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微電子學研究所王喆垚教授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與歐美日相比,國內在整個產業的各個環節都是落后的,制造技術和封裝技術更加明顯。基礎環節的問題解決不夠徹底,原始性創新的產品少,導致產品的附加值和市場份額都比較低。”
“我國傳感器產業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缺乏技術開發和產業化發展專業人才、行業文化與產業化不相適應、市場適應性與擬合度不高而綜合成本過高、與國際化市場對接能力不夠、企業體制和機制嚴重制約等諸多問題。從行業整體來看,集中表現為一個‘散’字。”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元器件行業發展研究中心總工程師郭源指出。
物聯網傳
感器有望“彎道超車”
傳感器是物聯網感知層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數據采集和傳輸的重任,是物聯網實現的基礎和前提。數據顯示,全球物聯網市場規模在2025年有望達到11萬億美元,相應的傳感器市場也將達到數千億美元規模。
王曦認為,整個半導體產業都將得益于物聯網的發展。雖然我國半導體產業起步較晚,但物聯網的快速發展,不僅讓中國半導體產業有了更大的市場空間,更是帶來了趕超國際先進水平、做到世界第一的機會。
傳感器產業整體起步較晚,我國與國外的差距較小,而現在正是由傳統向新型傳感器轉型的關鍵階段,布局得當有可能實現“彎道超車”。
因為物聯網所需的大量傳感器芯片只需完成簡單的數據采集、存儲和傳輸,這就要求芯片必須低功耗、低價格。借助現有的材料、封裝技術,這些性能在45nm芯片上即可完美呈現。而我國在45nm左右制程和8寸晶圓上有成熟的產業布局,隨著物聯網的發展,這些產能將得到最大程度的釋放。
所以說,一方面,物聯網的超大規模市場將大大拉動集成電路產業的發展;另一方面,物聯網所需傳感器的特性也有望改變集成電路發展路徑,讓現有制程的集成電路有了更多發揮的空間,這對我國集成電路的發展是極大的機會。
實際上,傳感器產業不僅蘊含著巨大的市場,更是與國家信息安全緊密相關。傳感器作為外界信息的重要來源和物聯網信息互聯的基礎,也成為易受攻擊的環節之一。若有閃失,不僅可能導致數據泄露和網絡入侵等問題,更有可能將虛假數據傳入網絡沖擊后續所有應用。實現傳感器的自主可控和安全可靠,也是保障我國信息安全不可缺失的重要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