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智能,一直以來小編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斯皮爾伯格導演的《人工智能》里的能獨立思考,具備學習能力的機器。近年來,隨著科技不斷創新研發,更關鍵的是“互聯網思維”的泛濫,五花八門的智能電子產品層出不窮,似乎不管什么電子產品,只要加上“智能”二字,立馬就變得高端大氣上檔次了。“智能”的概念被過度消費,不少偽智能產品在互聯網思維的風口上招搖過市。
廠商給消費者描繪了一場場的黑客帝國高科技情景,你使用一把裝有藍牙功能的體重稱,可以掌握你身體的皮下脂肪、內臟脂肪、基 礎代謝、水含量等狀況;使用智能手環,可以掌握晚上的睡眠質量、運動狀況;使用裝有傳感器的杯子,可以掌握水的溫度、水質等……消費者被引導得云里霧里, 花了高價錢買了雞肋產品甚至不智能產品,制造了一堆又一堆的電子垃圾,形成智能產業的又一泡沫。
據了解,智能人機交互在未來智能發展史中占據至關重要的地位。智能時代的長期目標之一,就是追求智能設備與人的無障礙的貼合交流,從而達到個人化、自主化、自動化的服務目的。安全、健康仍是智能生活焦點,除了引導消費者對偽智能產品要正確對待外,還得正視智能給生活帶來的影響。
所謂智能,是一個很泛概念,一說到智能,你可能第一時間想到的是電影中的機器人,能和人類進行溝通、能獨立思考,其實這是人工智能發展的最高境界,機器可以不斷學習、自我進化,最后形成思考的能力,甚至還可以具備情感。但是這顯然只是“智能”這個詞在夢想中的豐滿形象,在現實中并非如此。
現實中智能的標準是不斷進化的,比如輸入法,最早的輸入法只能逐個選字,支持聯想功能的輸入法就是智能的,但是和支持記憶用戶打字習慣的輸入法相比,僅支持聯想顯然就不夠智能了,支持記憶用戶打字習慣的輸入法也不是終點,用戶記憶中的詞組可能是錯誤的,更智能的輸入法應該還具備糾錯功能,如此一來,智能輸入法在不同階段就有不同的標準,每一代產品都要比前一代更智能,但是又擁有可以變得更智能的空間。
再以電話為例,和單一的固定電話相比,能在不同房間內移動的子母機要智能的多,而可以到戶外使用的大哥大又比子母機要智能,但是大哥大只能撥打電話,不能發短信也不能存儲電話本,相比之下,早期的功能機就智能的多,隨后功能機的功能也更豐富,可以上網、可以聽音樂、可以刷機等等,但是和能隨時升級、按喜好安裝應用的“智能機”相比,又顯得不智能了,目前階段的智能機有高速處理器、有大屏幕、有不斷進化的操作系統,這樣就足夠智能了么?顯然不是,目前的智能手機人機交互方式單一,語音、手寫等功能實用性不強;各廠商對系統的優化進度不同,不是誰都能隨時體驗最新的系統;用戶想隨心所欲控制應用還需要越獄或root,各種應用開機自啟、偷跑流量、占用資源,不是每個用戶都能應付得來,這樣的產品還能稱得上智能么?
