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傳承
1)抽象與本質
周立功的父親大三時因病從湖南大學機械系退學,回到老家當了一名中學數學教師,恢復高考后知識分子受到了重視,他不僅參加了高考命題,而且還出版了數學方面的圖書,同時也發表了很多數學方面的文章,且教的文科班高考成績連續多年排名全省前幾名。他對于數學難題和復雜的社會問題,總能象剝筍那樣,由淺入深地讓人明白,“原來如此地簡單”。
為了培養周立功的學習興趣,從初中開始父親不斷給他講各種數學的發展史,讓他明白為何要發明這些數學,并啟發他如何運用數學解決實際的問題。要求他不要死記硬背數學公式,一定要學會推導,于是周立功對數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因此從初中開始他每次參加數學競賽都是第一名。
雖然大家都知道高斯8歲時就能巧妙地計算1+2+3+…+100連加和,但很多人僅局限于1+100、2+99、…、50+51這樣的思路,卻忽略了其中關鍵的細節。而父親教給他的則是另樣的思路。當老師在黑板上寫出連加和算式后,高斯寫出了如下這樣的表達式
1 + 2 + 3 +…+ 98 + 99 + 100
100 + 99 + 98 +…+ 3 + 2 + 1
————————————————————————
101+ 101 + 101 +…+ 101 + 101 + 101
則100×101 / 2=5050,進而推出了n(n+1)/2這樣的歸一化結論。顯然理解起來更直觀,隨即利用這一結論可以算出1~99的連加和減去1~70的連加和為99×100/2-70×71/2=2465。
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雖然我們從小到大一直都在學習數學,卻很少有人感受到數學給人們的生活和工作帶來了多大的價值。雖然很多人都是解題高手,卻不知道如何將數學應用于工程。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學習好不等于能力強。事實上,只有將知識關聯起來進行研究則是最好的學習方法。比如,一些學生片面地認為學習就是看書和做作業,因而忽略了實踐,你說我不行,我怎么考上了重點;還有一些學生非常重視實踐,卻疏于總結上升到理論,你說我不行,為何那些分數高的人,既不會編程且硬件動手能力又很差。顯然,如果只重視閱讀而疏于實踐,那么對問題的認識永遠只能停留在表面;如果只重視實踐而疏于總結,那么透過現場看本質就是一句空話。
之所以后來周立功拿出上千萬支持高等學校電類專業探索創新教育,就是因為我們的教育根本不能回答“為什么要學習這些知識?”而人們給出的答案卻很模糊,“這是非常重要的基礎,有助于邏輯思維的訓練。”雖然看起來很有道理,但實際上讓人摸不到邊際,以至于學習起來非常枯燥乏味。雖然灌輸知識可以讓人有很強的考試能力,但教育的本質在于培養人們深入挖掘的創造力、好奇心、獨特的思考能力和解決工程技術的能力,因此我們不僅需要掌握所學知識的源頭活水,更要深刻地認識到所學的知識如何應用才更有價值。
同時生活在那樣的年代,小孩子幾乎沒有什么玩具,因此肄業于湖南大學機械系的父親,經常帶他到小河邊用“帶粘性的白泥巴”,做各種零部件和機械設備模型,并講解相應的工作原理,借此培養他對科學的興趣。
2)榜樣的力量
雖然叔叔學的是水稻栽培,偏卻愛鉆研無線電技術。他幾乎所有的時間都用于了自學,60年代初,他設計了全縣第一套公社廣播放大設備,于是被調到了縣廣播局擔任技術負責人。后來他不僅搞小氮肥控制儀表,而且還從40歲開始搞計算機。從小學開始,周立功就成為了叔叔的小徒弟。
初中時就開始幫叔叔做一些結構和鈑金件,叔叔讓他看《中學科技》雜志,指導他按照書中的電路做實驗,于是他知道了如何使用電阻、電容、二極管、三極管和與非門電路,從小對電子技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回頭來看,不經意間無意識地做的一些事情,有時會影響人的一生,周立功的動手能力就是這樣培養出來的,可以毫不夸張地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3)特立獨行
從小學數學老師給周立功取的綽號“落花生、電燈泡”,從中可以看出他的數學成績是多少分了。每當父親氣不過要打他時,爺爺總是耐心地說,“小孩子就是玩的時候,何必那么在乎分數呢?”雖然周立功的文章寫得好,但也有低分的時候,爺爺總是開導他,“老師給的分數低,不代表你的觀點不對,只是老師不贊同而已,不要太在意。”
雖然周立功小學的成績很差,當他明白自己想要什么后,就會全力以赴去做,從初一開始他的成績突飛猛進名列前茅。在叔叔的影響下,從初二開始自學文革期間上海第二工業大學編寫的《整流電路》和《開關電路》,從上海業余軍體院郵購次品器件,將書中的電路一一制作調試完畢。顯然,他不僅具有很強的自學能力與自我約束能力,而且還有堅強的毅力和恒心,因為他做了自己喜歡的事情。
