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IC的制造
想直接看芯片制造的可以直接空降至此。
下文中的光刻機主要指步進式和掃描式光刻機。
1. 首先我們知道,光刻的大致流程是,一個晶圓(wafer)(通常直徑為300mm)上涂一層光刻膠,然后光線經過一個已經刻有電路圖案(pattern)的掩膜版(mask or reticle)照射到晶圓上,晶圓上的光刻膠部分感光(對應有圖案的部分),接著做后續的溶解光刻膠、蝕刻晶圓等處理。然后再涂一層光刻膠,重復上述步驟幾十次,以達到所需要求;
2. 簡化結構請看下圖。掩膜版和晶圓各自安裝在一個運動平臺上(reticle stage and wafer stage)。光刻時,兩者運動到規定的位置,光源打開。光線通過掩膜版后,經過透鏡,該透鏡能夠將電路圖案縮小至原來的四分之一,然后投射到晶圓上,使光刻膠部分感光。
3. 一塊晶圓上有很多die,每一個die上都刻有相同的電路圖案,即一塊晶圓可以出產很多芯片。一個die典型的尺寸是26×32mm。光刻機主要有兩種,一種叫做stepper,即掩膜版和晶圓上的某一個die運動到位后,光源開、閉,完成一次光刻,然后晶圓運動使得下一個die到位,再進行一次光刻,依此類推。而另一種光刻機叫做scanner,即光線被限制在一條縫的區域內,光刻時,掩膜版和晶圓同時運動,使光線以掃描的方式掃過一個die的區域,從而將電路圖案刻在晶圓上(見下圖(b))。scanner比stepper的優勢在于,可以提供更大的die的尺寸。其原因在于,對于一個固定尺寸的圓透鏡,比如直徑32mm的圓(指投射后的區域大小),其允許透過的光線的區域尺寸是受限的。若采用stepper的step-and-expose方式進行光刻,一個die的區域必須能被包含在直徑32mm的圓中,因此能獲得的最大的die的尺寸為22×22mm;若采用scanner的step-and-scan方式,透鏡能夠提供的矩形區域長度可以到26mm(26×8mm)甚至更長,將光縫設置為這個尺寸,使用掃描的方式便可以獲得26×Lmm的區域(L為掃描長度)。區域示意見下圖(a)。同樣的透鏡在stepper下可以實現更大區域的意義在于,當你需要生產尺寸較大的芯片的時候,換一個更大的透鏡的費用是昂貴的。
4. Scanner的step-and-scan過程的示意圖如下:
5. 為了使每層的電路相互之間不發生干涉,需要對上下平臺進行精密運動控制。掃描時上下平臺應處于勻速運動階段。目前最小的層疊誤差小于2nm(單個機器內)或3nm(不同機器間)。
6. 光源的波長一般為365、248、193、157甚至13.5 nm(EUV, Extreme Ultraviolet)。因為光刻過程受到衍射限制,光源波長越小,能夠做出的芯片尺寸就越小。
7. 在透鏡和晶圓之間加入折射率大于1的液體(如水),可以減小光線波長,從而提高NA(數值孔徑)和分辨率。這種光刻機叫浸潤式(immersion)光刻機。
8. 世界上做高端光刻機的廠家主要有ASML、Nikon和Canon。佳能大概已經不行了。Nikon每年開個會叫做LithoVi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