因此在我看來,智能首先是一個變化的概念,不同階段應該有不同的標準,其次智能的前提首先應該是好用,如果所謂的智能讓使用變得更加復雜,那它只能算是“偽智能”。
對于智能產品而言,夢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理想的狀態是要讓電子產品可以自我學習和進化,可以很好的理解用戶的指令,這也是現階段智能產品需要改進的地方,好的智能產品從便捷、實用又可靠的人機交互開始。
此外,智能產品在進化過程中勢必產生一些副作用,比如智能手機中病毒、惡意軟件偷跑流量花費天價資費、智能眼鏡讓佩戴者不舒適、智能馬桶短路爆炸等等,任何產品的進化肯定都是具有副作用的,關鍵是靠生產廠家如何把副作用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圍內,如果盡量的減小對使用者的傷害,大可不必因為有副作用就畏懼甚至抵制智能產品,你可以和你的手機隨意聊天的那一天總會來的。
把脈智能硬件:四大病癥導致“偽智能”困局
一、智能不智:概念炒作大于實際
目前,市場上很多打著“智能牌”家居的產品距離實際意義的智能控制都還有著很大的技術和功能上的差別,可以說還欠缺點“智商”。據相關媒體報道,有些所謂的智能洗衣機,只是通過簡單的“電腦控制”輔以智能概念而宣稱智能化,其實就是全自動洗衣機的翻版;有的冰箱將成熟的自動調節溫度技術說是智能化,其實只是具有自動變頻功能冰箱……類似的終端故事還有很多。
而更多的所謂智能單品更是偏離用戶的實際需求,加入幾個并不成熟的傳感器,然后加載一個界面設計并不完善的App,就開始打著顛覆的旗號夢想著逆襲。不能說這是消費誤導,但至少可以看到這些智能家居產品似乎代表著創業者的情懷,卻不能詮釋用戶的情懷。這些絕對不是真正的智慧家庭,甚至很多產品連真正意義上的智能家電都算不上。缺乏產業鏈支撐,借助于概念粉飾下的“智能”炒作,無法滿足人們真實的使用需求,最終只會危及行業良性進化,無法取得長遠發展。
二、智能低智:讓簡單的事情復雜化
與上述問題接近的另外一個問題就是“智能低智”。按照真正的智慧家庭要求,智能家電應該是智能設備的“互聯、互通、互動”,它們能以自己的語言進行溝通和交流,并借助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實現人與智能設備之間的語言溝通。如果從這個視角來看,家電設備的智能化似乎還沒起步。
目前,很多家電產品連基本的操作設置都不夠人性化,就更別提智能化設計了。比如,有些智能化電視,由于操作方法復雜,老人想看電視反倒連電視節目都調不出來。智能家居是一個平臺,其本身就是一個智能化的控制系統。在這個平臺上,所有的家電,包括門窗、水電設施都可以被遠程控制,實現智能化的應用體驗,同時還可以根據用戶的自定義設置,進行各種各樣的智能控制,這才是真正的智能家居。
如果做更深一層次的探究,智能家居的未來是基于可穿戴設備,根據人的生理、心理狀態自動調節環境,從而使硬件服務于人。我們需要理清的是,“智能”是讓生活更方便、簡單、舒適,而不是概念或給用戶帶來復雜。如果智能的結果是增加了操作難度、讓簡單的事情復雜化,這樣的智能產品究竟是“智能”還是“弱智”呢?
未來家電設備的“智商”需要借助云計算,通過人工智能不斷學習并持續提升,最后它們將能像人一樣具備思考和判斷能力,從而能夠更好地為人類的生活服務,這才是智慧家庭的基本標準。但是,這個夢想通道目前在很多制造商中并沒有打通,或者說概念的構建才處于起步階段。
目前的困境是,作為智慧家庭的組成——智能家電行業的一些制造企業,也曾試圖給市場提供一個智慧家庭的模板,讓智能家電快速做到真正的智能化,但這些制造企業受制于自身產品線和思維模式的限制,往往無法承擔智慧家庭的重任。因此,最快捷的突圍路徑就是,讓智慧家庭通過系統平臺企業來實現,就像蘋果、微軟一樣,通過搭建系統平臺的革命推動行業升級,讓一切智能硬件標準化。
三、互聯不通:產品出發點是競爭而非需求
很多智能家電企業推出產品的出發點都是基于競爭層面,而不是消費者層面。不同品牌、廠家的不同產品都遵循著各自的標準,因此在設計上并不能夠做到整體智能,這對于用戶而言是種困擾。從智慧家庭的消費需求看,不管是哪個品牌或是怎樣的產品,家電設備之間必須實現“互聯、互控、互通、互動”,這樣才能組成真正的智慧家庭。但目前的狀況是,每個品牌基于自身能力的智能方案實為“畫地為牢”,只關注自己能做什么,而無法滿足消費者的整體需求、真實需求。
消費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使用不同品牌的家電產品,如果它們無法互聯互通,最終,每個家庭都會被不同品牌割裂成多個“孤島”,這樣也就失去了智能的效應,所帶來的結果就是,智慧家庭智能停留在夢想階段,而企業就只能在偽智能戰略中游離。
智能家電行業需要一個能實現各品牌設備兼容的協調平臺,為各品牌產品互聯互通互控搭建一個橋梁,保障不同品牌的產品可以無障礙地“對話”,同時滿足消費者多樣化和個性化的需求。只有這樣,用戶才可以根據需要,將軟件應用連接到不同功能、不同品牌的家電產品上,創造出真正的智慧家庭的全新體驗。這也是最近蘋果、谷歌等國際巨頭所推出的平臺系統受全球關注的原因所在。
四、智能無情:產品人性化設計不足
實際上,智能家電作為智慧家庭的一部分,所承載的不僅僅是使用功能,而更應該體現出智能所帶來的人性化、智能化體驗。就像一個人,他要求關愛、情感、思想,否則生活就是孤單與蒼白的。對于智能家電,無論做傳統家電的企業還是近幾年興起的初創企業,都拋出了美妙的智能故事,但實際上卻沒有企業能夠做到家電的人性化。那么,智慧家庭應該如何做到實處呢?