由于從小在山上跑上跑下地玩耍,無意之間練就了特別的爆發力和耐力,因此初一就跑出了12.8秒的百米成績,他夢想著有一天能夠成為一名體育教練。于是他一直瞞著父親參加體育專項訓練,一門心思考體院。盡管他的體育專項成績足夠考上專業體院,但父親怎么會允許書香門第的孩子當教練呢?當父親發現時,無論如何也不準他考體院。但此時離高考只有一個星期了,最后周立功以一分之差落榜。
高二前,周立功的成績一直全校數一數二,因此父親對兒子的未來充滿著希望,期望兒子彌補自己因病退學的遺憾。而周立功的高考落榜卻氣得父親一周沒有出門,打也打了搓衣板也跪了。當他和父親商量復讀的問題時,父親堅決不同意。因為父親太了解兒子的缺點了,不僅從小沒有吃過什么苦,而且胸無大志,于是父親做出決定要他上技校。臨行前父親和他做了一次深入的談話,要求他必須改掉身上的毛病,立志自學成才,象大伯和舅舅一樣光宗耀祖。雖然周立功不理解父親的苦心,但在嚴厲的父親面前還是無力反抗。當父親問他還有什么想法時,周立功告訴他的父親,“我將來要做一個講道理的父親,一定不會象你這樣教育小孩。”事實上,周立功在培養自己的孩子時,吸取了父親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根據兩個兒子的特點不拘一格地培養了他們。
雖然周立功讀了技校,卻沒有因此而自暴自棄,每天早上六點鐘起床自學英語,課余自學與電子技術有關的知識,決心要活出個人樣來。周立功就是靠著這份倔強和堅持,每天學習到深夜三十多年來從未間斷。
從鄉下到城里讀技校,他講的鄉下土話別人聽不懂,加之口吃非常嚴重,只要他一說話同學們就會哈哈大笑,甚至笑得人仰馬翻。特別是在喜歡的女生面前,他還未說話就已經臉紅脖子粗了,此時的他恨不得有一個地洞立即鉆進去。鄉下人習慣將肉稱作菜,而對城里人來說菜就是蔬菜。第一次到食堂吃飯,他告訴師傅來一份菜,人家就給他來了一份蔬菜。他以為師傅沒有聽懂,接著又要了一份菜,而師傅給的還是蔬菜。他懷疑師傅嘲弄他口吃,然后他第三次要了一份菜,師傅給的又是蔬菜。他一看火冒三丈,拿著手里的蔬菜就往食堂的窗口里面扔,接著和食堂的師傅大打出手。后來他才明白因為語言和文化的差異給自己造成了很大的障礙,怎么辦?從矯正口吃開始練習普通話,于是每天下午他帶著收音機在湘江河邊跟著播音員的語速練習。為了保持節奏,他在嘴里含著兩個小石頭,只要速度一快就會咬住石頭,于是速度就會慢下來。同時他也開始學習美聲唱法訓練自己的節奏感,經過兩年的時間終于改掉了口氣的毛病。畢業時老師要求每個人說幾句,他第一次自信地用抑揚頓挫的普通話發表了即席演講,讓老師和同學們刮目相看。
無論是當初讀技校還是后來上大學,第一學期他的成績總是不錯的,當他發現學不到自己想要的知識時,就開始“放任自流”地自學了,因此他從技校開始就養成了良好的自學習慣。不僅自學了《一元函數微積分》13本高等數學自學叢書,而且自學了大部分高等學校電類專業課程,工作間還請假到湖南大學電氣自動化系旁聽了一個學期的課程。雖然當初周立功只是一個技校生,但從側面可以看出其敢想敢干不達目的不罷休的性格特征。
1992年9月周立功28歲時,好不容易才有機會保送到東華大學讀書,但他只讀了一個學期就申請退學。雖然校領導反復做工作,但他最終僅讀了兩年,還是想辦法離開了。在眾人眼里,周立功并不是一個好學生。由于他從不按常理出牌,以至于剛開始時總是容易被人誤解,但為了實現自己的抱負,因此他從不計較別人的看法和眼前的得失,常常會做出一些讓人驚訝的決定。為勞動模范的他,本可以在仕途上大有作為,但他卻甘愿在廣州五山科技街租一個柜臺干個體戶,顯然他不是一個循規蹈矩的人。除了與眾不同的性格,更重要的是他從小到大的經歷沒有受到傳統教育的羈絆,可能也是成就他的關鍵。
透過周立功的成長經歷根本無法看出,學歷和分數對一個人的成功到底有多大的影響。盡管他已經五十歲了,但通過與他交流絲毫看不出歲月在他身上留下的痕跡,他依然對自己所從事的領域保持著極端的熱情。
在培養兒子的過程中,雖然他從不參加家長會,但卻總是鼓勵兒子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無論對與錯。要求兒子必須閱讀一定量的課外書,并常年聘請退休特級教師和外教周末分別教他練習中英文寫作。除了作業之外,其他的就是自由時間了,想干嘛就干嘛。
周立功甚至告訴兒子周末如果不打游戲,周一到學校與同學一定沒有共同語言,但他規定每次只能打2小時,否則嚴厲懲罰。周立功認為,千萬不要為了所謂的素質教育而強迫孩子彈鋼琴、下圍棋等,應該將更多的時間用于培養孩子獨立的生活能力、思考能力、演講能力、社交能力……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比什么都重要。
周立功就是這樣不走尋常路成長起來的,迄今為止依然保持著特立獨行的個性。
評論
查看更多