公平”問題的捷徑。
北京十一學校的特級教師魏勇就說:凡能百度到的,一定不是教學的真正價值所在!李希貴先生也說,互聯網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很輕松地找到一位“隨叫隨到、無所不知”的全科教師,那么傳統老師和學校的價值和意義將失去了最大依托。
因此,現在已經到了一個重新定義教育、重新定義學校的時代了。
但是如果你懂得善用這個新時代的信息網絡資源,你就會發現這真是一個偉大的時代。如果你不懂,那么你將可能錯失很多良機而被時代所淘汰。
(2)這是一個個體強大、個體超過組織、個性化教育到來的時代。
試想:如果在十幾二十年前,傳統的沒有互聯網的工業化時代,上述變化能發生嗎?我們能不能找到可汗?可汗能不能找到我們?不行!那是個個體無力的時代。個體渺小無力地不能伸展于天下,而客戶也無力按照自己的需求自主地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個人都不能受到良好的尊重,即使是可汗再大的本事,也可能被組織機構埋沒。
但是現在,這個時代很奇妙地,都同等賦予了每個個體絕佳的機會和超級影響力。只要你善于運用,你一個人就可以辦一所學校,一個人就可以開一家醫院,一個人就可以做一個自媒體。
我們可以看到:這是一個個體強大、個體超過組織、個性化教育到來的時代。
這個時代賦予每個個體表達自己的自由,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的話語權,每個人都是自己的自媒體。你可以燒個菜、賣個萌、爆個料,都發到自己的微信微博和QQ,與網友互動分享交流。你就是“CCTV”,你就可以打造你自己的網絡名片和網絡品牌。
甚至,你也可以打敗哈佛:
作為前工業時代的組織模型,哈佛大學用雄厚的資金構建了最多、最卓越的教授群,開設了2000多門世界級課程。所以,你無法與它競爭。
但是到了現在網絡化、信息化的時代,你卻可以把“整個哈佛耶魯甚至普林斯頓”都“裝進”一個移動硬盤!
讓這些教授隨時隨地陪伴你、24小時不停地為你講課,你喜歡什么就給你講什么。你還可以到網絡上尋找所有你需要的大師專家,為你排憂解難、解疑答難。比爾。蓋茨說“在這樣的一個時代,我們可以更高效的運用教育。”而你現在,正擁有了這樣自主選擇能力的自由。
今天,假定我們有一個優秀的微積分教師,我們干嘛不把他的講課過程全部錄下來提供給全世界的學生,而讓其它幾百萬個講這門課又講不好的老師去干別的活呢?這個時代實現了!那么這個教授就算給他再高的工資也都是廉價的,因為他對全世界講課,這就是今天在線教育、明星教師、獨立教師來襲的重大意義!
今天,個體的實力格外突顯重要,不論是教師、還是學生,個性化教育趨勢已然到來,“因材施教”已真正成為可能。
因此未來我們必將告別傳統教育的單一化、工具化、標準化,而響應多樣性、體驗性、深度探究的個性化學習需求。
(3)未來無業可就,教育目標正從就業目標轉型為創業導向。
在互聯網時代,傳統的行業界限已經在消失。
這意味著什么?我們很多家長都很關心孩子上大學要讀什么專業好?這句話就告訴我們已經沒有專業這回事了,你如果再繼續將眼光局限在專業上,你就太out了。
一個科學家的判斷:“你的孩子將要從事的工作有65%是現在還不存在的職業。”也就是說:未來是未知的。
那么,既然我們的孩子將來要從事在今天還未出現、還不存在的工作,那么我們現有的教育模式還有效嗎?我們還為工廠、生產線或者某個職位身份量身定向培養一個孩子,會有用嗎?肯定沒用,因為你這個“定向培養”的前提已經不復存在、崩潰了。
看懂了你就知道,這事情一旦成真,改變將不可想象!那么家長該如何來幫助孩子規劃?只有一個途徑——認清本質,看清未來!
美國俄勒岡大學的趙勇教授就講述:未來無業可就。教育正從就業目標轉型為創業導向。
實話實說:今天,全世界的教育模式都陷入了困惑和求變當中!不僅僅是中國,而且是美國、歐州,他們都面臨著同樣的困惑,他們也在仔細探索未來教育的走向。先知先覺的一批人都早已啟動了教育改革,原來的教育模式正在崩潰。羅杰斯說“我想賣空哈佛和耶魯!但找不到工具!”今天,這種趨勢已經愈來愈明顯。
君不見:北京十一學校早已經開始了一場動人心魄的教學改革;近日斯坦福大學也宣布自我革命;我們國家教育部也在勵精圖治地發出了各項教育改革措施。
那么,您是否知道教育改革的本質是什么?
(4)教育哲學的根本改變:機器不能替代的,才有未來!