從移動互聯網的流行趨勢可以看到類似的影子。以微信為例,它已經不是一個簡單的工具,而是一個共享平臺,成為好朋友之間思想、樂趣、情感共享的園地。智能家電的升級方向應該是,做到互聯互通互動后,能夠讀懂、識別用戶的生活習慣和特征,成為用戶的生活秘書。
而就目前的智能家居產品來看,不論是外形、技術、性能,還是App的界面交互操作方式都存在著極大的提升空間。暫且不談由產業鏈不成熟所制約的智能家居硬件層面的環節,就以App的設計以及基于硬件本身的交互界面設計來看,都缺乏人性化的思考。
下面就給大家盤點幾種噱頭遠大于實際作用效果的所謂的“智能”硬件,小心讓它們炫麗外表掏空你的錢包哦!
NO.1:智能牙刷
誰能想到,刷個牙還要裝APP,然后連接藍牙才能開始刷牙。請問這個意義何在,我刷牙對著鏡子還不夠,對著手機刷牙,畫面太美。
不光這樣,這玩意兒還檢測刷牙時間和進度,而且刷得太用力就要警報,太輕也不行。統一時間、進度、力度的刷牙方式,只有機器人能做到。
更扯淡的是,刷個牙還要發布個好友排行榜。能不能讓人安靜地刷牙了?
這類牙刷價位一般都在600到1200元之間,這功能配上這價格,只能說是閑的蛋疼。
NO.2智能水杯+智能水杯墊
智能水杯,一個APP,一只杯子,打開軟件,然后會提醒你幾時該喝水了。這杯子要電池,電池只能自帶,杯子不能換,換了就沒法兒智能了,洗杯子更麻煩,得很小心。
真想做到飲水規律?你就得隨身帶著杯子,手機,電池。簡直坑爹,我渴不渴自己還不知道嗎?我想喝就喝,為什么喝個水也要管我?咱還能好好喝水嗎?發明這杯子的人就是從小作到大的吧。
還有智能杯墊,也一個路子,就是能換杯子,槽點也和智能水杯大差不差。
NO3.智能體重秤
有人美其名曰減肥神器。這智能秤,還是得要連接APP并開通藍牙,然后通過手機獲取信息,包括體重、體脂率、水分、骨密度等等。
然并卵,有本事減一個給我看看啊。自己稱出來的這些信息用處幾何?胖子都是懶死的,有這些數據,就一定去減肥了嗎?再說,普通公斤稱也能秤體重。想減肥的人,天天鍛煉還來不及呢,哪有時間折騰這玩意兒。
建議這智能秤往農業上發展吧,一秤大米,有沒有鎘就清楚了。
NO4.智能運動鞋
又是有人借助智能概念來安利自己的產品。這雙鞋子可以記錄走路步數、看到自己的心率。
呵呵,又是一個強迫癥人喜歡的產品。走路為什么要看步數,從古至今誰會把今天走了多少步放在嘴邊。廠商為什么要開發這個功能,簡直腦洞大開。
有的鞋子還會通過移動端告訴你怎么跑步和走路才是正確的,什么意思,想告訴我走不好會扯到蛋么?
還有的開發了個排行榜,和朋友們比比走路步數,走個路都要比步數,研發人員的攀比心是有多強啊。
NO5.智能手環
這個產品在智能穿戴界聞名已久。但是我想說,沒有這個也照樣活。不要和我說打開APP、連接藍牙,然后可以干嘛干嘛。
好吧,它可以給你反饋睡眠質量、飲食情況、鍛煉記錄、心情記錄、睡眠喚醒。呵呵噠,睡不好能讓我睡好嗎?吃不好能讓我吃好嗎?沒鍛煉能強迫我鍛煉嗎?心情差礙誰事兒了?還有,這么一點輕微震動,你以為真能喚醒熟睡的人嗎?
一個手環,簡直比我媽還關心我。
NO6.智能電動車
外形上看,設計出彩些、電頻小一些就可以叫智能電動車,接著智能調速、電量精算、動態儀表等幾樣功能有了就叫真正的智能電動車了。
實際上,家里的小毛驢也能搞定這一切。手動調速還能加速減速、智能調速只能勻速;電量有多少小毛驢本來就能看到,精算的意義在哪里;所謂動態儀表就是電量、車速、電壓等等數據,這些小毛驢也有。
想不到智能產品界圈錢都圈到玩弄大眾智商的程度了。
NO7.智能筷子
筷子也智能了?很神奇啊!這雙筷子可以檢驗食物品質、飲料和水的PH值、還能分析水果甜度等。
愛吃不吃,不吃拉倒。喝了幾十年的水,還能怕自己被喝死?我判斷水果好不好吃不是靠筷子,而是靠我自己的口感。人各有異,為什么非要統一標準?以后飯前都要每樣食物測量一遍,你覺得很有意義么?
哎,這筷子價格還要大幾百,現在老祖宗流傳到的筷子都變成了騙錢工具。
NO8.智能垃圾桶
我們先來看看它的使用說明。1.裝入四節5號電池2.扔垃圾時,必須在垃圾桶的正上方25cm-35cm3.垃圾滿后,驅走塑料帶扔掉4.該桶不易清洗5.價格至少百元以上
傳它被開發出來的目的為了環保、避免交叉感染、防止桶內垃圾氣味溢出。事實上,裝上的電池就是污染源,而誰扔垃圾的姿勢能這么標準,之后還是得要人工取出垃圾袋,這和智能沾上什么關系了?還不方便洗,不如10塊錢的塑料垃圾桶。
研發人員們,請你們高抬貴手,別秀下限了。
NO9.國產特斯拉
最后一個,也是最近最熱門的一個。游俠怎么了,口口聲聲說自主研發特斯拉,實際上是山寨的,買輛特斯拉修修改改就成了自主研發的互聯網智能尖端產品了。他的創造者——扯淡之王黃修源,從上學開始就不消停,干點什么都恨不得全世界都知道。
這次國產特斯拉,幾個PPT,一張嘴,一輛改造車,成就一場大騙局。有意思嗎?互聯網思維是這樣玩的嗎?黃修源甚至還說:“有價值的模仿,比無價值的創造要好太多。”那汽車剛發明出來可比馬車慢。
黃同學,歇歇吧。
APP、智能、互聯網,這幾個詞一直圍繞在我們身邊,相對的,浮躁、急進、功利總脫離不了這個幾個詞匯。創業不是孩子過家家,不是圈錢,不是騙觀眾眼淚。還是勸勸諸位,別把泡沫越吹越大,還得認真實現自己的想法。站在風口上的豬,并不是都能飛的。
總結:智能硬件絕非大家想象的那么美好和簡單。對于互聯網公司、傳統制造業、年輕的創業團隊,不論曾經在哪個領域有多么輝煌的成就,進入智能硬件領域或許都不會收獲理想中的美好。其中一部分企業并不具備智能技術的實力,或者說沒有這方面的基因,但為了追逐“熱點”或是為了給營銷做嫁衣,為了讓所謂的智能概念飽滿而塞進了一堆并非用戶所需要的創新。表面的繁榮與用戶實際需求脫節,導致圈內熱火、圈外冷漠的局面,行業“偽智能”困局由此產生。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