讓我們先回顧一下,在以往的時代,為什么“人”是沒有價值的。
因為在農業時代,人的價值只是作為一種勞動力的時候,當然還不如一頭牲口,所以電影《紅高粱》里,老爹很高興把女兒賣了來換一頭大黑騾子。在工業時代,國家號召我們犧牲生命也要保護國家財產,所以人的價值不如一臺機器。在80、90年代,人還是不值錢的,因為拼死拼活十幾年的工資才夠買一臺電視機。但是到今天,你會發現:電視機幾個月打工你就可以買到,工業品已經變得越來越便宜,而你作為人已經變得越來越重要了。
幾年前在多名員工跳樓自殺后,富士康痛定思痛,決定把整個富士康機器人化,讓機器工人為自己打工:24小時不眠不休、不跳槽又不會抱怨,還不會要求漲薪。這徹底顛覆了人們的觀念,說明時代已經走向了一個把機器當機器、把人當人、人的價值超越機器的時代。
所以,如果我們的學校教育還不轉型,依然沿襲前工業時代的“把人當機器來培養”的模式。讓學生死記硬背、認真聽講知識點、機械地訓練等,那就依然是把人當成一個機器零件去培養。這樣的培養目標,已經是嚴重地背離這個時代需求的。
以前“學遍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格言適用于工業時代,但卻已經不適行未來了。想想看:至今我們運用了多少我們中高考學到的數理化知識?至今讓你做高考題能得多少分呢?但即使是零分,就能說明您是一個廢物嗎?那為什么我們要讓全社會所有人都去死死學習這些可能一生中都根本用不到的知識呢?如果可以的話,就讓占社會3%~10%的工程師去學不就好了。
現在,已經到了我們時代的拐點,我們必須培養孩子符合時代需要的素質,否則就是在葬送我們孩子未來的前途。
這就是我們現行的教育面臨的巨大危機!
那么,我們該培養孩子哪些能力呢?
有人說未來要培養孩子的高感性能力,有人說要培養孩子的“三感三力”(設計感、故事力、交響力、共情力、娛樂感和意義感),有人說要培養孩子的“從理性到感性、從規劃到創造、從成功到幸福”的能力……
眾說紛紜,然而我認為,他們都沒有“抓到最本質”!最核心本質的東西其實就是一句話:做“人”才能做的事,機器不能替代的,才有未來!
未來將是“人”的時代、教育必須是教“人學”的時代。機器將會代替我們做很多事情,那么我們人做什么呢?那就必然是——做機器所不能代替的事情。
一臺機器會收集所有的知識,有非常良好的記憶力、耐久力,如果我們去跟機器比拼這些東西,那么必然會輸得一塌糊涂,但是我們會發現機器還有很多東西不能做,這就是我們的機會。
請你想象:
機器會思考嗎?懂得博弈嗎?
機器擁有人的判斷、情感和意志嗎?
機器擁有人心的感受力嗎?
機器能有美學、藝術和設計能力嗎?
所以,最重要的絕不是知識、絕不是專業、絕不是數理化!更不是你現在頭疼的英語科目。現在你購買一臺小機器,花不了多少錢,就可以輕易地給你翻譯。電腦上一篇文章,就可以即刻給你翻譯出來。對話,你可以實現人機即時對話翻譯,所以你再苦學英語意義大嗎?
答案不言而喻。
所以現有應試教育的一套,究竟有多少價值?
而相反有些我們天天都要用的東西,學校卻二十幾年都沒有教給我們:
比如,
1,思維能力、獨立思考判斷能力:在以前的時代,思考思維是沒有價值的。你只要老實聽話干活就行了,不僅沒有價值,而且還有可能是有問題的。但現在不同了,我們每個人都需要為自己負責,每天無時無刻不都面臨著思考判斷決策,來為自己經營幸福成功的生活。
2,人際社交能力:人從來就是群居動物。在互聯網時代,更加注重擁有共同價值觀的人組成圈子;不管是在現實生活中,還是虛擬網絡空間,都需要你有良好的人際社交能力,需要你善于溝通交流、善于與人合作。
3,兩性關系相處能力:每個人在婚姻中,幾乎每天都需要與異性相處搞好關系。而現今居高不下的離婚率與自由戀愛觀,更給婚戀幸福打上了深深的問號。
4,維護身心健康的能力:在今天這個時代,因為人的主體地位開始充分呈現出來,人的生命價值變得空前重要。多少人為了治好自己的病,甘愿花多少錢都愿意。但是在農業和工業時代,人的生命只值一頭騾子、一個零件的時候,人根本不重要。
……
以往我們總在質問為什么教育“把人教不見了”?而今天我們已經清楚看到,是因為時代之輪的改弦易轍,以前一直在“把人當機器”培養,而現在終于“回歸人”的時代已經到來了!
如果你了解了這個未來中國20年、30年的趨勢,你能擁抱,那么你會如魚得水過得非常好。但如果你忘記了這項機遇,繼續做這個社會的零件的話,那么未來的10年、20年之后你將可能陷入悲慘的境地。
?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